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区规划任务书最后

居住区规划任务书最后

2011年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任务书三年级第一学期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武凤文郭玉梅指导班级:091231班指导周期:9周~16周一.目的与要求居住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建筑设计学习的基础上,从单体到群体、从建筑设计到规划设计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巩固和加深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的学习以及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了解,广泛学习国内外优秀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实例,并了解其设计的基本手法和设计技能,培养调查分析与综合思考的能力。

做到技术合理、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居住小区的住宅组群、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系统、市政基础设施和绿化环境。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营造具有社会、经济、历史、空间艺术内涵的人类居住社区环境。

二基地概况本次课程设计选择四片用地作为设计基地。

基地A:潘家园1、规划基地范围基地范围见示意图(图中点划线部分),范围的边界线为道路中心线。

基地的四周边界皆为城市次干道,红线宽度为30米。

基地总面积为()公顷。

2、基地内部环境基地内部原为“城中村”。

3、基地周边环境(1)基地四周边界都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2)基地东北角有陕西大厦(长安戴斯大酒店,五星级)和闻名世界的北京古玩城,古玩城紧邻北京东三环,未来地铁十号线沿东三环经过,并且在古玩城东南角设地铁站(2010年建成);(3)基地东南角有一个区域性的公共停车场和供热厂,总面积约为2.15公顷;(4)京津唐高速公路将沿基地西南角伸至至二环。

(5)基地东面为已建成商务和居住建筑;(6)基地东西面的东二环和东三环为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为100米。

基地B:垂杨柳1.规划基地条件基地范围见示意图(图中点划线部分),范围的边界线为道路中心线。

基地的四周边界皆为城市干道,红线宽度为30——60米。

基地面积为公顷。

2.基地内部环境基地内大部分为上世纪建设的住宅区,其中包括一所小学、一个工厂,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市政设施相对落后,居民居住质量较差,小区总体格局包括住宅已落后于当前的生活需求。

而该地区紧邻三环路临近国贸地区,受到国贸商圈较强的辐射影响,为了使其恢复活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调整原有的结构模式,补偿物质缺损,调整人口分布,以达到改善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3.基地周边环境(1)基地南侧邻城市主干道劲松东街(红线宽度60米),西侧、北侧和东侧均为城市次干道(红线宽度30米);(2)在基地南侧、西侧和北侧均为旧的居住区,东侧邻近垂杨柳医院;(3)在基地东侧有垂杨柳中心小学和垂杨四小;(3)与基地相邻不远,基地北侧和三环路的东侧为已经建成的现代商务和居住区;(4)基地东西面的东二环和东三环为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为100米。

基地C:自定地段三基地调研该基地调研阶段需要对规划范围内的用地性质、建筑状况、交通组织、绿化植被、景观视线及建成环境等具有有感性认识,并总结分析其用地职能、设施配套、建筑建造、交通流线、行为活动、空间序列、土地使用强度、街景轮廓线,体会城市的物质空间要素。

该环节必须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完成以下成果与内容:1. 用地性质(按照国家标准代码编制)2. 建筑现状(建筑质量、建筑层数、建筑风貌、综合评价)——为老街区拆建提供依据(拆建、保护、保留建筑但功能置换、建筑与功能的改造等3. 交通组织(停车、步行、车行、出入口)4. 绿地与开放空间5. 公共设施布局四设计任务要求(一)设计条件1.功能根据2005北京控制性详细规划,基地为以居住为主的社区。

2.建设强度与环境要求(1)基地容积率为上限为1.6~2.0;(2)控高60米;(3)平均每户人口按2.8人计,90平方米以下住宅要占70%以上,其中包括10%的廉租房、保障房;(4)商品房部分要求停车位与户数比例不小于70%,廉租房部分停车位按30%比例计算;(5)公共绿地面积要求在每人1.0m2以上,小区绿地率不小于40%。

3.其他要求建筑后退城市主干道红线不小于8米,城市次干道红线不小于6米,后退城市支路红线不小于5米;(二)规划步骤1.认真收集相关背景资料,分析规划基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作出相应的区域分析图,对地块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前瞻性的定位。

2.分析基地内部环境。

3.确定设计的思路与理念,及设计主题。

4.分析居民空间行为规律,组织设计好地块以及小区的各类用地,提出规划结构分析图(包括用地组织结构、道路交通结构、空间景观结构等)。

5.在研究住宅组团的空间组合和居住小区空间特色的基础上,选用与之相配的住宅形式。

6.根据规划基地在区域中的地位以及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规范,来确定公共建筑的规模。

7.因地制宜、结合景观设计,规划公共绿地,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休闲活动空间。

8.设计总平面。

9.进行其他设计任务(包括制作工作模型进行住宅日照试验)。

10.绘制用地平衡表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11.编写设计说明。

(三)规划控制指标1.居住用地容积率: 1.6~2.0。

2.平均每户人口按2.8人计,90平方米以下住宅要占70%以上(其中保障房或廉租房占小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小于10%,面积控制在30——90平方米/户)。

3.住宅日照间距要满足居住区规范规划与设计规范,其中板式住宅日照间距按 1.7、塔式住宅间距按1.1倍间距计算。

4.公共绿地面积要求在每人1.0m2以上。

5.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1)教育设施要符合千人指标的要求。

(2)医疗设施要符合千人指标的要求。

(3)商业服务设施要符合千人指标的要求,在考虑为区域服务的情况下,可以增大指标。

(4)金融、邮电设施要满足千人指标的要求。

(5)市政公用设施要满足千人指标的要求。

同时,求考虑居民自行车停车处、小汽车停车场。

小区内的机动车室外停车位按总户数的10%配置,室内停车库按总户数的60~90%配置(可设置于地下);自行车停车位按每户1.5辆配置。

(6)行政管理设施要满足千人指标的要求。

6.其他指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修改本)以及《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京政发〔2002〕22号)。

(四)设计成果1.居住小区总平面规划图 1:1000彩图;2.现状分析图(包括区位分析图、交通结构图、周边环境分析图等)1:3000彩图;3. 规划结构分析图(包括交通结构图、绿化结构分析图、公共空间分析图、周边环境分析图等) 1:3000彩图;4.小区中心区平面设计放大图1:500彩图;5. 典型居住组团平面设计放大图1:500彩图;6.典型住宅单体平面图、立面图 1:200~1:300墨线图;7.居住小区两个主要街道景观设计图;8.居住小区全景鸟瞰图(彩图);9.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10.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用地平衡表以及小区技术经济指标表。

(五)注意事项1.图纸尺寸500 × 700mm,手绘彩图;2.全套图纸尺寸、色彩、格式需统一,禁止制作成展板格式;3.必须按时交图,晚交图成绩将按10%;(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 基本指标:总用地面积(h㎡),居住总人口,总户数(套),人口密度(人/h ㎡),停车位(辆,停车率),住宅建筑总面积(㎡),容积率,总建筑密度(%),绿地率。

2. 居住区规划用地平衡表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六评分标准设计构思:25% 功能合理性:35%图纸表达:10% 过程草图:30%七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它相关建筑法规、规范及北京市地方法规规范2.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试用稿)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6.<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7.<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版)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八参考书目《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周俭同济大学出版社《小城镇住宅区规划与居住环境设计》朱建达东南大学出版社《居住区环境设计》黄晓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规划实务》执业资格考试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邓述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带底图的地形图(2)不带底图的地形图(图中点划线为基地范围)现 状现 状现 状现 状现 状现 状供热厂公交停车场预留用地预留用地预留用地陕西大厦北京古玩城广西大厦河南大厦肿瘤医院华威南路(城市次干道)左安路(城市次干道)东二环未来连接二环、三环以及京津唐高速的道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次干道设计地段一东三环劲松地铁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