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概 念 {逻辑学}
如右图:
个体是一种非集合体。
思考:
个体与集合体有什么区别?
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就是非集合概念。
另外要注意: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同集
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一般来说,集合概念是单独概念,普遍概念是非 集合概念。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和负概念是根据思维对象是否具有某种 属性来分的。 表示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就是正概念,表示 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就是负概念。正概念也叫 肯定概念,负概念也叫否定概念。 一般来说,正负概念是相对而言的,一个正 概念往往有与之相对应的负概念,一个负概念也 往往有与之相对应 的正概念。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外延数量的不同,可以把概念 区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单独概念的 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某一个人 专有名词
某一个地方
特定的对象 某一个事件 某一个特定的时间 语言形式
单称人称代词
单称指示代词的词组 含有“最高级” 的词组 含有序数词的词组
二、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 如果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 部分外延重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叫作 属种关系。其中外延较大的称作属概念,而外 延较小的称作种概念。用图表示如下: b
理解:
• 首先应该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没有 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肯定不是集合体。 其次,这个整体必须是由什么构成的? 许多 同类个体。
这两个条件是构成集合体的两个条件。同时具 备这两个条件的思维对象就是集合体。
例如:中华民族 太行山脉 西沙群岛等
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就是集合概念 • 集合体可以用图表示为:
如果思维对象缺少了两个必要条件中的一个 条件,就不是集合体,而是非集合体。
非集合体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叫事物的类, 另一种就叫个体。这分别是由于缺少两个必要 条件造成的。
• 如果思维对象虽然是由同类个体构成的,但没有形成一 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事物的类。例如:金属包括 金银铜铁锡等。这里的金属就是作为事物的类而存在的。 事物的类可以用图表示为:
例如: 大学里有两种人没有恋人: 一种是谁都看不上, 另一种是谁都看不上。 原来是喜欢一个人, 现在是喜欢一个人!
• 记者采访一位老奶奶. • 记者问:“你对在城市随便燃放鞭炮这个问题 您怎么看啊?” • 老奶奶:“我还能怎么看啊?就是爬窗户上 看……”
• 今天走在路上,结果边上一个乞丐把我惹火大 了,因为他拿着个碗,碗里有几个硬币,一边 望着我,一边把碗朝着我颠,当当的发出声 响。。。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是根据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 象是否为一个集合体来分的。 简单理解,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就是集合概念,反映 非集合体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这里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集合体与非集合体。那么什 么是集合体?什么是非集合体呢?
集合体是由许多同类个体构成的一个不可分 割的整体。
由此看来,判定全同关系有两个要点:一是外延完全重 合,二是内涵不完全相同。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交替使用具 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反映同 一思维对象,从而加深对思维对象的认识,而且可以避免语 言重复、罗嗦的缺点。例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 有这样一段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 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 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 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位科学巨 匠就是这样。” 文中用“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位巨人”、“马 克思”、“这位科学巨匠”等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从不同 方面对马克思作出了恰当的评价,而且避免了语言上的重复, 从而加深了人们对革命导师马克思伟大一生的认识。
秃子论
此外,还有真实概念与虚假概念。
[思考与训练]
一、什么是集合体和非集合体?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概念的种类。 ⒈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 ⒉这道题做得不正确。 ⒊张强是教师。 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⒌霸权主义者是不得人心的。 ⒍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⒎渎职罪是一种职务犯罪。 ⒏人是由猿变来的。 ⒐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 ⒑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红色与非红色,公平与不公平,学生 与非学生,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等。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能看出,负概念有一个重 要特征,是什么呢? 含有否定词。如“不、无、非、未” 等。 但是含有“不无非未”的并不都是负概念。有 些概念含有“不无非未” ,但是它们已经不起 否定作用了,就不是负概念,而是正概念。
例如:非洲、不丹、无锡、未央宫、莫愁湖等。
第二章 概
[教学目的和要求]
念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 解,理解概念的涵义,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了解概 念和语词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概念的涵义。(重点) 2、概念的基本特征。(重点) 3、概念和语词的关系。(难点)
概念是思维之网的纽结。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成果都通过 概念而巩固起来。
这是根据两个概念是否有重合 部分来分的。
如“青年人”与“学生”这两个概念之 间在外延上有重合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 是相容关系。 再如 “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 这两个概念之间在外延上没有重合部分,它们 之间的关系就是不相容关系。
一般来说,相容关系有四种:全同关系、真 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有三种: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 关系。 后面判断部分在用到概念间关系的时候,只 需要五种关系,即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 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广义的全异关系
那么,怎么区分事物的类和集合体呢?
• 对于事物的类来说,大类所具有的属性,小 类或个体一定具有,例如:张三是人民警察。
对于集合体来讲,整体具有的属性,个体不一定 具有。 例如:人民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
个体
个体就是缺少了另外一个条件,什么条件呢?
不是同类个体构成的对象,而是由不同 类个体构成的思维对象。
我们将分四个大问题来学习。
一、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间的关系。 例如: ①“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②“鲁迅”与“《阿Q正传》的作者” ③“长江”与“中国最长的河流”
如果用a、b表示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全 同关系可以用欧拉图表示为:
a、b
全同关系表明: 所有的a都是b,同时 所有的b都是a。
我火了,拿出我口袋里的十元钱,朝着他说: “老子比你有钱,你显摆什么啊。。。”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概念的种类, 能够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一个具体语言环境下的概 念进行种类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重点)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难点)
词
虚词
语词中的词组都表达概念,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级人民法院”、“监狱人民警察”等等。词组表达概念时是 作为一个整体表达一个概念,构成词组的单个词在词组中不再 独立地表达概念。 第二,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例如,甘薯、西红柿
第三,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例如,先生、逻辑
三、概念和语词
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方式。
概念和语词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概念是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研究的范畴;语词是 语言形式,是语言学研究的范畴。概念没有民族性、 地域性,语词则有民族性、地域性。 概念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 第一,有的语词表达概念,有的语词不表达概念。 实词 都表达概念 一般不表达概念 连词表达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概念的基本特征 概念的内涵 本质属性
范围 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例如, “人”的内涵就是“人”这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能思维、有语 言、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罪犯”的内涵就是“罪犯”这类 对象的本质属性,即“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 “商品”的内涵就是“商品”这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为交换而生 产”。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分子范围。例如,“人” 的外延就是“人”这类对象的分子范围,即古今中外的一切人。“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对象的分子范围, 只有一个,“我国的特别行政区”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它的分子范围, 即香港和澳门。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思维对象就是在人们头脑中被反映的事物和现象,也就是思维 的内容。 自然现象 如地球、山川、河流、森林
思维对象
社会现象
思维现象
如阶级、国家、政党、商品
如思想、灵魂、心理、感觉 本质属性
思维对象的性质
事物的属性
思维对象间的关系 非本质属性
第三节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概念 间的关系,能够对任何两个概念间的关系进行 分析,并能用欧拉图表示概念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属种关系。 2、全异关系。 3、交叉关系。
教学难点:1、属种关系。 2、全异关系。
概念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概念之间 在外延上的关系,而且通常指的是两个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概念之间在外延上有相容关系和不 相容关系之分。
事物与属性是不可分离的,事物都是具有属性的事物,属性总 是属于特定事物的属性。没有事物的属性和没有属性的事物都是不 存在的。 在思维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既有对思维对象的存在起决定意义 的本质属性,也有不起决定意义的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决定一 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不成为它事物并与它事物区别开的属性, 即事物质的规定性。例如,人有许许多多的属性,如身高、性别、 年龄、体重、肤色、相貌、指纹等等,但这些都是非本质属性。人 之所以成为人不是由这些非本质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于人具有“能 思维、有语言、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等属性。“能思维、有语 言、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就是人的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属性决 定了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使人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概念所反映的 正是思维对象的这种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