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优秀课件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优秀课件
预防措施
1 注射前,仔细评估注射部位,避免皮肤硬结、瘢痕、炎症、 皮肤破损处注射。
2 选择注射点要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 射。
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做好皮肤消毒,严格执行一人一 针一管,不可共用注射器、注射液和针头,防止注射部位 感染。
4 熟练掌握注射技术。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 度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1/3。
目录
9.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0. 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1. 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2. 洗胃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3. 灌肠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4. 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5. 胸外心脏按压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
3 对理疗、热敷一段时间无改善,中度以上完全性 神经损伤,则采用外科治疗,如手术探查,进 行神经松解术。
(二)局部或全身感染
【临床表现】 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感染,局部出现红肿
热痛。 若感染扩散,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血症,
患者出现高热、胃寒、谵妄等。
预防与处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 染。皮肤严格消毒,如皮肤较脏者, 先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出现全 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 验选用抗生素。
理
目录
16. 气管切开和插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7. 胰岛素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 皮内注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过敏性休克
【临床表现】 1 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
肺水肿有关 2 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因
周围血管扩张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 3 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表现,因脑组织缺氧导致。 4 其他过敏反应表现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四 静脉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 血肿
表现为皮下肿胀、 疼痛。2~3天后皮肤 变青紫。1~2周后血 肿开始吸收。
预防措施
注射前评估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 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免注射药物外渗 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避免因穿刺失败
避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尽量选用刺激 性小、等渗、PH接近中性的药物。
熟练掌握注射技术,杜绝进针部位、深度、 方向等不当的现象。
【处理措施】
1 注射过程中,及时评估患者的反应,若发现神经 支配区麻木或注射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 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2 对可能有神经损伤者,早期行理疗、热敷,促进 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可使用神经营养药 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预防措施】
1 注射前充分了解拟注射药物的性质、作用及可能的副作用
2 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去引发过敏反应的 药物,尤其是有青霉素、链霉素等过敏史者,禁止做青霉 素或链霉素过敏试验。进行过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皮试期间,嘱患者不 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 皮试结果。若过敏试验结果为阳性,则不可使用该药(破 伤风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
(一)神经性损伤 【临床表现】
1 注射过程中,出现神经支配区麻 木、放射痛。
2 注射后,除局部麻木外,可出现 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受损,下 肢受累可发生下肢活动受限或 跌倒,上肢受累可出现局部红 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 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
【预防措施】
注射前,评估和选择好注射部位,避开神 经、血管丰富处。
5 注射量以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宜慢,用力均匀,以 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处理措施】
对有硬结形成倾向者,注射后可给予局部热敷 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 防止硬结形成(胰岛素注射除外)。
对已形成硬结者,可给予局部热敷,如50%硫 酸镁溶液湿热敷。
三 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 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 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
6 遵医嘱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 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如为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同时使用钙剂,如10%葡 萄糖酸钙或稀释5%氯化钙溶液静脉注射。
【处理措施】
1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将患者平卧,就地抢救。 同时报告医生。
2 立即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g,小儿酌减。 症状不缓解,遵医嘱隔20~30分钟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肾 上腺素0.5mg,直至脱离危险期。
3 建立静脉通道。保暖,防止寒冷加重循环衰竭。
4 吸氧,改善缺氧状况。呼吸受抑制时,遵医嘱注射尼可刹米、 络贝林;呼吸停止,行人工呼吸;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插 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 尽快施行气管切开。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
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 理
由于患者自身、各种器材、设施
设备和操作者等因素,在各种护理 技术操作的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相 关并发症。如何减少护理技术操作 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而将 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是护理安全 管理者值得深讨的主题。
目录
1.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3. 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4. 静脉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6. 动脉穿刺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7.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8. 静脉输血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7 若心搏骤停,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8 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变
化。
9 不断评估治疗和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
二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硬结形成
【临床表现】 1 轻者,局部稍隆起,皮 下可扪及硬结 2 重者,皮下可扪及硬性 肿块,因皮下纤维组织 变性、增生、脂肪萎缩 引起,更严重者,可出 现肿块部位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