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构成 综合

色彩构成 综合


(一)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将光谱中的 青色去掉,剩下红、橙、黄、绿、蓝、 紫构成了色彩体系中最基本的色相。
(二)明度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在我们感觉颜色差别的同时,还会感觉到它们之间的 明暗差异,这就是色彩的明度关系。
(三)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的纯度,同一色相的纯度也可 以有所不同。
形的聚散:形状越集中,色彩对比效果越强;形状越分 散,对比效果越弱
3 颜色位置的对比效果
位置越近,色彩对比效果越强;位置越远,对比效果越弱
4 色彩的同化效果
某种色彩,它倾向于另一种颜色,当这两种颜色同时出现时, 会产生一种相互吸引的作用,并形成一种游离于两者之间的色 调。如果一色的面积占主导地位,它就会把那些近似的色拉向 自身的色调。
⑵ 光源的分类:自然光、人造光
日光的演色性:强弱、冷暖、季节、地域
+ 灯光的灵活性:装饰功能、导向功能、造型功能
一天不同的时段中日光色彩的变化对景物颜色的影响,揭示了光源与色景物颜色的影响,揭示了光源与色彩的关系。
美国杰菲逊纪念碑
材质:水泥、不锈钢板
以高明度色为主,小面积高调色与之 对比,反差弱,清晰度低 亮色调、轻柔、幽雅、女性色 以中明度色为主,小面积低调色和高 调色与之对比,中强度效果 丰富、充实、强壮、男性色 以中明度色为主,小面积中调色与之 对比,中调弱对比 含蓄、朦胧、如薄雾一般
以低明度色为主,小面积高调色与之 对比,效果强烈 反差大、压抑、不安定
反射光是光进入眼睛最普 通的形式。物体表面呈现不 同的颜色是由于物体表面具 有不同的吸收光与反射光的 能力。
透过色是透射光作用于物体的颜色
透射光是光源穿过透明 或半透明的物体后再进入 视觉的光线。物体的颜色 会因为透过物而发生变化。
光源色是光源自身的色彩。我们的眼睛能够直接感受霓虹灯、装饰灯的绚丽色 彩但过强的光如太阳光、高亮度的灯光直接进入眼睛是看不到色的。
红、黄、蓝三色纯度色阶示意图
同一色相和不同色相之间的
鲜浊差异可以通过两种方法
降低一个饱和色相的纯度: 混入无彩色——黑、白、灰 混入该色的补色
纯度强对比 (两端)
纯度弱对比 (间隔3—5 个等级)
纯度中对比 (间隔1—2个
等级)
三 明度对比
明度色阶
10 9 8 7 6 5 4 3 2 1 0
颜色明度等级示意图
第七章 色彩与心理 冷色
45∘—60∘以内
3 对比色对比
130∘以内
邻近色在色盘的 45∘—60 ∘以内, 对比较弱,最容 易使用。
对比在色盘的 130∘以内,对 比较强,最难 使用。
邻近色对比
4 姻缘之色——补色对比
180∘以内
补色在色盘的180∘以内,对比 最强,最能满足人眼。
原始的光辉——原色对比
二 纯度对比
蓝色
白色
红色
固有色之美 (唐)张萱 捣练图
(唐)周昉 簪花仕女图
第二章 色彩的混合
分类:
⑴加色混合——色光 ⑵减色混合——颜料混合
⑶中性混合
色盘旋转混合
空间混合
+
色光的混合
色料的混合
胜井三雄平面设计作品
色光混合实例 教堂天顶壁画 空间混合实例1
空间混合实例2 色盘旋转混合
空间混合实例4 波斯建筑艺术
+
课程目录
第一章 色与光 第二章 色彩的属性及体系 第三章 色彩的混合
第四章+ 色彩的对比
第五章 色彩的调和 第六章 色彩视知觉 第七章 色彩与心理 第八章 色彩设计中的相关因素
第一章、 光与色/视觉感知的前提条件
世界本无色,我们的眼睛是在光的作用下通过色彩的差异感受景物的存在。 光线明亮时,我们看到大自然的万物鲜艳而清晰;光线暗淡时,色彩变得阴暗 而模糊;如果没有了光,在黑暗中我们什么都看不见。
小结: 这说明:在色彩构图中,突出形 态主要依靠明度对比。视觉对明 度对比的注意力往往高于对颜色 的感受力。
明度作用于色彩的知觉图示
作业二: 明度八调
1 作业数量:8张 2 尺寸:10×10cm×8 3 装裱方式:将8张10×10cm的小幅画面以间距5cm的方 式分两行装裱在一张黑卡或白卡纸上。 (1)每幅小画面都要求清楚、准确地反映明度的调性 关系,并在每幅小画面下方标注调性的名称。 (2)图形的选择抽象、具象均可,但应该注意构图新 颖、饱满,造型和谐。 (3)工具:水粉颜料、毛笔等
黑纸与白纸的残像
3 同时性效果:两色并置,总是
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亮色使对方 变暗,暗色使对方变亮。
色彩的同时对比 (纯度、明度的 变化)
视觉成像实际 是倒立的
在白色条纹交叉处出现了 灰色影子。这是由于在黑 白强烈对比的刺激下发生 了视觉疲劳。因此视觉在 最亮处自动产生了灰色影 子以使眼睛休息。
2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⑴ 从自然界、图片中提取相关色彩因素,以几何形重新组 织画面的练习与尝试。
⑵ 过程:归纳概括色彩——组织色彩面貌——重新组织画 面——抽象表现
⑶ 要点:集中、概括、抽象、突出
作业五:
选择图片,进行采集与重构。要求:图片与画 面同时出现。装裱后的尺寸:A4 左右
第六章 色彩视知觉
色明度相同时的面积比例: 黄:橙:红:绿:青:紫
3: 4: 6: 6: 8: 9
平衡的色面积
作业四:色彩的对比调和
一幅画面中通常会出现几个色彩关系,这就需要处理好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特别是 补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本作业的训练要求学生至少选择一对补色,运用明度、纯度的 变化,调和画面的色彩对比关系。 1 作业数量:1张 2 尺寸:15×15cm 3 装裱方式:把完成的作业装裱在一张30×30cm的黑卡或白卡纸上。 (1)至少选择一对补色,注意其间的明度、饱和度变化,以及黑、白、灰关系的调整, 使画面的色彩关系达到和谐而丰富的效果。 (2)图形的选择抽象、具象均可,但应该注意构图新颖、饱满,造型和谐。 (3)工具:水粉颜料、毛笔等
第四章
一 色相对比
1 同类色对比
15∘以内
色彩的对比
同类色在色盘的 15∘以内,对比 微弱,基本上明 度相差不大。
6色、12色、24色色相环
老子说:“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 “大 音
希声,大象无形”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
2 鲜明的调性——邻近色对比
邻近色:在色相环上顺序相邻的色相。其最大的特点是明显的 调性。或暖色调,或冷色调,或冷暖中调,同时在统一色中不 失对比变化。
(二)色彩感知
我们已知:物体本无色,是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感知物体的颜色。 光通过三种形式——光源光、反射光 、透过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后,我们便 可以感知到色彩:光源色 表面色 透过色。
光源 物体 眼睛 大脑 行为
物理过程
生理过程
心理过程
物理、生理、心理过程
固有色与环境色: ⑴ 物体的色彩由 自身的反射率和光 源色决定
一、明度推移
明度推移是指一种色彩在纯度和色相不变的 同时,仅明暗发生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
二、色相推移
色相推移是指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从某一色相推移至另 一色相。 在进行色相推移时,一般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度 较高的色彩,可以使用两色相或模拟两色相加为中介色,使 推移自然流畅。
三、纯度推移
六 色彩的象征性
两极 五行



太极




色彩 时间 空间 色的意义 青 春 东方 平和—繁荣
赤 夏 南方 富贵—幸福
黄 长夏 白秋 黑冬
中央 皇帝—威力 西方 寂寞—悲哀 北方 破坏—灭亡
第五章 色彩的调和——色彩的秩序
1 色面积调和
歌德的明度数字比例: 黄:橙:红:绿:青:紫
9: 8: 6: 6: 4: 3
二 色立体__空间
孟塞尔色立体
孟塞尔色立体骨架示意图
色彩推移
定义: 色彩推移构成:是平面构成上律动构成的色彩形式,是一 种有规律、有联系、有秩序的运动构成。
构成方法: 在进行色彩构成推移构成的时候,一个色阶连着一个色阶, 每一个色阶都含有上一个色阶的色彩成分、部分的反复, 有节奏的变化,使画面充满联系、从而构成美的秩序。
以低明度色为主,小面积低调色与之 对比,低调弱对比 暗色调、反差弱、黑夜感、寂静
以中明度色为主,小面积高明度色与 之对比,偏亮,色调丰富
以中明度色为主,小面积低明度色与 之对比,偏亮,色调丰富
中间低短调
高短调
中间高短调
中短调
中间高短调
中短调
中长调
高短调
低长调
高长调
中短调
低长调
中短调
高短调
在图示中,左列的5张色彩搭配虽然色 相对比并不强烈(基本都不是补色对 比),但它们给人的视觉冲击力都很 强;右列的5张色彩对比中,好几张都 是强烈的补色色相对比,但其清晰度 远远低于左列。
纯度推移是指某一纯 色向无彩色系逐渐变化 造成的色彩构成。 一 般使用与该纯色同一明 度的无彩色灰进行纯度 推移,如果明度相差悬 殊,会因受明度变化的 影响而消弱了纯度要素。
作业一
色彩三要素的综合推移:在30 × 30cm的画面中进行色彩 明度、纯度以及色相的推移练习。 装裱方式:把完成的作业装裱在一张40×40cm的黑卡或白 卡纸上。 (1)在一张作业上要同时出现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 的推移关系。 (2)图形的选择抽象、具象均可,但应该注意构图新颖、 饱满,造型和谐。 (3)工具:水粉颜料、毛笔等
一 视知觉概念 1 色彩的诱目性: 红>蓝>黄>绿>白 ⑵色彩的视认度 二 视知觉中的几种现象 1 色彩视知觉的整体性
顺序 底色 图色
顺序 底色 图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