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地层学方法

地震地层学方法


数据准备
数据准备的步骤: 1. 以适当的比例尺和大小绘制显示炮点 和井点的区域底图,以备以后使用。海洋 测深学在海上数据集中是有用的。底图的 作用包括:显示进行地震相注释的区域、 目标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异常现象以及 检查测线闭合等。

2. 从底图中,选择关键的二维和三维地震测线, 着重选择有重要连井线的区域或亚区域倾向测线。 要尽量避免必须沿走向或下构造倾角以相当大的 距离(大于1km)对井进行外插的区域,选择的测 线要能够在递进增宽的网格中被标识,尽可能避 免严重的构造变形带。识别可能的 主测线,通常 是倾向测线,它能连接关键井并清楚地显现地层 趋势,是好的“显示测线”。有时,在初始解释 阶段之后选择 “ 主测线”为最佳。


10,一个很好地练习在做地震层序对比时,是拖着铅笔在 黑色波峰或波峰正上面的零交叉处画线。这样做的其中一 个好处是当错误连接闭合测线时,可以很方便的擦掉铅笔 画线。但是,如果砂岩或泥岩的波阻抗特征很明显,而且 接触面类型和位置是已知的,在恰当的波峰或波谷处来标 定接触面会更重要。知道地震数据是否是正交或零相位也 很重要,因为它们将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接触面位置。 11,标定中一个基本的规则,不管用铅笔或是工作站鼠标, 就是当标定盆地中的层序边界时,尽量越低越好并且尽量 不要穿过反射面。相反地,当标定大陆架时,尽量高并且 同样不要穿过发射面会有很好的效果。最大洪泛面可能出 现在盆地中(由于下超之前的沉积)。正如之前提到的, 低顶超是常见的并且可能会与层序边界混淆,但可能在低 位沉积楔前积复合体中作为一个内部接触面。这就是为什 么了解被标定的接触面类型和被解释的区域盆地位置会如 此重要的原因。
前言
自从20年前开始讨论地震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以来,它 就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在识别区域含油气区带,成熟的 勘探目标到可钻的勘探目标以及开采油田油气资源方面, 地震地层学都被证实是相当成功的(Greenlee, 1992; Duval et 等, 1992)。 本文首先将介绍进行地震地层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以及 数据准备的方法,这将为以后的层序地层,地震属性分析 (2D or 3D),数据体解释(3D),正演和地质建模奠定基础。 然而,这些建议打算形成一个工作的步骤相对一系列的主 观方向。方法论必须从已知区域找到合适的数据,而且阅 读是为了提取信息中有用的东西。

4. 避免含有混合道的数据,因为它会模糊 地层终止模式。勿用窄的自动增益控制时 窗,因为它会减少地层单元间的相对振幅 差异。可能的话用偏移后的剖面,但并不 强制(因为有时候未偏移的数据能更好的 进行地震地层解释)。

5. 为地震标定准备好井数据。建议地震地层研究初期在纸上画连井线。 原因之一是将合成记录道与波形道剖面相标定是惯例。波形道剖面优 于变速度剖面的原因已讨论过。确保将伽马射线和其他关键的测井包 括在内。基于时间的测井应该用与地震剖面相同的比例尺(10或20厘 米/秒)。基于时间的测井也可用于各种测井标定剖面中。10厘米/秒 的地震显示通常明显优于5厘米/秒,而20厘米/秒适合于详细的勘探目 标或油田比例的解释。应该将生物地层和岩性地层的顶输入到合成记 录中,这样可以省时,以免以后手动输入。如有校验点测网或VSP (垂直地震剖面),在制作合成记录时要加以利用。若没有这些数据, 还有其它选择: 1)识别出一个高波阻抗的反射层(通常是石灰岩或泥岩接触层), 在其上显示合成记录。 2)在具备有限的或较老的速度数据的情况下,用其它校验点测网井 构建一个区域时深曲线。这种实证研究法通常会产生一个多项方程式, 再根据地震双程旅行时来预测深度。大多数校验点数据都符合一个二 阶多项式(y = 2x +b) ,其中y是深度,x是双程旅行时。注意在某些区 域超压会造成时深图的变化。 切记仍需要做一些的大的时移来与地震相关联(一般小于100ms).



7,在盆地位置中寻找双重下超来指示低水位体系域盆底 丘状沉积或(斜坡)斜坡丘状沉积或河道。盆地阶地处的 层序边界被定义为具有相关性的整合面,并且没有必要一 定会呈现出与其关联的剥蚀。但是,在限定的深水河道体 系中,该表面将与重要的剥蚀、倾塌或者破裂存在密切的 关系。 8,在大陆架的位置寻找低位沉积楔,它通常被识别为分 离的,叠瓦状的顶超-下超组合。低位沉积楔的颜色应该 与其他体系区分出来。低位沉积楔前积复合体经常在较小 的斜坡沉积下超于层序边界处被识别。 9,通过连接地层的终止标记来进行标定。为了增加标定 的可信度,在逐渐增宽的一套闭合测线上循环标定层序边 界和最大洪泛面。在更多的考虑标定而不是可能的层序边 界或最大洪泛面之前,至少有5个或以上的接触面需要在 多个循环中要被多次的闭合测线连接。

3. 在纸上以缩小的比例绘制已选的区域地震测线。 强烈建议在研究的第一阶段用波形道纸剖面,原 因是这是查看复杂地层关系和长距离终止模式 (表1)的最佳方法。由于被垂直放大,在地震工 作站上观察到的这种地层通常是模糊的。长的区 域测线通常需要在工作站上被放大或缩小,然而 纸上的剖面则可以不间断地审视关键的终止模式。 除此之外,允许标注隐蔽的地层终止模式的波形 道剖面不会在工作站屏幕上显示井。
图1和2说明在区域比例尺(1:50000)显示的波形轨迹和 可变密度是在地震工作站上绘制的一部分结果。注意波形 道(图1)显示的地震反射波的上超覆比变密度剖面(图2) 显示的更清楚。
这也适用于1:25000的前景和规模(图3和4)。可变密度剖面(在地 震工作站上)的地震解释难于波形道(可变面积)剖面解释,原因是 在这种显示下地层终止模式是“平滑的”。此外,在地层终止处,邻 近反射波的微亮化被掩盖,部分原因是调谐效应。如果是波谷更加突 出,可以将颜色变为对比明显的灰度。
解释 整一 上超 下超 分异
评价 沿着整合界面发生发射 没有明显侵蚀间断 两个底超形成丘状
Tr 基底 B C
削截 整一
由不整合界面联系
Top
上超
Dwn
下超
Di
分异
Tr
削截
内部
C
p
Ob Si
褶曲
平行
倾斜
斜坡沉积
Mb Subp
丘形
浅水(三角洲),深水
近似水平
较少,倾斜
强调振幅特征的地震相
地震相信息(振幅 高或低,连续性,反 射频率等)可以反映 岩层的重要信息。如: 振幅常能提供关键 的岩性和沉积相信息 (如河槽线与河道边 缘),这在深水古环 境中尤其重要。

4,开始识别主要的沉积尖灭,并用红笔标注。这项工作应在地震对 比之前进行。图5根据重要性的不同罗列了几种地层接触关系: - 角度削截(在较小倾角的反射层上呈现明显的剥蚀接触关系) - 上超(地层在沿倾角较大的反射层逐渐终止) - 下超(地层在沿倾角较小的反射层逐渐终止) - 顶超(较新的反射层沿反射面相继的终止,(在某些地区)通过下 倾变化到斜坡沉积)
图7.Ramsayer的A-B-C 地震相技术
拉姆赛尔的ABC三类地震代码每一个都包含 5种类型,因此对于一个给定的地震间隔都会提 供15种不同的变化(表3)。虽然这种技术很大 程度上发展于2D地震数据,但是在传统的工作 站它也可以以现代的2D或者3D部分展示出来。
描述 顶
位置 A
代码 C Top Dwn Di

6.建议构建一个连井模板用于证明地震上定 义的面,基于时间的测井和生物地层标定 以及全球年代地层之间的关系。一旦识别 出层位且解释者对于连井达成一致,那么 就可以准备该模板。由于它能够提供清楚 的地层年代模型记录,所以对以后做项目 汇报也是有用的。
地震地层学解释
当(地震)数据经过适当准备后,就可以进行地震地层 的解释,一般使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不同水平层位。无论 是解释速度还是便利程度,工作站解释都远远比手工解释 优越,这里经常有一个基本需要,即建立区域的“主测线” 来说明核心地层关联。找到一条或一系列主测线是减少不 同解释者之间解释差异的有效方法,这是因为(解释者) 都把主测线作为开始一项新地震解释的起点。用笔解释图 允许在标定中存在一些变化,特别是闭合测线(looping) 穿过其它剖面时。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解释负责人会注 明关键层位被“锁定”(looped),只允许有限的重要改 动在以后发生。
基于层序地层的地震成图

地震相成图 地震相成图涉及到对地震特性从质变到量 变的分析,从而推断岩性、古环境或两者 (如外大陆架泥岩)的平面趋势。通常, 对地震特性的分析立足于两点:外部形态 (几何形状)和内部特性。
表2. 地震意义上可定义的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
特征 振幅 意义 阻抗差(重要地层表面) 分层间距 岩相 流体含量
连续性
横向地层连续性 沉积过程
频率
地层厚度 流体含量
几何结构
沉积过程

外部形态和内部几何形状A-B-C成图
地震相成图最终确定按照Ramsayer提出的方法进行,它以地震工作 站出现之前解释的二维地震剖面为基础。这种方法被称为“A-B-C”成图 法:上边界(A),下边界(B),内部反射特征(C)。例如,一个有斜坡 沉积的前积地震组合,上接触面为顶超,基底为下超,那么它可以表示 为Top-Dwn/Ob(图7)。
绘制地震剖面所需参数
分析类型 显示规格 跟踪类型 增益控制: 类型 极性 振幅 波形道 显示波形 颜色 类型 图形参数 单位 水平比例尺 垂直单位 数据缩减 米 1:50000 10m/s 2 米 1:25000 10m/s或更大 1 是 黑 是 黑 RMS 正反 125-150 RMS 正反 125-150 波形 波形 局部 全区或目的区
基于振幅相关和无关的特征的地震相类型。
道分类地震相
最近对能够辨别和分 类地震子波形状的创 新用于层序或体系域 中来区分地震相。用 户根据经验定义一套 道形状或迭代检查数 据。在有井控做标定 的情况下,该技术成 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末端可以认为是可能的层序边 界。下超连接起来可能是最大洪泛面,注意以上罗列的注 意事项。顶超暂时保持不连接的状态。当在走向剖面或者 在构造旋转和生长断层剖面中解释上超以及下超时要细心。 注意铲形断层面或走滑面可能被错误地解释成上超。 6,时刻记住最重要的地震地层面是层序边界,层序边界 最容易根据地层上超来判别,特别是在层序的陆架部分。 对它的解释将连续贯穿整个区域。顶超和下超面都可能会 改变反射面的位置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在低位域中顶超 面可能落到层序边界以下,也有可能局部抬升,变成叠瓦 状的低位楔。随着向盆的推进沉积作用出现在高位体系域 或低位体系域中,下超面也可能上升。顶超和下超面也同 样有可能提高地层剖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