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Teaching Syllabus for Fundamental Nursing一、课程任务与性质《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单元测试、阶段测试、期末测试、操作考核及实验报告测评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30%。
三、学时分配表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2、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及目的;3、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教学内容】1、内容(1)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2)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及目的;(3)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2、重点、难点重点: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难点: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3、学科专业新进展基础护理学的工作范畴以及临床发展状况。
【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章环境【目的要求】1、掌握医院环境的特点;住院患者对物理环境的需求和护理方法;住院患者对社会环境的需求和护理方法;医院规则;2、熟悉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因素;3、了解人类环境的范围;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内容】1、内容(1)环境概述;(2)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护理与环境的关系;(4)医院环境。
2、重点、难点重点:住院患者对物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需求和护理方法;医院规则;难点:住院患者对社会环境的需求和护理方法;医院规则。
3、学科专业新进展现代医院环境的设置;现代环境、健康观。
【授课学时】3学时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患者入院、出院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分级护理的护理级别、适用对象和护理内容;轮椅、平车、担架搬运法;三种铺床法;2、熟悉患者单位的设置;3、了解人体力学原理与护理操作。
【教学内容】1、内容(1)患者入院的护理;(2)铺床法;(3)分级护理;(4)患者出院的护理;(5)运送患者法。
2、重点、难点重点:患者入院、出院护理;分级护理;各种搬运法;各种铺床法;难点:分级护理;铺床法。
3、学科专业新进展运送患者的技巧;铺床法的临床改进;分级护理的临床改革。
【授课学时】3学时第四章舒适与安全【目的要求】1、掌握疼痛、舒适、不舒适及主动、被动、被迫卧位的概念;疼痛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卧位的性质和常用卧位的目的和方法;2、熟悉疼痛的原因和影响疼痛的因素;疼痛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和保护患者安全措施;3、了解导致不舒适的原因;疼痛的机制。
【教学内容】1、内容(1)舒适的概述;(2)患者的卧位与舒适;(3)疼痛患者的护理;(4)患者的安全。
2、重点、难点重点:本章概念;疼痛患者的护理;常用卧位的目的和方法;难点:疼痛的评估及各种卧位的方法。
3、学科专业新进展疼痛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新型保护患者安全的措施。
【授课学时】 3学时第五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目的要求】1、掌握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的概念;物理消毒灭菌法及注意事项;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名称、作用原理、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洗手与手的消毒技术;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隔离的种类及原则;隔离技术;2、熟悉清洁、消毒、灭菌的效果评价;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监控;医院感染的类型;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工作;隔离的目的、隔离病区的管理;3、了解医院感染的分类、原因及条件。
【教学内容】1、内容(1)医院感染;(2)清洁、消毒、灭菌;(3)无菌技术;(4)隔离技术;2、重点、难点重点:本章概念;物理、化学消毒灭菌法及注意事项;无菌技术;隔离技术;难点:无菌技术;隔离技术。
3、学科专业新进展消毒灭菌方法的改进情况;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相关制度;大型流行病的应急防范知识。
【授课学时】 9学时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目的要求】1、掌握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压疮的预防及护理;2、熟悉常用漱口溶液的作用;皮肤、口腔、眼、耳、鼻、头发、手脚及会阴的评估内容;头发护理的方法和头虱、虮的除灭法;晨晚间护理的内容;3、了解皮肤及附属器的生理功能;满足患者清洁卫生需要的意义。
【教学内容】1、内容(1)口腔护理;(2)头发护理;(3)皮肤护理;(4)会阴部的护理;(5)晨、晚间护理。
2、重点、难点重点: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压疮的预防及护理;难点:皮肤护理、口腔护理。
3、学科专业新进展口腔护理用物的改进;压疮预防与护理的新方法。
【授课学时】6学时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目的要求】1、掌握休息、睡眠、ROM练习、等长练习、等张练习的概念;各期睡眠的特点;促进患者睡眠的护理措施;指导和协助患者活动的方法;2、熟悉协助患者休息的措施;睡眠的分期;影响睡眠的因素、睡眠的评估;患者活动受限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患者活动的评估;3、了解休息的意义、满足休息的条件;睡眠的原理、睡眠的需要;活动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教学内容】1、内容(1)休息;(2)睡眠;(3)活动。
2、重点、难点重点:本章概念;各期睡眠的特点;促进患者睡眠的护理措施;指导和协助患者活动的方法;难点:指导和协助患者活动的方法。
3、学科专业新进展促进睡眠的护理技巧;临床上促进关节、肌肉康复的新疗法。
【授课学时】3学时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间歇脉、脉搏短绌、高血压、低血压、氧气吸入疗法、潮式呼吸、库斯莫式呼吸的概念;体温过高与过低患者的护理措施;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痰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2、熟悉正常生命体征及其生理波动;生命体征的评估;缺氧分类和氧气疗法的适应症;缺氧程度的判断、氧疗评价;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措施;3、了解体温的形成、产热与散热及体温调节;脉搏形成过程;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呼吸的过程及调节。
【教学内容】1、内容(1)体温的评估与护理;(2)脉搏的评估与护理;(3)血压的评估与护理;(4)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2、重点、难点重点:本章概念;体温过高与过低患者的护理措施;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及痰标本的采集方法;难点: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及痰标本的采集方法。
3、学科专业新进展氧气吸入疗法及吸痰法在临床改进情况。
【授课学时】8学时第九章冷、热疗法【目的要求】1、掌握热效应、继发效应的概念;冷疗与热疗法的作用、禁忌症;冰袋、冷湿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热水袋、烤灯、热湿敷及热水坐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熟悉冷、热疗法的效应;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应用冷、热疗法的评估内容;3、了解冷、热疗法的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1、内容(1)概述;(2)冷疗法的应用;(3)热疗法的应用。
2、重点、难点重点:本章概念;冷、热疗法的作用、禁忌症;各种用冷、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难点:各种用冷、热的方法。
3、学科专业新进展冰帽、冰毯机的使用。
【授课学时】1学时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目的要求】1、掌握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鼻饲法及要素饮食的概念;医院饮食的种类、适用范围、原则及要求;患者饮食的护理;管饲饮食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熟悉治疗饮食及试验饮食的种类、原则、适用范围及要求;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内容;影响饮食的因素;要素饮食及肠外营养的目的、用法、注意事项;3、了解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以及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内容】1、内容(1)概述;(2)医院饮食;(3)营养状况的评估;(4)患者一般饮食护理;(5)患者特殊饮食护理。
2、重点、难点重点:本章概念;医院饮食的种类、原则、适用范围及要求;患者饮食的护理;鼻饲饮食的方法;难点:鼻饲法;肠外营养。
3、学科专业新进展鼻饲法改进情况以及肠外营养的应用现状。
【授课学时】6学时第十一章排泄【目的要求】1、掌握尿失禁、尿潴留、导尿术、留置导尿术、膀胱冲洗、腹泻、便秘、肠胀气、排便失禁的概念;排尿异常的护理;导尿术、留置导尿术、膀胱冲洗法及注意事项;排便异常的护理;各种灌肠法及肛管排气法;尿及粪标本的采集方法;2、熟悉排尿、排便异常的评估内容;影响排尿、排便的因素;尿及粪标本的采集目的;3、了解与排尿、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教学内容】1、内容(1)与排尿、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2)排尿、排便的评估;(3)排尿、排便异常的护理;(4)与排尿、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
2、重点、难点重点:本章概念;排尿、排便异常的护理;导尿术、留置导尿术、膀胱冲洗法、各种灌肠法及肛管排气法;难点:导尿术;灌肠法。
3、学科专业新进展尿失禁与尿潴留患者护理的新观念及临床护理的新措施等。
【授课学时】6学时第十二章给药【目的要求】1、掌握雾化吸入疗法及超声雾化吸入疗法的概念;药疗原则;注射原则;肌内注射定位法;口服给药法;皮下注射法;皮内注射法;肌内注射法;静脉注射法;各种注射法的注意事项;血标本采集的方法;药物过敏试验法与过敏反应的处理;2、熟悉护士在给药过程中的责任;病区药物管理;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法、股静脉注射法;局部给药法;血标本采集的目的;3、了解给药的重要意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关药物的药理学知识;动脉注射法。
【教学内容】1、内容(1)概述;(2)口服给药法;(3)吸入给药法;(4)注射给药法;(5)药物过敏试验法;(6)血标本采集法。
2、重点、难点重点:本章概念;药疗原则、注射原则、肌内注射定位法;各种注射法;血标本采集法;药物过敏试验法与过敏反应的处理;难点:各种注射法;血标本采集法;药物过敏试验法。
3、学科专业新进展无痛注射的技巧;预防静脉炎新进展;新药过敏试验的方法;中心供药方式等。
【授课学时】9学时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目的要求】1、掌握输液微粒概念;周围静脉输液法及注意事项;输液故障的排除;输液反应与防治措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密闭式静脉输血方法;输血反应与防治措施;2、熟悉静脉输液目的;临床补液原则;静脉输液护理评估;输液点滴速度与时间的计算;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及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输液微粒污染;输液泵的应用;输血护理评估;3、了解静脉输液的原理;常用溶液的种类与作用;血液制品的种类;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法;血型与交叉相容配血试验;PICC穿刺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