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通过科学、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国历史要籍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代史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一手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一年纪师范班、文科基地班、世界史班和城市文化管理班,周三学时,一学期,总60学时,3学分。
三、教学环节、学时安排1、课堂教学:40学时以上。
2、课堂讨论:经常化、随时进行。
3、课外作业:3次,占总成绩30%左右。
4、期末复习考试:4学时。
占总成绩70%左右。
5、其他教学环节:参观图书馆古籍部。
四、教学手法与教学方法1、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2、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重要史籍重点讲授。
3、向学生多展示历史要籍,多提问,多作古文今译练习。
五、教学内容导言(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的一般情况,课程特点、教学目的、课程要求、学习方法等,提高对该课程学习的自觉性。
二、大纲细目:1、历史、历史学和历史要籍2、课程建设与教材简介3、学习目的与方法三、复习题:1、何谓历史、历史学和历史要籍?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何在?第一讲《尚书》(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最早的史书的同时也是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成书经过,体例与内容,价值与问题以及重要注释本,并通过《牧誓》篇的选读加深对该书的认识。
二、大纲细目:1、成书及流传经过2、体例与内容3、价值与问题4、重要注释5、《牧誓》讲解三、复习题1、简答《尚书》的成书经过及流传经过。
2、《尚书》内容、价值简介。
3、《牧誓》今译。
第二讲《史记》(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纪传体史书的鼻祖《史记》的成书经过、体例与内容、成就与不足及名篇的讲解,从而掌握这部伟大史著的基本情况。
二、大纲细目1、作者及成书经过2、体例与内容3、成就与不足4、重要注释5、《秦始皇本纪》讲解三、复习题1、《史记》简介2、史学界一致公认《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著,原因何在?3、《秦始皇本纪》今译。
第三讲《汉书》(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汉书》成书经过、体例与内容、成就与问题及名篇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这部史学名著的概况。
二、大纲细目1、作者及成书经过2、体例与内容3、成就与问题4、重要注释5、《百官公卿表·序》讲解三、复习题1、《汉书》简介2、将《汉书》与《史记》之优劣进行比较。
3、《百官公卿表·序》今译。
第四讲《后汉书》(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后汉书》成书经过、体例与内容、成就与不足的学习及名篇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该书的基本情况。
二、大纲细目1、作者及成书经过2、体例与内容3、成就与不足4、重要注释5、《班超传》讲解四、复习题1、《后汉书》简介。
2、《后汉书》在体例上有何突破?3、《班超传》今译。
第五讲《三国志》(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三国志》成书经过、体例内容、成就与不足、重要注释特别是裴松之注的学习,以及《让县自明本志令》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该书的基本情况。
二、大纲细目1、作者及成书经过2、体例与内容3、成就与不足4、裴松之注及其它重要注释5、《让县自明本志令》讲解三、复习题1、《三国志》简介2、《三国志》体例有何特点?3、《让县自明本志令》今译。
第六讲纪传体史籍概述(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中国古代史籍的重要组成部分——纪传体正史的构成、概述及其价值与不足。
二、大纲细目1、纪传体史籍概述2、价值与不足3、《宋书·恩幸传序》(或《宋书·谢灵运传论》)讲解三、复习题:1、何谓“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2、结合纪传体史书的价值与不足,谈谈为何该种史体会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特别青睐?3、《恩幸传序》(或《谢灵运传论》)今译。
第七讲《左传》(3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中国古代最早的史书同时也是儒家经典之一的《春秋》及“三传”中最重要的《左传》》成书经过、体例与内容、价值与不足及名篇《城濮之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两书的关系及概况。
二、大纲细目1、《春秋》与《左传》的成书经过2、体例与内容3、成就与不足4、重要注释5、《城濮之战》讲解三、复习题1、《左传》简介。
2、谈谈《春秋》与《左传》的关系。
3、《城濮之战》今译。
第八讲《资治通鉴》(3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编年体史书巨著《资治通鉴》作者及成书经过、体例与内容、价值与不足和胡三省注的学习,以及名篇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该书的概况。
二、大纲细目:1、作者及成书经过2、体例与内容3、成就及问题4、胡三省注及其它5、《司马光论正闰》讲解6、《魏孝文帝迁都》(或《肥水之战》)讲解三、复习题1、《资治通鉴》简介2、名篇今译第九讲编年体史籍概述(3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编年体史籍全面情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这一最古老的史书体裁如何在最初的辉煌过后又重新焕发青春,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初步掌握该体裁史籍的概况及代表作。
二、大纲细目1、编年体史籍发展概况2、编年体史籍的部分代表作3、编年体史籍的价值与缺点三、复习题1、简述编年体史籍发展概况。
2、列举《左传》《通鉴》以外的几种编年体要籍。
3、编年体史籍有何价值,有何缺点?第十讲概述(3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纪事本末体史籍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这一晚起的史书体裁为何能迅速蔚为大国,掌握该体裁史籍的价值及代表作。
二、大纲细目1、纪事本末体史籍概况2、纪事本末体史籍的代表作3、价值与缺点4、《北伐中原》讲解三、复习题1、简述纪事本末体史籍发展概况。
2、纪事本末体史籍有何价值与缺点?3、《北伐中原》今译。
第十一讲《通典》与《文献通考》(3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通典》与《文献通考》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这两部最重要的政书的基本情况,初步掌握其体例、成就等内容。
二、大纲细目1、《通典》介绍(1)、《通典》作者及成书经过(2)、《通典》体例与内容(3)、《通典》的成就与不足(4)、《田制》(或《唐代科举》)讲解2、《文献通考》介绍(1)、《文献通考》作者及成书经过(2)、体例与内容(3)、的成就与不足(4)、《总序》讲解三、复习题1、《通典》简介。
2、《文献通考》简介。
3、《总序》今译。
第十二讲典制体政书概述(3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典制体政书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不仅有典制体通史,还有典制体政书断代史,不仅有“十通”,还有其它代表性史著,从而对该体裁史籍认识更加全面。
二、大纲细目1、典制体政书概述2、会要体史籍介绍3、《朱敬则请择史官》讲解三、复习题1、何谓“三通”?何谓“十通”?2、简答会要体史籍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3、《朱敬则请择史官》今译。
第十三讲杂史、别史概述(3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杂史、别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在正史、编年、纪事本末、政书等主要史体史籍外,尚有数量不小、史料价值不菲的杂史、别史,并初步掌握其基本情况和代表作。
二、大纲细目1、杂史概述2、别史概述3、杂史、别史类著作介绍三、复习题1、何谓杂史和别史?二者有何关系?2、列举杂史、别史类著述的一些代表作。
第十四讲《水经注》(3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水经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部历史地理名著的内容、价值及注释版本等知识,初步掌握该书的基本情况。
二、大纲细目1、《水经》概述2、《水经注》作者、成书经过及内容3、《水经注》的价值与不足4、《水经注》的版本流传与注释5、《江水·三峡》讲解三、复习题1、《水经注》简介。
2、简述《水经注》版本流传及重要注释本。
3、《江水·三峡》今译。
第十五讲地理方志类史籍概述(3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地理方志类史籍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历史地理类著作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特色,并初步学会查找及运用的技能。
二、大纲细目1、地理方志类史籍概述(1)、沿革地理著述(2)、方志(3)、历史地图(4)、游记、行记(5)、地理方志类史籍的价值。
2、地理方志类史籍举要三、复习题1、举出几种沿革地理著述、方志或游记(行记)。
2、简述地理方志类史籍的价值。
第十六讲《史通》、《文史通义》(3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史通》、《文史通义》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两大史学理论著作的主要内容、贡献。
二、大纲细目1、《史通》(1)、作者及成书经过(2)、内容与价值(3)、版本流传及注释2、《文史通义》(1)、作者及成书的时代背景(2)、内容与贡献(3)、版本及注释3、《史通·二体》讲解三、复习题1、《史通》简介。
2、《文史通义》简介。
3、《二体》今译。
第十七讲史论、史评、史考类著作概述(3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史论、史评、史考类著作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彼此的关系及其代表作,并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做学问的技能和本领。
二、大纲细目1、史论、史评、史考之定义、分类及源流2、史论代表作介绍3、史考代表作介绍三、复习题1、简述史论、史评、史考之定义、分类及三者之关系。
2、简介乾嘉时期三大史考著作。
第十八讲出土文献及档案(3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出土文献及历史档案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除传统的史部典籍之外,还有大量的出土文献及历史档案,其价值之珍贵可对历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增强他们掌握这类文献的兴趣和自觉性。
二、大纲细目1、甲骨文2、金石(1)、金文(2)、石刻3、简帛4、敦煌吐鲁番文书5、明清档案三、复习题1、简述出土文献及历史档案的价值。
2、简述出土文献及历史档案的分类。
参考书目:《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周予同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张大可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史籍举要》柴德赓著北京出版社1982《中国古代史籍介绍》李宗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张舜徽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史部要籍解题》王树民著中华书局1981《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吴小如、吴同宾著中华书局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