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缝合线 ppt课件
11-0
10-0
9-0
8-0
OPTHALMIC眼科, MICRO,显微
7-0
外科 CARDIAC心血管
6-0
HUMAN HAIR头发
5-0 4-0
SKIN CLOSURE皮肤
3-0 2-0
ABDOMINAL VISCERA脏器
0 1
ABDOMINAL WALL腹壁
2
3
4
HEAVY TISSUE, BONE ETC厚
手术缝合线
目 录
Contents
1
缝合线发展史
2 外科常用的缝合方法
3 缝合线的分类
4 科室常用缝合线种类
一、缝合线发展史
第一阶段:延续数千年,取材于天然材料公元前3000年前,用 动物的韧带,毛发及麻绳等进行缝合,也有使用甲壳虫或蚂蚁 进行缝合的,但是感染的几率较大。1800年Galen首先采用丝线 结扎血管,Halsted对确立丝线在外科缝线中的地位起到了很大 作用,至今认为应用最广泛的不吸收缝线。1867-1869年,英国 外科医师Dr. Listert提出开刀的无菌技术,缝线才进入快速发 展阶段,其铬制羊肠线是临床第一种可吸收缝线。1940-1950年, 玻璃罐装缝线出现,但是无菌效果不佳;1958年,聚合物缝线 出现;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按外科手术要求合成缝线1970年, 出现首根人工降解的缝线,美国DG公司推出PGA缝线,1974年, 杜邦公司推出PLA缝线,1980年,Ethicon公司推出聚对二氧环 己酮(PDS)缝线,2003年,推出了PGLA缝线。
二、外科常用的缝合方法
1. 间断缝合
2. 连续缝合
USP/EP标准:缝线直径和张力标准
头发的直径
0 = 1/0 = 0 00 = 2/0 = 2-0 000 = 3/0 = 3-0 0000 = 4/0 = 4-0 00000 = 5/0 = 5-0
7 6 5 4 3 2 1 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0越多,线越细
3. 荷包缝合
①
②
4. 减张缝合
③
④
5. 褥式缝合 6. “8”字缝合 7. 皮内缝合
⑥
⑤ ⑦
三、缝合线的分类
一般可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两大类
可吸收线
天然可吸收缝线由机体的消化酶进行消化-肠线(处理、未处 理),合成可吸收缝线通过水解方式进行降解,引起组织的反应 轻微-PGA, PGLA等。可吸收缝合线根据材质及吸收程度不同又分 为:羊肠线、化学合成线(PGA)、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
3、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取材于特种动物獭狸肌腱部位,纯 天然胶原蛋白含量高,生产工艺不经化学成分参与,具备了胶原 蛋白应有的特性;为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缝合线。具有吸收 完全、抗拉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促进细胞生长等等。根据线 体粗细一般8-15天完全吸收,且吸收稳定可靠,无明显制成,可减慢组织吸收 速度,它造成的炎症反应比普通肠线少。一般多用于妇科 及泌尿系统手术,是肾脏及用盐水浸泡,待软化后拉直, 以便于手术操作。
2、化学合成线(PGA、PGLA、PLA):采用现化化学技术制成的 一种高分子线型材料,经抽线、涂层等工艺制成,一般60-90天 内吸收,吸收稳定。如果是生产工艺的原因,有其他不可降解的 化学成分,则吸收不完全。
1.严重贫血、消瘦,轻度恶病质者。
2.严重失水或水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者。
3.老年患者及婴幼儿。
4.咳嗽没有控制时,胸、腹部切口应延迟拆线。
缝合线的性质
缝线直径
选用缝线最基本的原则为:尽量使用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最小的 缝线。各种缝线的粗细以号数与零数表明,号数越大表示缝线越粗; 缝线的直径单位是毫米,常以几个0来表示。缝线越细,0的个数越多。 例如,6个0的尼龙线要比4个0的尼龙线细。但在实际粗细取决于缝线 的材料。比如同样5个0,肠线要比聚丙烯合成线(ProleneTM)粗。关 于粗细方面选择的原则是,在能够承受伤口张力的条件下,选择尽可 能细的缝线。
抗张强度
美国国家药典(USP)对抗张强度的定义是能够将单根缝线拉断 的最小气力。因此抗张强度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拉力值,而非线 性的区间。有效抗张强度指的是缝线绕圈或打结后的抗张强度。 同一类缝线其打结后的抗张强度是其未打结的1/3。一般来说, 合成材料缝线较羊肠缝线抗张强度大,肌腱缝线比合成材料缝 线抗张强度大。
1、羊肠线:取材于健康动物羊肠羊所制成,含有胶原成分,所 以缝合以后不需要进行拆线。医用肠线分: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 两种,均可吸收。吸收所需时间的长短,依肠线的粗细及组织的 情况而定,一般6~20天可吸收,但患者个体差异性影响吸收过 程,甚至不吸收。目前肠线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使用方便。
(1)普通肠线:用羊肠或牛肠粘膜下层组织制作的易吸收缝线。 吸收快,但组织对肠线的反应稍大。多用于愈合较快的组织或皮 下组织结扎血管和缝合感染伤口等。一般常用于子宫、膀胱等粘 膜层。
即不能够被组织吸收的缝合线,所以缝合后需要拆线。 不可吸收缝线: 丝线, 亚麻线,尼龙线,聚丙烯等合成类。具体拆线时间因缝合部位及伤口和患者 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当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异常情况时:面颈部4~5 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 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方可拆线。对营养不良、切 口张力较大等特殊情况可考虑适当延长拆线时间。青少年可缩短拆线时间, 年老、糖尿病人、有慢性疾病者可延迟拆线时间。伤口术后有红、肿、热、 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遇有下列情况,应延迟拆线:
5
的组织或骨头
6
7
不同的缝针设计
结构
结构指的是缝线是单股(单丝)还是多股(编织 线)。单股缝线表面光滑,易于穿过组织,适用于 缝合污染的伤口,但是结节稳定性差;多股缝线是 由编制而成的,又分编织与双股,通常带有涂层, 缝线结节牢固性高,但不宜用于感染伤口。
摩擦系数
缝线的摩擦系数决定缝线是否易于穿过组织。摩擦系数低的缝 线(如聚丙烯缝线)能够很轻易地滑过组织,因此常被用来做 皮内缝合。摩擦系数越低,缝线越光滑,线结也越容易松脱。 因此,当使用聚丙烯缝线时,常需多打几个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