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富士康案例分析

富士康案例分析

富士康管理的突出特点
富士康的管理具有军事化(层级制)及泰勒制的特点。

1 严格的层级制度,强调对组织规则的遵守
层级制度公式:“三高一低”的运营战略+人海战术+准军事化或军事化管理
=低成本高效率=全球代工大王
他们“独裁为公,长官第一”,强调纪律性和员工的高度服从。

严格的层级制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权力关系清晰,有利于领导和指挥;责任明确,细化分工,操作标准化,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目标一致性强,便于对部门与个人的考核;执行力强,有利于推行决策。

缺点:过分强调长官意志,决策过于依赖长官个人的能力;容易让集体中的个人产生疏离感和巨大压力,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微观管理欠缺,即决策者本人没有足够时间用于细节观察;沟通能力不足,不能以人为本地解决问题;在现实生产中,基层员工往往比领导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却缺少足够的话语权。

2 沿用泰勒制模式,即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其标准化管理表现在:
生产时间:实行“黑白两班倒”,白班工人的工作时间是8:00-20:00,夜班工人相反
产量指标:以秒来计算工人完成每道工序的时间,并以此安排工人的生产量
人力资源结构:呈金字塔状,居于“塔尖”的高管层制定战略,中层负责分配和监督,底层员工面临的则是高度分解的、专业化的、重复性很强的高强度劳动任务
泰勒制模式的特点:
1.劳动方法标准化。

通过分析找出最合理的方式方法,剔除多余和不合理的动作;
2. 制定出完成每个标准动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作为定额管理和支付工资的依据;
3.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
4. 严格挑选工人;
5. 通过考察,明确职责分工。

优点:便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缺点:缺乏管理伦理。

“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富士康通过多年的实践,理解到企业信息化实质是:通过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消化,学习参照最佳行业实践,梳理、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并应用IT技术,规范、集成、共享信息,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运作管理水平的目的。

富士康成功的经验,为离散集成类企业树立了榜样。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既要学习先进经验,又需要量身定制,解决好通性和个性的关系。

富士康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创优秀的电子产品这个目标。

如果不能创优秀的电子产品,不具备国际化的竞争力,信息化工程也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意义。

富士康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使工业化与信息化互为依托,融为一体,整体推进。

公司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每年投入巨资进行全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控制信息系统,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目前正在积极推进ERP/SAP系统,公司实施重点工程有决策支持系统EDSS、成本管理系统以及基于知识管理的WebOA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