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眉山市产业结构分析

眉山市产业结构分析

眉山市主导产业与产业结构分析
姓名:**
专业:10资环
学号:**********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

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实力,而且有利于满足区域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

同时,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保护生态资源实现区域持续发展的保证。

因此,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应围绕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这个中心展开,重点分析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等问题。

一. 眉山市简介
眉山市属于四川省,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

北接省会成都,南连乐山,东邻内江、资阳、自贡,西接雅安,是成(都)乐(山)黄金走廊的中段重点地区及“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平原通联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门。

二.发展现状
眉山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项目”示范城市和中国城市交通数字化建设试点城市。

眉山地处四川西南,五年来投入近40亿元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水平进入四川省先进市行列。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3公里、一级公路98公里、二级公路450公里;市境内成昆铁路,成(都)乐(山)高速公路、成(都)雅(安)高速公路,国道213线,省道103线、106线和岷江水道纵横交织,四通八达。

五县城到中心城区都在半小时车程以内,到省会成都均在一小时车程以内,成为四川省第三个半小时交通市。

结合天府新区规划和国家、省上“十二五”相关规划,眉山将规划建设“三横四纵”铁路交通网和“三横五纵”高速公路网,以及岷江航电工程和彭山、眉山、青神3个水运港口。

“十二五”期间,眉山将投资256.5亿元,新建6条共393.6公里的高速公路。

到2015,全市高速公路力争突破5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三横五纵”(横:遂资眉高速,成雅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纵:成乐高速,成赤高速,乐雅高速,仁沐高速,蒲丹东青井高速)高速公路网。

到时,眉山将形成内通外畅、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综合交通体系。

形成“大交通、大口岸、大物流”的格局。

通过成绵乐城际铁路,眉山到成都东客站18分钟,到双流机场15分钟,到乐山18分钟,到重庆90分钟,到西安、贵阳3个小时,
通过高速公路眉山到周边次枢纽和节点城市均在一小时内。

三.产业结构分析
1.社会消费
2012年,眉山市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4.58亿元。

比去年373.99亿元增长16.2%,其中餐饮业增长最快。

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25亿元,比去年24.37亿元增长15.9%;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9.98亿元,去年25.89亿元增长15.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3.02亿元,去年114.97亿元增长15.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74亿元, 去年1.50亿元增长15.8%。

在限额以上的主要大类商品销售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日用品类、金银珠宝类,石油及制品类等增长较快。

实现进出口总额33844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7266万美元。

2.资源状况
(1)自然资源组合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眉山市矿产资源--境内矿藏有金、银、铜、铁、锌、煤、石膏、芒硝等20多种,其中芒硝储量达到650亿吨。

2010年眉山市目前芒硝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户;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实现利润2500万元;实现工业入库税金1.5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芒硝产业作为眉山市八大产业之一。

森林资源--有林业用地200712.1公顷,其中国有林地64529.5公顷,集体和个人林业136182.6公顷。

另有四旁树占地33473.9公顷,活立木总蓄积为1369.5万立方米,全市有用材林78293.9公顷,蓄积711.9万立方米,防护林3428.2公顷,蓄积465.9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9.8%。

2011年木竹加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规模企业总数达62户,工业增加值达11.8亿元。

水利资源:全市各类水利工程27887处;流经该市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15条,其中岷江从北到南流经彭山、眉山、青神三县,径内流长99.26公里,青衣江从雅安经过我市洪雅县流入乐山市的夹江县,径内流长58.82公里;水电开发理论蕴藏量106万千瓦,可开发92.2万千瓦;全区养殖面积14.8万亩,水品产量年达31050万吨。

基于水利资源的充足,因此眉山市大力发展水电和养殖业。

(2)人文资源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资源和旅游资源上。

根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950548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471588人,占49.88%;女性人口为1478960人,占50.12%。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2219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31791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17959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01073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49602人,因此眉山市产业结构为劳动力密集型。

眉山市旅游资很有特色。

1.具有名人文化。

是北宋文人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乡,在市区西南隅有自元代便改宅为祠的“三苏祠”可供世人缅怀凭吊。

北宋文学唐庚、南宋著名史学家李焘、清代文学家彭端淑兄弟等都生长在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上。

诞生了文武双全的宋宰相虞允文,“东方梵高”石鲁、著名画家冯建吴兄弟和新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黄汲清院。

2.具有长寿文化。

彭山是中国长寿之乡。

据考证,彭祖生于彭山,葬于彭山彭祖山。

,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彭山百岁以上老人比例高于全国17倍,为此,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专门在彭山拍摄了《中国长寿之乡——彭山》专题片,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映。

彭祖养生保健思想与现代生态、自然的养生保健观相符,值得研究、总结和发掘。

3.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影响生产领域的扩展和新产业领域的扩展和新产业的形成。

眉山是“国家星火计划农村信息化试点市”和“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

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155人,中级职称1.3万人;建立民办科研开发机构6个,年申请专利量达100多项;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22家,省级技术中心4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3%。

全市有小学273所,中学238所,普通高校2所。

高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比例达7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发展快,年在校生规模已达2.8万人以上,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

4.原有产业基础
由于眉山市具有较丰富的森林资源--有林业用地200712.1公顷,其中国有林地64529.5公顷,集体和个人林业136182.6公顷。

另有四旁树占地33473.9公顷,活立木总蓄积为1369.5万立方米,全市有用材林78293.9公顷,蓄积711.9万立方米,防护林3428.2公顷,蓄积465.9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9.8%。

因此眉山市具有较好的竹木加工业基础,在原有基础的影响下,眉山市的产业结构还是倾向于资源密集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