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制建筑之牌坊关于牌坊牌坊,又名牌楼,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
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
牌坊和牌楼的区别许多人都认为牌坊和牌楼一样,因为牌坊和牌楼的建筑差不多,其实也是有区别的。
牌坊和牌楼其中一个区别就是,牌楼上面是有屋顶的,而牌坊上面没有屋顶,反过来讲,有屋顶的叫牌楼,没有屋顶的叫做牌坊。
牌楼从形式上分,只有两类。
一类叫'冲天式',也叫'柱出头'式。
这类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另一类'不出头'式。
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
牌坊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最早是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称“衡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牌坊的老祖宗。
我国唐代的城市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称为“坊”。
“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
牌坊分类牌坊从建筑样式和风格上大体分南、北两大派。
南派牌坊秀丽精巧,尤其是徽式、苏式、桂式牌楼,高挑的檐角显得淑女气十足;北派牌坊受京城皇族影响,大多为宫廷建筑,显得凝重粗犷。
材质分石坊、砖坊、木坊、水泥坊。
牌坊有功德牌坊、忠正牌坊、功名牌坊、官宦名门牌坊、孝子牌坊、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百岁寿庆牌坊、历史纪念牌坊、学宫书院牌坊、文庙武庙牌坊、衙署府第牌坊、地名牌坊、会馆商肆牌坊、陵墓祠庙牌坊、寺庙牌坊、名胜古迹牌坊等。
这些牌坊主要起着褒奖教育、炫耀标榜、纪念追思、风俗展示、装饰美化、标识引导等作用。
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
二是贞洁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
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
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
按张玉舰《中国牌坊的故事》一书,更具体地划分为六类:一是庙宇坊,如曲阜孔庙牌坊;二是功德牌坊,上述“四世宫保”牌坊、山东青州衡王府石坊等就属于此类;三是百岁坊(也称百寿坊),和其它类型比较起来,这类数量要少得多,如山东青州市韩楼百寿坊、安徽泾县九峰村百岁牌坊;四是节孝坊;五是标志坊;六是陵墓坊,绍兴市大禹陵牌坊和南通市唐骆宾王墓道坊。
著名牌坊建筑顺峰山牌坊顺德顺峰山公园入口牌坊,建于2002年,为三跨式巨型中式牌坊,整座牌坊宽88米,总高度38米,基座厚3米,主跨35米,整座楼牌重1.4万吨,为亚洲最大牌坊。
其规模之大,造型之雄伟,图案之华丽,石艺之精湛均为国内外所罕见,因此享有中华第一牌坊的美誉。
许国石坊许国石坊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徽州府歙县县城内,是全国罕见的典型明代石坊建筑,立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
石坊四面八柱,“口”字形,故俗称“八脚牌楼”。
南北长 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
许国(1527一1596),字维桢,歙县人。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十二年以云南“平夷”有功,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许氏衣锦还乡,当年即立此坊,故坊上镌有“恩荣”、“先学后臣”、“上台元老”、“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字样。
字为馆阁体,明书法家董其昌书刻。
许国石坊是仿木构造建筑,有脊、吻、斗拱。
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座单间双柱三楼式的石坊组成。
石料全部采用青色茶园石,石料质地坚硬,粗壮厚度,石坊雕饰艺术更是巧夺天工。
每一方石柱、每一道梁坊、每一块匾额,每一处斗拱和雀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
12只狮子,前后各四,左右各二,雄踞于石础之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富有“个性化”的雕饰设计,巧妙地表达牌坊主人许国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成就。
石坊上的题字都出字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之手。
石坊上遍布雕饰,工致细腻,古朴豪放,为徽州石雕工艺中的杰作。
许国石坊四坊架连,八脚并立,俗称“八脚牌坊”,它以中华独一无二的雄姿成为举世瞩目的“国宝”,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
贞白里坊贞白里坊位于徽州府歙县郑村,为徽州最古老的牌坊。
始建于元末,明弘治和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曾重修。
仿木结构,二柱一间三楼,高8米,宽5.7米。
石柱内侧面有门框卯口,从前装有木栅门。
二楼匾额上有元代翰林国史院编修程文等撰写的《贞白里门铭》,旨在雄表元代里人郑千龄一家三代乡贤。
一楼额枋上有"贞白里"三个篆刻大字,为"奉政大夫佥浙江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事余阙书"。
坊主要构件外形尚好,梁上深浮雕及部分文字剥蚀严重,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棠樾牌坊群棠樾牌坊群位于古徽州府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
共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
三座明坊为鲍灿坊、慈孝里坊、鲍象贤尚书坊。
棠樾牌坊群是中国牌坊中最有名的一处,村内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朴典雅,无论从前还是从后看,都以“忠、孝、节、义”为顺序,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古牌坊周围伴以古祠堂、古民居、古亭居、古亭阁、在广阔的田园风光、秀丽的山光水色映照下,使棠樾牌坊群成为天然的影视基地。
《红楼梦》,《烟锁重楼》等三十多部影视名剧在此拍摄。
歙县棠樾青石牌坊群,既不用钉,又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可历千百年不倒不败,一座一座直冲云霄,一座座精心设计和施工,一座又一座经官批御审,历代统治者用这一特殊方式来表彰那些在社会中有“贡献”的人,这足以证明历代都极为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
这些不仅给后人留下精神财富,也留下了文化艺术和建筑技术等许多方面的财富。
奕世尚书坊位于古徽州绩溪县龙川村,建于1562年。
四柱三门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高10米,宽9米。
系用花岗石和茶园石搭配凿制而成。
石坊流檐飞脊、斗拱花翅,梁、柱前后均饰以龙狮鹤鹿等镂空浮雕,图案优美,立体对称,技艺精湛。
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州七大古牌坊历史上,青州古城内牌坊众多,不下于二三十座,显示出当时青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物鼎盛的景象。
这些牌坊,主要包括王府牌坊、府文庙和县文庙牌坊以及众多地方名人的恩荣坊、科第坊等。
明代,青州在朝廷任职的官员众多,府第、祠堂聚集于城中,牌坊多立于城区各街口、各府第附近。
因为古城内牌坊众多且规格形式多种多样,均带有纪念性和很强的装饰风,使古城的主要街道形成了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这在其他府城是少见的。
历史上,仅从南门大街向北至偶园街、北门大街,就矗立着二十几座牌坊,有时是十几步或几步就有一座,风格各异,蔚为壮观。
根据古城保护修复规划,目前,已经修复和正在修复的名人牌坊和过街牌坊有十余座。
这些牌坊的恢复,为青州古城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现介绍七座有代表性的牌坊:海岱都会坊这座牌坊是根据古城保护修复规划,修复南阳城南门阜财门之后所立的第一座牌坊。
古代青州地处海岱之间,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
为彰显古代青州的历史地位,设立了这座牌坊,是青州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该坊四柱三门式,总高度9.4米,总宽14.4米。
四柱三门式牌坊,中间之门宽阔,可以通车马。
一般情况下,官员可以走中间,平民百姓走两边的小门。
尚书里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石茂华而立。
这是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复建。
(自尚书里坊向北这几座牌坊,都是历史上就有的,基本上是按原样复建。
)该坊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3.8米,总高度11.48米。
石茂华,青州府益都县人,字君采,号毅庵,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文治武功,政绩卓著。
后以养老致仕归家。
明万历年间,适逢陕西大歉,朝廷以他曾在此地任职多年,民望很高,又重新起用,命其前去督抚救灾。
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石茂华,马不停蹄赶往灾区,为安置灾民日夜操劳,终因劳累过度,吐血而卒。
朝廷为旌褒石茂华的功绩,特下圣旨,赠官太子少保,谥恭襄,遣官营葬祭祀,并将南门里石茂华的府邸附近改名为尚书里,建造了这座牌坊。
牌坊的题额是“尚书里坊”,南面抱柱上的对联,上联是“一抚重镇,居然千里干城”,下联是“再秉节钺,允矣三边锁钥”(江玉坤撰联,刘三民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为“筑洪堤明诉讼一方大任”,下联为“平内乱灭倭奴万古英豪”(闫金亮撰联,王建军书丹)。
可以说,这两幅对联是对石茂华政绩的高度概括。
石茂华的事迹除见于史料记载外,还有许多故事和传说,如《聊斋志异》“谕鬼”一篇,说的是石茂华镇鬼的故事。
石茂华曾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声名卓著,连鬼都害怕。
民间还有石家“八把黄伞出南门”的传说。
一门科第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旌表青州冯氏家族而立。
这是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复建。
该坊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2.92米,总高度11.32米。
青州冯氏家族自冯裕开始,书香传承,科第连绵,人才辈出,自明正德三年(1508)至明万历元年(1573)冯氏三代65年的时间内,先后有冯裕、冯惟重、冯惟讷、冯子履、冯琦、冯瑗等6人考中进士,冯惟健、冯惟敏、冯子咸等3人考中举人。
历史上,冯氏为青州的名门望族之一,声名显赫,被称为“北海世家”,亦称北海冯氏。
明清时期,先后出了冯裕、冯溥、冯琦等名人,如:明代,冯裕官至贵州按察司副使,冯琦官至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恭襄;清代,冯溥官至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在过去,牌坊不是随便可以立的,是有明确规定和程序的。
这一门科第坊也是经过皇帝批准的。
你看,这座牌坊的题额是“一门科第”,顶额有“圣旨”二字;小字右边是“旌褒冯氏进士裕、惟重、惟讷、子履、琦、瑗,举人惟健、惟敏、子咸”,共六个进士、三个举人,左边小字是“大明工部奉敕立,万历丙戌榖旦”;南面抱驻联,上联是“科第连绵,彰显东州文运”,下联是“事功卓著,堪称北海世家”(江玉坤撰联,张诗杰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是“一门风雅,多少芝兰玉树”,下联是“几代书香,无穷国栋良才”(阎金亮撰连,张诗杰书丹)大学士坊始建于嘉靖二十二年,为旌表青州府诸城县人翟銮而立。
该坊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5.94米,总高度12.65米。
翟銮,字仲鸣,青州府诸城县(今诸城市)人,以锦衣卫籍举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首辅),卒谥文懿。
牌坊顶额为“御旨”二字,坊名“大学士”(因为翟銮官至谨身殿大学士);坊名右边小字为“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石门翟銮”,左边小字为“嘉靖癸卯季春吉旦”;南面抱柱联,上联为“巡边防三万里,雄才大略固关塞”,下联为“秉阁政十余年,远虑深谋为栋梁”(张景孔撰联,沈铁君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为“体丽声清,廷对分差标法度”,下联为“心和意密,公裁明断顺朝纲”(阎金亮撰联,陈铸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