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六、花生病毒病 主要有条纹病毒病、黄花叶病毒病、芽枯病毒病和花生
矮化病毒病,其中以条纹病毒病分布最广。发病早,植株矮 化。先在顶端嫩叶上现褪绿斑块,以后现条纹状或黄绿相间 花叶。病毒病主要是通过种子、蚜虫和蓟马传播


防治措施 :
选用抗病毒品种

及早灭蚜防病
药剂防治 苗期喷施菌毒清、病毒A、菌毒必克等,每隔7-
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调节播期,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 做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 清洁田园,及时拔除病蔓及自生苗。

发病初期喷洒 25% 丙环唑乳油 2500 倍液、 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 性粉剂 400 倍液喷雾,第一次喷药时期为病株率 50%,病叶率5%。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5、药剂防治
选用无病种子,用种子重量 0.5% 的 50% 多菌灵可
湿性粉剂拌种。
发病后用50%拌种双粉剂1kg混合细干土15kg制成
药土盖病穴,每穴用药土75g.
在花生结荚初期喷 20%的三唑酮乳油 1000倍液,
或扑海因 1000 倍液、进行防治 , 每株喷淋兑好的 药液100~200ml。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播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 0.3%拌种;加5-10倍细土配成药土,花生种子用水 浸润后与药土拌匀;或上述用量药粉加水30L配成 药液浸种50公斤,浸泡24小时,均有较好防效。

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
喷洒50%多菌灵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咯菌睛悬浮 剂1000倍液。
渐枯死 。
发病特点 病菌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多分布于1-2cm的表土层中。种 子也可带菌,田间靠雨水昆虫传播高温高湿、壤粘重、排水不 良、洼地及多雨年份易发病。雨后即晴,病株迅速死亡。连播、 早播发病重。 白绢病防治措施 1、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
3、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不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4、土壤深耕、采用垄种方式,改善土壤通透条件,合理化控, 防止花生倒伏。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三、青枯病 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病株可在短期 内迅速枯死。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花期始发,以盛花期 发病最盛。一般减产20-70%,结荚期发病可能绝收。 症状:该病自根茎部开始发生,其症状最大特点是叶片急速 凋萎和维管束变褐色。病株初期主茎顶梢第二片叶先失水萎 蔫,早上延迟开叶,午后提前合叶。1-2天后,全株叶片从上而 下急剧凋萎下垂,叶片仍呈青绿,故称“青枯”。病株主根 尖端呈褐色湿腐状,根瘤仍呈墨绿色。纵切根茎部,维管束 变浅褐至黑褐色。在湿润情况下用手挤压根茎部切口时,病 部溢出污白色菌脓溢出。7-15天发病植株枯死。
能起到一定的防效 。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十、花生烂果病 在结荚成熟期,荚果常因受不良 生产条件和病菌的影响、化肥施用量过大等,发生烂 荚烂果现象,导致花生减产,品质下降 。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
土壤处理 烂果严重田块,播前亩用50%多菌灵1公斤,掺 细土25公斤全田撒施,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


花生黑斑病
花生褐斑病
网斑病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发病特点:气候多雨潮湿发病重;土壤瘠
薄、 连作田易发病。
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商研 9658 、豫花 15 号、豫
花9327、商花4号、商花5号等。
合理轮作
与花生、豆类以外的作物轮作
清天,连喷2-3次,均有一定防效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七、花生锈病 花生叶片染病,在叶片正面 或背面出现针尖大小淡黄色病斑, 后扩大为红色凸起斑表皮破裂露出 红褐色粉末状物,即病菌夏孢子。


下部叶片先发病,渐向上扩展。叶
上密生夏孢子堆后,很快变黄干枯 ,似火烧状。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症状: (1)黑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和花轴。比褐斑病 晚,病斑小而圆,黑褐色病斑边缘较褐斑病整齐,无黄色 晕圈或不明显。叶背着生黑色小点,排列成同心轮纹状。 (2)褐斑病 又称“早斑病”,主要危害花生叶片,初在 叶片正面产生褪绿小点,后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小班。 病斑黄褐色,其周围有一清晰黄色晕圈,似青蛙眼。 (3)网斑病 常在花期染病,先侵染叶片。初沿主脉产 生圆形至不规则性黑褐色小斑,病斑周围有褪绿晕圈,后 在叶片正面边缘呈网纹状的不规则形褐色斑。且病部可见 栗褐色小点,即不透过叶面的分生孢子器。叶背病斑不明 显,浅褐色重者病斑融合。阴雨连绵病斑较大,黑褐色, 近圆形。干燥时病斑易破裂穿孔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发病与传播 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 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雨水、农事操作 传播,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 行再侵染。苗期多阴雨、湿度大发病重。连作田、土 层浅、砂质地易发病。 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轻病田隔年轮作,重病 田轮作3-5年。(2)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合理排灌 增强抗病力。(3)严格选种,淘汰病弱种子,用种子 重量1%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必要时用根腐 灵300倍液喷洒或灌根。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五、花生白绢病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 主
要为害茎部、果柄及荚果。

发病初期叶片枯黄,晴天叶片闭合,阴 天尚能展开,茎基部组织呈软腐状,表皮脱 落,严重的整株枯死。湿度大,可见白色绢
丝状的菌丝覆盖病部及周围土表。后期,菌
丝层中形成许多小菌核,初为白色,后变黄 至暗褐色。病株地上部先是叶片变黄,后逐
花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讲座
民权县农业局植保站
高萍 高级农艺师
2016-5-4
提 纲
一、花生主要病害识别 及综合防控技术
二、花生虫害综合防控 技术
三、花生杂草发生规律 与防治策略
一、花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增加,花生病虫害 的发生在我县有逐年加重趋势。目前我县发 生的花生病害主要有 20 余种,其中 叶斑病、
基部,组织呈褐色腐烂地上萎蔫枯死。潮湿时,病
部皮层易剥落,纤维外露。干燥时,表皮下陷,髓
部呈褐色干腐中空。发病率一般为 10% ~ 20% ,严
重的达60%~70%,常造成整株枯死,减产60%。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 发病条件:病菌主要在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成 为明年发病来源。田间传播主要是风雨、农事操作。远距 离引种传播。 防治措施: • 防止种子发霉,精选种子,收获时充分晾干,宜选夏播花 生留种。 • 选用抗病品种 • 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翻 •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 药剂防治
防治措施 花生青枯病的防治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和合理轮作为 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在实行轮作有困难的病田,可选择种植远杂
9102、商花5号等抗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收获后清除田间病
残体,烧毁;病田要增施有机肥和磷钾,促使植株生长健壮。
2.化学防治 (1)在发病初期可喷施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用抗菌素120)、20%噻菌铜溶液、38% 恶霜嘧铜菌酯、20%叶枯唑、春雷霉素等,每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也可以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2%农用 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等进行灌根处理,每株灌对好的 药液250毫升,每10天1次,连续灌2~3次。 (2)必要时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高科30%甲霜恶霉 灵800倍液喷淋根部,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50毫升,并喷施新 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
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采用高垄栽培 对采用地膜覆盖的花生田,在荚果成熟时,如 土壤含水量过高,及时破膜散墒,保持土壤通气良好,以减 轻烂果的发生。
增施钙肥,补施硼肥、锌肥。对于缺钙地块,在施磷肥时, 注意用过磷酸钙,不用磷酸二铵。

十一、花生根结线虫病
症状 花生根结线虫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地下部,因地下不受害引起地上部生长不良。幼苗 被害,一般出土半个月后即可表现症状,植株萎缩不长,下部叶变黄,始花期后,植 株枝叶逐渐变黄,叶片小,底叶叶缘焦灼,开花迟,病株矮小,似缺肥水状,田间常 成片成窝发生。 线虫侵入主根尖端,膨大形成纺锤形虫瘿(根结)。以后在虫瘿上长出许多须根, 须根尖端又被线虫侵染形成虫瘿,多次侵染,根系就形成乱丝状的须根团。被害主根 畸形歪曲,停止生长,根部皮层变褐腐烂。在根颈上形成葡萄穗状的虫瘿簇。病株根 瘤少,结果少或不结果。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八、花生黄化病 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是缺铁元素引起的。花生缺铁时,上 部嫩叶失绿,下部老叶及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缺铁时,叶脉 失绿进而黄花,上部心叶全部变白,叶片逐渐出现褐斑并坏死, 后干枯脱落。 盐碱地土壤发病较重。特别是灌溉和

雨后,加速铁离子向下淋失,花生会出现
药剂防治
网斑病发病初期及时用 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5%百 菌清800-1000倍液喷药防治,一般每隔10-15天左右喷1次, 共2~3次。

防治褐斑病自始花起根据病情,每亩每次喷药液 30-50 公斤。可起到预防与控制的效果。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75%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500-2000倍液、12.5%烯
明显缺铁现象。 防治措施:


叶面喷施
每亩每次喷洒0.2%硫酸亚铁
溶液50千克,在花针期或结荚期新叶发黄时 喷施,一般喷2次防效较好。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