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届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新大赛

第三届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新大赛

关于组织学生参加“第三届安徽省
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的通知
各教学院(部)、有关部门: 由省科协、省教育厅、团省委主办的“第三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
普创意创新大赛”将于今年-11月举办。为进一步增强我校学生开展科技普及的社 会责任,展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浓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积极推进安徽国家技 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生参加大赛,现将有 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2、加强宣传,狠抓落实。各学院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发动工作,把参赛 工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结合起来,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要建立 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踊跃参赛。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大赛活动顺利开展。
3、凡承担校第九批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项目的团队和校大学生创业园入驻 团队,每支团队至少提交1件作品;校KAB创业俱乐部成员和校学生会实践创新 部成员,每人至少提交1件作品。
等相关附件,最后进行确认提交。请参赛者将作品实物、模型、音视频文件和网 站软件等作品超过M,在网上无法上传的,送交所在学院团总支,由学院团总支 汇总后于月日前送交学生处(学生创业辅导办公室)。
4、学校形式审查(即日起至年月日)。 学校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形式审查,并将通过形式审查的作品实物上 报。 九、表彰奖励 1、全省大赛奖励 (1)优秀科普作品奖 ①特等奖3名,奖金各5万元,颁发获奖证书与奖杯; ②一等奖5名,奖金各2万元,颁发获奖证书与奖杯; ③二等奖15名,奖金各1万元,颁发获奖证书; ④三等奖50名,奖金各0.2万元,颁发获奖证书; ⑤优秀奖120名,颁发获奖证书。 (2)优秀组织奖 为在大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高校设立优秀组织奖20名,颁发大赛优秀组 织奖证书与奖牌。 (3)优胜奖 为在大赛中获奖率排名前5位的高校设立优胜奖,颁发大赛优胜奖证书与奖 牌。 所有通过形式审查且通过初审的作品,发给入围证书;获奖人员在毕业时, 大赛相关组织单位将根据本单位用人计划对其优先录用,或视情况给予创业扶 持;优秀科普文艺作品、论文将推荐发表或播出,并给予相应支持;优秀科普产 品、设计等,符合成果转化条件的将择优扶持申请专利,形成产品。 2、学校奖励 为了鼓励和支持师生积极参加本次大赛,学校对积极组织科普大赛的学院和 指导教师或团队进行奖励,具体办法如下。 (1)优秀组织奖 学校将对在大赛宣传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提交作品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学
学生处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6、科普报告(含科技传播论文等) 注:①标*为本届比赛重点类型 ②申报作品时必须正确填写作品分类,分类填写错误将不能进入评审 ③科普纪念品一项单独评奖,详情见《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纪 念品设计大赛征集方案》。(教师可以参加,作品收集时间为月日) 六、参赛作品的要求和说明 1、参赛作品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普及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参赛作品的 创作要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目标,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热点和科普工作的实际开 展,着力突出作品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2、本届比赛重点内容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和儿童科普教育展开,包括社区防 火、防盗、煤气、食品、交通、网络等社区安全问题,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 自救互救,以儿童为阅读、体验对象的科普文学作品、科普动画等。 3、参赛作品应是原创设计,无知识产权争议。 4、大赛组委会对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享有优先使用权。 5、参赛作品的申报材料一律不予退还(实物除外),参赛者请自行备份。 七、参赛方式 1、个人:无指导教师; 2、个人:有指导教师; 3、团队:无指导教师; 4、团队:有指导教师。 八、日程安排 1、网上注册(即日起至年月日)。 各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开动脑筋,提出创意,参赛者参赛者需登录大赛 官网:或“中国科普产业网”,进行网上注册,妥善保存 个人用户名与密码。 2、参赛选手培训 学校将联系大赛主办方,为参赛选手提供辅导和培训,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提交作品信息(即日起至年月日)。 参赛者在线填写作品申报书,上传作品图片、实物或模型照片、音视频文件
院,颁发大赛优秀组织奖奖牌和奖金各1000、800、500元。 (2)优胜奖 学校将对参赛作品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学院,颁发优胜奖
奖牌和奖金1000、800、500元。 (3)优秀指导教师奖 ①获得大赛特等奖作品的指导教师个人或团队,奖金各 5000元,颁发获奖
证书; ②获得大赛一等奖作品的指导教师个人或团队,奖金各 2000元,颁发获奖
证书; ③获得大赛二等奖作品的指导教师 Nhomakorabea人或团队,奖金各 1500元,颁发获奖
证书; ④获得大赛三等奖作品的指导教师个人或团队,奖金各 1000元,颁发获奖
证书。 十、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组织好本次大赛对于推动大学生进行科普的创意 创新,承担起科技普及的社会责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学院、有关部门要高度 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大赛的各项工作。
科学技术普及与社会责任 二、参赛对象
在读全日制大学生 三、参赛内容
凡能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创意、 作品等均可参赛。 四、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大赛领导组,负责我校学生参赛的组织领导;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学生参赛的各项具体工作。 大赛领导组组成人员:
组 长: 蒋德勤 副组长:汪 洋 焦立新 张开宝 成 员: 丁景良 王振其 何世潮 何永勇 何俊如
杜士凤 张 盛 杨仕勇 周向群 程 斌 蔡为青 领导组办公室组成人员: 主 任: 何华奇 副主任:施培智 肖 新 成 员: 王广良 韦乃学 叶 华 刘传燕 沈树周
李月月 段素梅 胡文靖 耿广汉 谢宜勤 彭丽萍 李 雨(校KAB创业俱乐部主席) 各学院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本学院的学生参赛。 五、参赛作品类型 1、科普展教品(实物或设计方案) ①科普展品 ②科普玩具 ③科普教具 ④科普模型(航天、航空、航海以及现代设施等模型) ⑤其他符合科普理念的展教品 2、科普文学作品 ①科普小说 ②科普剧本 ③科普诗歌 ④科普小品 ⑤其他符合科普理念的文学作品 3、科普艺术品 ①科普工艺品(含雕塑) ②科普纪念品(含挂件、摆件、饰件等多种形式) ③科普图画 ④科普摄影 4、科普动漫、多媒体作品 ①科普动画 ②科普漫画 ③科普多媒体作品(表演剧、歌曲、MTV等) 5、网络科普、软件等作品 ①科普网站 ②科普软件(含游戏) ③其他类(PPT、电子书、博客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