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分析-产业布局

案例分析-产业布局


新政策提出: 新政策提出: 2010年 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 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 3000万吨级 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国内排名前十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比 国内排名前十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比 排名 重要达到50%以上, 2020年力争达到70%以 重要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力争达到70%以 50%以上 年力争达到70% 上
西部传统工业发展滞后影响高新产业发展 西部地区虽然拥有为数较多的传统工业及制造 业,但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加工生产 为主,生产力低,生产装备落后, 为主,生产力低,生产装备落后,组织机构不 甚合理.加之市场经济不健全,技术市场,资 甚合理.加之市场经济不健全,技术市场, 本市场不发达, 本市场不发达,使得高新技术不能及时用于企 业生产.长此以往, 业生产.长此以往,即不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 统产业,也使得高新技术的创新失去动力. 统产业,也使得高新技术的创新失去动力.
1991年以后, 1991年以后,国家又先后两次在西部地区 年以后 设立了国家级高新区8 设立了国家级高新区8个,这些高新区所 在城市是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在城市是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 展状况相对较好的二,三,四级城市. 展状况相对较好的二, 四级城市.
至此,西部地区形成以13个国家级高新区为主, 至此,西部地区形成以13个国家级高新区为主, 13个国家级高新区为主 省市级高新区为辅, 省市级高新区为辅,以交通通讯线路相连的几 条高新产业发展带( 条高新产业发展带(轴): 成都—绵阳 1,重庆—成都 绵阳 重庆 成都 桂林—贵阳 2,南宁—桂林 贵阳 昆明 南宁 桂林 贵阳—昆明 杨陵—宝鸡 3,西安—杨陵 宝鸡 乌鲁木齐 西安 杨陵 宝鸡—乌鲁木齐 4,兰州—包头 兰州 包头
产业布局
钢铁产业 西部高新技术产业 电力产业
一,钢铁产业
国家首部针对钢铁产业出台的政策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005-7-20
一方面,我国钢铁产业已连续多年保持20%左右的 一方面,我国钢铁产业已连续多年保持20%左右的 20% 高速增长,产量已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 高速增长,产量已连续居世界第一位,是排名第 2至4位的日本,美国和俄罗斯三国钢产量的总和. 位的日本,美国和俄罗斯三国钢产量的总和. 另一方面,我国距离钢铁强国仍然遥远. 另一方面,我国距离钢铁强国仍然遥远.就产品而 言,目前,我国所需大量高附加值产品还需要进口. 目前,我国所需大量高附加值产品还需要进口. 进口钢材中,90%都是冷轧薄板, 进口钢材中,90%都是冷轧薄板,不锈钢板等高附 都是冷轧薄板 加值板带材产品.国产钢材中, 加值板带材产品.国产钢材中,产品实物质量标准 低,产品档次不高,轴承钢等产品使用寿命短. 产品档次不高,轴承钢等产品使用寿命短.
中国钢铁产业布局不合理问题由来已久, 中国钢铁产业布局不合理问题由来已久,受历史条 件限制,绝大多数企业靠近原料产地, 件限制,绝大多数企业靠近原料产地,属资源内陆 型布局. 型布局. 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城市型特征明显,全国除西藏外, 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城市型特征明显,全国除西藏外, 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钢铁企业.74家重点 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钢铁企业.74家重点 钢铁企业中有18家建在省会城市, 34家建在百万 钢铁企业中有18家建在省会城市,有34家建在百万 18家建在省会城市 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这不但给城市环境容量造成很大压力, 这不但给城市环境容量造成很大压力,而且也制约 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电力产业布局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是国家经 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 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 从各时期电 力生产与经济增长的比较来看, 力生产与经济增长的比较来看,往往在经济持续 增长的年份,电力生产的 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长. 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长. GDP的增长 增长的年份, 而在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 而在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电力生产的增长 速度低于GDP的增长. 速度低于GDP的增长.我国的资源国情决定了我 GDP的增长 国能源结构以火电为主,水电,核电, 国能源结构以火电为主,水电,核电,风电所 占比重较少,电力结构发展不平衡. 占比重较少,电力结构发展不平衡.
西部二元经济结构的另一表现是农村劳动力人口比重 较大. 较大. 西部地区经济从整体上看还处于农业经济, 西部地区经济从整体上看还处于农业经济,存在大量 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这批劳动力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较 多数不能从事高新产业的生产.而西部高校, 低,多数不能从事高新产业的生产.而西部高校,科 研机构主要集中在像重庆,成都,西安, 研机构主要集中在像重庆,成都,西安,兰州等较大 型城市,很多城市的科研机构分布较少, 型城市,很多城市的科研机构分布较少,科研实力很 弱,如内蒙,青海,新疆,西藏等. 如内蒙,青海,新疆,西藏等. 因此,在人力资源匮乏的情况下, 因此,在人力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很多地区的高新产 业实则名存实亡.区内人力资源不丰富, 业实则名存实亡.区内人力资源不丰富,区外人力资 源进入有限,造成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动力不足, 源进入有限,造成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动力不足, 产,学,研不能有效结合,成为西部高新产业发展的 研不能有效结合, 瓶颈. 瓶颈.
与东,中部地区相比, 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高新产业各项经济 指标在全国高新产业各项经济指标中所占比重变化 不大. 不大. 如1996年时,西部高新区总收入占全国高新区总收 1996年时, 年时 入的12.2%,到2003年时,这一比值为12.3%; 入的12.2%,到2003年时,这一比值为12.3%; 12.2%, 年时 12.3 1996年时西部高新区工业总产值产全国高新区工业 1996年时西部高新区工业总产值产全国高新区工业 总产值的13.0%,到2003年时,该比值为12.4%; 总产值的13.0%,到2003年时,该比值为12.4%; 13.0%, 年时 12.4 1996年时, 1996年时,西部高新区出口创汇占全国高新区出口 年时 创汇比值为4.0%,到2003年底,该比值为4.5%. 创汇比值为4.0%,到2003年底,该比值为4.5%. 4.0%, 年底 4.5
对于高新产业影响其布局的诸多因素中最为重 要的是经济和科技因素. 要的是经济和科技因素. 在西部1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 1991年首批建 在西部1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于1991年首批建 1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 立的5个开发区都布局在西部经济相对发达, 立的5个开发区都布局在西部经济相对发达,教 育科研机构较为集中的城市. 育科研机构较为集中的城市. 其中一级城市四个:重庆,成都,西安,兰州, 其中一级城市四个:重庆,成都,西安,兰州, 二级城市一个:桂林. 二级城市一个:桂林.这些高新区形成西部高 新产业发展的增长级. 新产业发展的增长级.
西部高新产业结构
西部高新产业主要包括: 西部高新产业主要包括: 电子信息 生物工程 新材料 新能源 光机电一体化几大门类, 光机电一体化几大门类,且所占比重较大
高新产业对西部区域经济的影响
2003年我国西部13个高新区 2003年我国西部13个高新区 年我国西部13 营业总收入2573亿元,较上年增长39.1%; 营业总收入2573亿元,较上年增长39.1%; 2573亿元 39.1 实现工业总产值2145亿元,较上年增长35.4% 实现工业总产值2145亿元,较上年增长35.4% 2145亿元 35.4 实现工业增加值643亿元,较上年增长44.6% 实现工业增加值643亿元,较上年增长44.6% 643亿元 44.6 实现净利润141亿元,较上年增长21.8%; 实现净利润141亿元,较上年增长21.8%; 141亿元 21.8 上缴税额124亿元,较上年增长32.5%; 上缴税额124亿元,较上年增长32.5%; 124亿元 32.5 出口创汇2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8.5%. 出口创汇2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8.5%. 23亿美元 28.5
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东部地区27个 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东部地区27个,中部地区 27 13个 西部地区13个 在西部13个高新区中, 13个,西部地区13个.在西部13个高新区中, 13 13个高新区中 建立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8 建立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8个,建立在非省 会城市的5个. 会城市的5 按所在省分,陕西3 按所在省分,陕西3个,四川,广西各2个,重 四川,广西各2 庆,云南,贵州,甘肃,内蒙,新疆各1个. 云南,贵州,甘肃,内蒙,新疆各1
西部地区在发展高新产业的不利因素
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典型表现是经济发达的大城 市和落后贫困的农村分割严重, 市和落后贫困的农村分割严重,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 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并存. 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并存. 比如,西部有像重庆,成都,西安这样的大城市,但 比如,西部有像重庆,成都,西安这样的大城市, 也有如重庆东部,四川西部,青海,西藏, 也有如重庆东部,四川西部,青海,西藏,新疆这样 的经济落后地区. 的经济落后地区. 高新产业需要大量资金进行风险性投资, 高新产业需要大量资金进行风险性投资,当地区经济 发展不平衡,总体经济效益不高时, 发展不平衡,总体经济效益不高时,区内用于某一个 产业的投资资金就是有限的. 产业的投资资金就是有限的.区外资金又由于对地区 总体经济评价不高及产业本身高风险的双重影响,不 总体经济评价不高及产业本身高风险的双重影响, 会过多的进入. 会过多的进入.
我国钢铁工业产业集中度低
2004年 我国钢铁企业已达871家 一个城市有几家, 2004年,我国钢铁企业已达871家,一个城市有几家, 871 十几家钢铁企业已不是个别现象, 十几家钢铁企业已不是个别现象,甚至有的城市有 几十家钢铁企业. 几十家钢铁企业. 钢产量600万吨以上的企业集团只有11家,仅占全国 钢产量600万吨以上的企业集团只有11家 600万吨以上的企业集团只有11 的37.13%,其中最大的宝钢集团年钢产量为2141.20 37.13%,其中最大的宝钢集团年钢产量为2141.20 万吨,却也只占到全国的7.86%. 万吨,却也只占到全国的7.86%. 7.86% 产业集中度低, 产业集中度低,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市场 混乱,而且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高. 混乱,而且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