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期末考试重难点,易错点与答题技巧分析报告

五年级期末考试重难点,易错点与答题技巧分析报告

五年级期末考试重难点、易错点及答题技巧分析小五语文考试分两部分:阅读+写作。

阅读两篇(55分),一般地,一篇为记叙类文章,一篇为说明类文章(科学小品文),作文(40+5书写分)。

虽然阅读不考课的文章,但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结合课本。

小五的基础知识点梳理如下:一、五年级(上)课文中出现的重点生词、多音字、成语(复习时以课本为依托)二、汉语拼音1、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c s y w2、韵母:分单韵母和复韵母。

单韵母:a o e i u ü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前鼻韵母);ang eng ing ong(后鼻韵母)3、16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三、多音字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1.读音不同,词性不同。

如“铺”:在“铺床”一词中读。

“pū”,作动词用;在“床铺”一词中读“pù”,作名词用。

2.读音不同,字义不同。

如“舍”:在“舍弃”一词中读“shě”,义为“放弃”;在“宿舍”一词中读“shè”,义为“房屋”。

3.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剥”:读“bāo”时限于单用,“剥花生”;读“bō”时用于合成词,“剥削”。

4.口语与书面语,读音不同。

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5.用于姓氏,读音不同。

如“解”:姓氏读“xiè”,“解放”读“jiě”。

字典是学习的重要的工具,查字典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功。

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从字典中找到这个字呢?有三种最常用的查字法:1.音序查字法。

根据这个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就可以在“汉语拼音音节表”中找到这个字的拼音音节在正文中的页码。

2.部首查字法。

查字时首先要确定这个字的部首,然后从字典的“部首目录”中查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在部首检字表中的页码。

3.笔画查字法。

凡是查读音不知道、部首又不明显的字,宜用这种方法。

只要数字的笔画,就可以在字典的“难检字笔画索引”中查到这个字在正文中的页码。

四、修改病句【方法探究】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畅,意思表达不清楚甚至错误的句子。

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

学会修改病句是一项基本技能,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好处。

修改病句时要把握这样的原则:A.保持句子原意;B.尽量减少改动;C.符合语法规则;D.不必加工润色。

修改病句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辨析清楚病句的成因。

我们一般接触的病句有:1.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

如:“为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好事,不明确。

2.用词不当。

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

3.词语搭配不当。

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舞蹈”显然是不能“听到”的。

4.词序颠倒。

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

5.前后矛盾。

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

6.重复啰嗦。

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表达重复了。

7.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知:“除夕夜晚,月亮圆圆的高挂在天空。

”除夕之夜,我们看不到月亮的,不合事理。

找出了病因,就能“对症下药”。

修改病句的一般方法是:补:残缺的成分要补上。

删:重复累赘的词语要删除。

换:不搭配的词语要更换。

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换。

修改过程中,我们要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几种常见的修改符号:改正号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删除号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增补号增补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调位号调位号:用于近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五、正确认识中心句中心句是一篇文章或一段话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篇文章或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中心句是文章写作容的集中体现,或统领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作用、点明中心。

了解了中心句,可以使我们对文章的思想一目了然。

因此“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容,概括了段意。

但是,处在不同位置上的中心句也将起着不同的作用,下面我们结合中心句的不同位置来介绍中心句的不同作用:1.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例如:青蛙最喜欢吃昆虫。

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

它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这段话的中心句是:这段话围绕这个中心句写了【参考答案】青蛙最爱吃昆虫后面围绕这句话写青蛙爱吃哪些昆虫,青蛙吃虫时的动作。

2.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例如:校园的东墙边,有一乒乓球台。

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

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他们你推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这句话的中心句是:中心句的作用是:【参考答案】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承上启下3.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例如: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

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

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三个和尚从这件事中悟出齐心协力的好处。

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

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齐心协力、团结就是力量点明了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具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4.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例如:老师多珍惜粉笔啊!每次上课,她从盒里取出一支粉笔,用到最后一点点,还舍不得扔掉。

两个指头掐得紧紧的,用力地写着,直到无法再写的时候才扔掉。

那时候,你看到粉笔头只有豆粒儿那么一丁点儿了。

你一定会想:老师多珍惜粉笔啊!这段话出现了两次。

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呢?【参考答案】老师多珍惜粉笔啊!强调老师珍惜粉笔,增强读者的印象。

六、正确认识过渡句过渡句就像中心句一样,它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句型,它可以帮助我们理顺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对于更准确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它的特殊性,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渡句就像一座桥,它可以衔接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意思,使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可以抓住一些过渡句所表现的容,来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从而理清文章脉络。

过渡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场景或地点的承接。

利用过渡句可以很自然地通过地点或场景的转换。

如《参观人民大会堂》,当作者参观完了中央大厅、大礼堂之后,用“从大礼堂出来,我们又上楼去参观北面的宴会厅”一句话,自然地把读者从一个场景带到另一个场景。

2.容的转折,观点的转变。

当我们在议论或记叙某一容,需要转变观点或者改换容时,我们就突然将笔锋一转,转到另一个话题,引起下文。

如《太阳》一课,课文首先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到了第四自然段,用“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句话作了转折,接下来当然是写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了。

3.递进关系。

有时上下段容需要表示递进关系时,我们就可以采用“不但……而且”、“不仅……还”等表示“递进关系”的语句来过渡引起下文。

如《伟大的友谊》一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

”这样就把容转移到两人在事业上的合作上来了。

七、正确认识总分段一般说来,几个有逻辑关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句群,或者构成一个自然段,我们通常把按某一逻辑关系构成的有一定典型意义的自然段叫做“段式”。

而在段式之中有一种特殊的关系,那就是总分段式。

什么是总分段式?顾名思义就是这个逻辑段是由“总述”部分与“分述”部分组成的。

根据总分式的结构特点,我们一般又可以把它们分为:1.总分式所谓“总分”即“总述”在前,“分述”在后,这里的“总述”就是中心句,有时也会是过渡句,这也是我们最为常见的一种总分段式。

如:溪中的鲤鱼不怕人。

每当村民蹲在溪边洗衣、洗菜时,鱼儿就成群结队地在他们眼前游来游去,或咬住漂洗的衣服,或叼走几片菜叶,真像顽皮的小孩子。

因为溪里的鲤鱼又多又不怕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看。

游客在溪边拍拍手,鲤鱼便摇头摆尾游过来,向上跳跃。

有人伸手抚摸鱼背,鱼儿也不游开,像小猫小狗一样驯服。

(《奇妙的鲤鱼溪》)2.分总式与前一种相反,即“分述”在前,“总述”在后。

句子中“总述”仍是中心句。

如:我有了“小花鹿”以后,那些话梅啦、山楂啦、橄榄啦,不像过去那么吸引我了。

我不再随便买零食吃,把省下的钱,从“小花鹿”后脑勺上的小口子里塞进去。

每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小花鹿”就像吃到了鲜嫩的树叶一样,高兴地眯起眼睛笑了。

一天又一天,一个月又一个月,不到一年,“小花鹿”变得沉甸甸了。

它帮我改掉了爱花零钱的坏毛病。

(《我的“小花鹿”》)3.“总分总”式。

这是一种极为严谨的句式,首尾句子都是“总述”,表达意思鲜明,结构为:段首有总述,又称为“总括句”,中间是分述部分,最后又是总述部分。

这种形式的总分段式可分三层:两个总述部分各为一层,分述为一层。

如:两旁地里的小道上三三两两有人在走动,都汇合到公路上来。

老汉衔着旱烟管。

老太太带着小女儿,手里拄着拐杖,可是脚步挺松爽。

壮年男子跑得热了,簇新的青布棉短褂搭在肩上。

年轻妇女当然爱打扮,无论留发的剪发的都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有些个留发的还在发髻旁边捅朵菊花。

他们大都有说有笑的,瞧那神气好像赴什么宴会。

(《赶集》)总结这样的段式段意时,可以把两个总述部分连接起来,但最好能在语言上再认真组织一下,像这个例句的段意可以归纳为:公路上的人很多,他们都很高兴。

总之,灵活掌握总分段式,对于帮助我们理解段式大意有着积极的作用。

八、关联词的运用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常用的关联词有以下几种:1.转折关系: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2.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倘若……就……3.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6.承接关系:一……就……、首先……接着……最后……7.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8.选择关系: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九、缩句和扩句一句完整的句子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句子的主干成分和附加成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