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作文课程.情理升华篇.成长路上 收获点滴.

初中语文.作文课程.情理升华篇.成长路上 收获点滴.

成长路上收获点滴知识导航作文素材:成长,历练后的升华。

导语:成长,是点滴的累加;成长,是泪与汗的精华;成长,是鲜为人知的蜕变。

岁月流逝,年华似水,每个人都在慢慢长大。

然而,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付出努力,我们收获点滴。

雨后彩虹,光彩炫目。

我们是否看见了自己的成长,又是否发现了我们的收获?回首凝望自己或是他人的成长经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成长路上我没又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历练中又获得了怎样的帮助?用文字记录一切,点滴铭记。

名人成长小故事:故事一巴尔扎克小时候很爱好文学,父亲却硬要他学习法律。

他就是不服从父亲的旨意,父子之间常为此事发生冲突。

一天,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气愤,质问巴尔扎克:“我让你学习法律,你为什么要学习文学?”“爸爸,您知道,我对法律是毫无兴趣的。

”巴尔扎克非常亲切地对父亲说。

“毫无兴趣!”父亲暴怒地快要跳起来,“你有兴趣的是什么?是文学!搞文学谈何容易,我看你根本不是搞文学的料!”“那不一定!”巴尔扎克摇摇头,非常自信地说,“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於他的信心和努力。

”“信心和努力?那好,从今天起,给你两年的期限,搞不成,就得学习法律,你敢答应吗?”“敢!”巴尔扎克斩钉截铁地回答。

从此,巴尔扎克被父亲关在房子里,整天埋头写作。

这期间,他写了一个历史剧,由於自己的阅历有限,对剧本的特点了解不够,没有成功。

但巴尔扎克并没有丧失信心,他坚信,只要有决心、肯努力,一定能在文学上取得成绩。

一段时间的写作实践,使巴尔扎克感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很浅薄。

於是,他拼命阅读世界文学名着,广泛地接触社会和了解人生。

他天天出入於图书馆和书店,总是来得最早,离开最晚。

有一次,他在图书馆里翻阅资料,边看边记,忘记了时间的早晚。

图书馆的人员下班了,也忘记招呼巴尔扎克一声。

第二天早晨,图书馆的人员来上班了,发现巴尔扎克还在边看边记。

为了读书,巴尔扎克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巴尔扎克在一部小说中需一打架斗殴的情节,就到街上去观察。

好容易遇到两个青年人争执,他就故意从中煽风点火,想让两个人打起来。

谁知两人看穿了他的“诡计”,合起来把他轰走了。

巴尔扎克写起文章来就闭门谢客,甚至家里人也不让进他的书房。

有一次他把屋门锁了,从窗户跳进屋里,再的把窗紧闭上。

来访的人见门上落了锁就自动回去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巴尔扎克出版了小说《朱安党》,赢得了法国文学界的一致赞扬。

以后他又陆续完成了《人间喜剧》等97部小说,确立了他在法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收获:成功需要坚持。

在我们成长路上也许会被人误解,也许会遭遇波折,但只要我们有信念并坚持不懈,我们毕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故事二琼瑶,1938年生,原名陈喆,笔名凤凰、心如,是湖南省衡阳人,后为台湾着名女作家,作品深受大陆读者喜爱。

琼瑶的父母对儿女管教很严格。

她除了在父母的指导下读书识字以外,还兼顾照看弟弟、做家务等工作。

妈妈一有时间就给她讲故事,讲嫦娥、讲七仙女下凡到人间洗澡的传说,教她背唐诗。

李白的诗是她最喜爱的,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8岁时,她进了上海市第16 区国民小学读书。

由於母亲的早期教育,对语文有着特殊天赋的琼瑶,在上学的第一天就能一字不漏地通读整本国文课文,使教师大为惊讶。

同学们也纷纷向她投去赞佩的目光。

为了更好地培养这个出众的学生,老师课外总要给她增加学习任务,对她要求得格外严格。

而琼瑶每次总能出色地完成作业,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

学校有个墙报栏。

有一天经过报栏时,她看到了一个题目叫《小狍的自述》的作文,文章中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流畅感人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她。

回家后,她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一种强烈的、遏制不住的写作欲望撞击着她的心扉。

年仅8岁的她急切地铺开作文簿,一气呵成写完了一篇充满纯真感情的作文《我的母亲》。

从此以后,她坚持练习写作。

9岁的时候,她在上海《大公报》副刊儿童版发表了一个短篇小说《可怜的小青》,这是她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编写的。

16岁时,她又以她母亲的字“心如”为笔名,写成小说《云影》,在当时台湾最有名的《晨光》杂志上刊登。

从此以后,琼瑶一发而不可收拾。

强烈的创作兴趣使她又写成了《窗外》、《匆匆、太匆匆》、《穿紫衣的女人》等40多部小说,成为世界多产作家之一。

她的原着已有49部被改编成电影。

收获:成长离不开家人或朋友的支持与鼓励、提点与培养。

当我们一天一天长大,请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我们付出过的人们。

故事三1979年1月18日,周杰伦出生在台北市一个普通的家庭。

回忆起他的小时候,妈妈用了一句“感谢老天把他赐给我”,充分体现出她对这个宝贝儿子的爱。

“胖嘟嘟笑起来带着小酒窝,可爱的模样真的很讨人喜欢。

从小杰伦听到音乐就会兴奋地随着节奏摇晃,不只爱看孙越、陶大伟的表演,也常戴着墨镜模仿高凌风唱歌,坐在电视机前也会跟着广告唱唱跳跳。

三岁对录音有兴趣,就常常拿着录音机录自己的声音,或唱歌,或编故事,自编、自导、自演又自唱一番。

”而他的爸爸对儿子小时候的评价是,“他从小就爱耍帅”。

爸爸回忆说:“杰伦还小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经常一起到海边踏浪,其他小朋友乖乖站着拍照时,他一定会跑到镜头的最前面去抢镜头。

爱表现的他,家庭聚会时的表演,常常逗得我们惊喜连连。

杰伦从小就爱耍帅,不只裤子要穿宽版裤,头发要留中分头,连车都一定要骑重型摩托车。

高中就读淡江高中音乐班,每天从台北到淡江,光车程就要花两个多小时,所以就想买台摩托车′小绵羊‵让他代步。

结果,杰伦一开口就要重型的FZR,只因为骑重型的看起来才帅气。

”在棍子下长大14岁时周杰伦父母离婚了。

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他,从小是妈妈和外婆带大的,因此外婆和妈妈就成了他生命中最敬爱的两位女人。

3岁开始练习弹琴时,妈妈就看出他在音乐上的天分,因此对他的要求很严格,于是,童年的周杰伦被剥夺了玩的权利,所有的日子都是在钢琴边度过的。

可每次练琴的时候,一听到窗外同伴的嬉闹声,他就总是弹得心不在焉。

于是,他母亲就拿着一根棍子,站在他后面,一直盯着他练完琴。

杰伦说:“如果说自己的音乐底子打得深厚,还得感谢那根棍子呢。

”他同样碰到了个很严厉的钢琴老师。

只要一弹错、不专心,就马上打手背,小杰伦因此双手布满淤青,这让他一度心生反抗,不想再学琴了。

但是等他冷静下来,却又忍不住想弹琴,自己想了几天后,小杰伦不但乖乖地继续练琴,而且以后无论老师多么严格,再也没有动过离开音乐的念头。

小时候周杰伦很调皮,被痛打是常有的事。

他曾偷学过妈妈的签名,好偷签联络簿或成绩太低的考卷,有时还会故意用口水把考卷分数弄得模糊一点,再跟妈妈说是被雨淋到。

而在学校,考试成绩没到标准就会被打手心。

还有一次被老师捏耳朵,直到上初中才稍好一点,所以小时候被打都已经习惯了。

童年很孤单杰伦是家中独子,个性内向害羞。

小的时候他曾经想过能有一个弟妹可以陪伴,但他又觉得爸妈养他已经很累了,如果再多生一个,生活负担会很重。

独生子的生活比较无聊一点,但也因为是独生子,对人生的想法也会比较不同,很多事情只能自己解决没人能帮忙,这让他变得比较独立。

杰伦坦言,若有弟妹的话,他会变得比较会替别人想,童年不会无聊,每天可以跟弟妹一起玩,所以还是羡慕别的家庭有兄弟姐妹的。

父母离婚后,让他更加孤僻,不爱讲话,因此玩伴并不多。

大都是跟邻居还有同学一起玩,不能说我自闭,但的确自己的空间比较大。

要他回忆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事,他居然说是外婆家里养的大狗狗,因为小杰伦常常和狗狗玩,有时还想像自己是大将军,把狗狗当马骑。

他说如果有了兄弟姐妹的话,他的人生想法也会跟现在不同。

高中的风云人物成了服务生周杰伦考上台北淡水高中的音乐科后,因为弹得一手好琴,又很会打篮球,一下子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更是许多女同学心中的白马王子,这时候的杰伦才开始有谈得来的好朋友,而且在同学的鼓励下尝试自己创作歌曲,不少同学还抢着收藏。

可当他的同学正紧张地准备考大学的时候,他却仍然沉溺在音乐爱好之中。

在一般人眼中,他的前途一片渺茫。

因为在那时,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他最好的选择是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以便日后找份好工作谋生,而音乐则是有钱人的奢侈品。

显然,他们认为周杰伦奢侈不起。

果然,1996年6月,高中毕业后的周杰伦一时找不到工作,便只好应聘到一家餐馆当了名服务生。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厨师做好的菜送到餐厅,再由女服务员传到客人面前。

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可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因为客人多了,就容易把菜传错。

而一旦出了错,服务生不仅要受顾客的气,而且老板还要扣发薪水。

年轻时的周杰伦,说来有点自闭、笨笨的。

高中英文老师以为周杰伦有学习障碍:“他脸上表情很木讷,我以为他笨笨的。

这小子无法专心上数学、科学课,就连英文作业也荒废。

但周妈妈叶惠美却注意到这个安静又害羞的小孩,从小就对西洋流行乐或古典音乐特别敏感。

他在学会走路前,就对音乐很敏锐。

”她回想。

周妈妈在他四岁的时候,就送他进钢琴班学琴,而且他弹得不错,像个钢琴狂。

高中钢琴老师说,周杰伦十几岁时,就可以即兴表演。

出了琴房,周杰伦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青少年,当其他同学都在附近打篮球时,他却一再重复地看功夫电影和打游戏。

其他人都忙着准备大学联考,他却是逃课、加倍练琴,人生漫无目标。

音乐救了他,给他带来幸运。

有一位学妹帮他报名“超级新人王”这个台湾的偶像征选节目。

该节目制作人后来和讶异不已的周杰伦联络上,要他参赛表演。

但周杰伦不敢独唱。

最后,他帮一位想当歌手的朋友钢琴伴奏。

表演得很差。

当时节目主持人吴宗宪一直都在寻找新人。

他看了一眼那个紧张的钢琴伴奏小子和歌声像乌鸦叫的歌手,心想,算了吧!吴宗宪说:“我一点都不觉得好听,那个歌手唱得真烂。

”不过,他看了看乐谱:我从裁判的肩膀后头,看了一眼乐谱,结果惊为天人。

非常地复杂、做得很棒。

录完影后,吴宗宪走到后台找周杰伦,他当时头戴棒球帽,几乎盖住整个眼部。

吴宗宪回想: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很安静、很害羞。

我以为他自闭。

吴宗宪签下他,专职写歌,一年半后,吴宗宪决定把阿尔发唱片的经营权交到他的朋友、同时也是歌手的杨峻荣手上,周杰伦才从幕后走向幕前,成为偶像歌手。

3个月内,周杰伦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

机会终于来了。

1997年,周杰伦参加了《超猛新人王》。

表现并不算好的杰伦意外得到了吴宗宪的垂青,他和杰伦深谈之后,决定聘请杰伦到自己的唱片公司担任音乐制作助理的职务。

制作助理的工作做了一年多,这个工作什么杂事都得做,有时还得帮大家买饭盒,而且薪水又很少,不过杰伦做得很快乐。

逐渐的,他从小扎扎实实打下的音乐根基让他的表现越来越亮眼,老板吴宗宪看在眼里,决定给这个很有才华的小伙子一个机会,让他拥有自己的舞台,当个创作歌手。

1999年12月的一天,吴宗宪将周杰伦叫到办公室,十分郑重地说:“阿伦,给你10天的时间,如果你能写出50首歌,而我可以从中挑出10首,那么我就帮你出唱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