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管理规章制度【篇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为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的和意义(一)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专业(课程)教学队伍。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构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团结协作的优秀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利用专业教学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学校社会声誉。
二、遴选条件(一)团队及组成。
根据各专业(课程)的具体情况,以系(教研室)、研究所、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专业或课程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
教学团队成员职称和年龄结构要求:以单一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不少于1名,或副教授不少于3名;教学团队具有较好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团队主 - 1 -要成员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及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教学团队一般由10人以下组成。
设团队带头人1名,团队带头人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高级职称,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坚持为本科生授课,教学效果良好。
2.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3.熟悉所在团队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系列课程的教育改革趋势,能指导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4.近3年至少主持一项厅级以上科研课题,或对教育教学有较高研究水平,同时主持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及相关的教研科研工作。
(二)教学工作。
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无教学事故。
(三)教学研究。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获得过市厅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
(四)教材建设。
团队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省 - 2 -级以上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五)运行和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我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三、遴选程序(一)院(系、部)依照教学团队的遴选条件,组织本院(系、部)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与推荐,填写《专业教学团队推荐表》并附相关材料,上报学校。
(二)学校组织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专家进行评审,结果报校长办公会审批。
(三)学校下发文件确定立项项目,立项团队负责人须填报《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经所在院(系、部)审批,并报学校存档作为检查、评估依据。
四、团队职责(一)教学团队应以课程、教材、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教学梯队建设为支撑,努力把团队建设成特色鲜明、凝聚力强、有创新精神和整体力量的教学团队,为教学团队建设奠定基础。
建设期内,须建设至少1门市级以上精品课程,1部市厅级以上优秀教材。
(二)开展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并把相应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期内,团队至少有2项市厅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类和2项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类项 - 3 -目,并有相应的教学成果。
(三)开展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人员,特别要重视团队内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建设期内,须有2名以上团队成员实现学历(职称)提升计划。
(四)教学团队带头人应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努力提升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该团队所在专业或课程发挥核心作用,为本科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给予有力支撑。
建设期内,团队须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以上(含2篇教学改革论文),并建设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
(五)探索建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我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五、经费支持(一)经费配备标准:专业教学团队资助经费10万元。
团队建设周期为三年。
建设经费从学校教学专项经费中列支,按年度进行拨付,预留经费总额的30%作为终期奖励,经终期考核合格,终期奖励将全额拨付;终期考核不合格,将取消终期奖励及下一轮同类项目的申报资格。
(二)经费使用依据学校批准的经费资助额度团队列出经费预算开支,报所在院(系、部)进行论证、审核,并由所在院(系、部)负责人签字、盖章,上报教务处备案。
(三)建设经费的管理由团队负责人负责,经费使用按照《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六、管理及验收- 4 -(一)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按项目实施,实行项目管理,其项目建设由所在教学单位负责具体管理,学校依项目建设周期负责检查和验收。
(二)院(系、部)应高度重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落实相关责任人,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确保建设目标如期完成。
(三)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实行负责人责任制。
团队负责人立项之后须提交《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施计划书》,并由所在院(系、部)进行论证、审核,院(系、部)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报教务处。
(四)各院(系、部)应定期组织自评和督促检查,对建设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学校不定期组织检查,对未能按计划建设的项目,学校提出整改意见;对未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项目,学校将取消经费支持及该专业(课程)所在系下一轮同类项目的申报资格,同时追究专业(课程)建设负责人的责任。
(五)建设期满后,专业(课程)教学团队须提交《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总结报告》,由学校组织教学工作委员会专家进行结项验收。
不合格的项目,责令整改,直至追回建设经费。
(六)优先推荐校级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申报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团队立项。
七、附则(一)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以往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各院(系、部)制订的具体实施方案 - 5 -【篇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筑工程学院2007年12月汇总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目录建筑工程学院“十一五”教学基本建设规划 (3)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工作总则 (6)建筑工程学院关于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实施办法 (9)建筑工程学院串、停课履行手续制度 (10)建筑工程学院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办法 (11)建筑工程学院教师课堂教学工作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13)建筑工程学院教学检查工作制度 (15)建筑工程学院教风建设的实施措施 (16)建筑工程学院教学行为的暂行规定 (17)建筑工程学院教师试讲制度 ....................................................................................................... (18)建筑工程学院教学日历的写法及要求 (19)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教材选用暂行办法 (20)建筑工程学院双语教学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21)建筑工程学院精品课程评审及奖励办法 (23)建筑工程学院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小组 (24)建筑工程学院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小组 (25)建筑工程学院教研室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26)建筑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办法 (27)建筑工程学院关于完善青年教师助课制度的规定 (29)建筑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的规定 (30)建筑工程学院教师攻读学位和在职进修管理办法 (32)建筑工程学院系(部、实验中心)主任工作职责 (34)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秘书岗位职责 (35)建筑工程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 (36)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38)建筑工程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检查组)工作条例 (39)建筑工程学院关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暂行规定 (41)建筑工程学院本科实习管理细则 ......................................................................................................42建筑工程学院本科课程设计管理细则 (44)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50)建筑工程学院“十一五”教学基本建设规划(2006-2010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沈阳工业大学和建筑工程学院“十一五”规划,按照我校坚持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基本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努力贯彻学校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坚持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以育人为根本,以师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进教学,坚持内涵发展,夯实办学基础,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努力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总体目标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关键,通过实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十一五”末期使我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建设内容1、专业建设现有状况:我院现有专业三个,即土木工程、建筑学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其中土木工程招收5个班、建筑学2个班,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1个班。
建设措施:加强现有专业的建设,建立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积极稳妥地调整专业设置,增设城市规划和给水排水工程两个专业,使专业设置和资源利用更趋于合理。
培养定位:努力培养为基本建设服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立足辽宁,服务全国。
建设目标:在“十一五”期间,争取申报成功2个本科专业,即城市规划和给水排水工程两个专业,形成土建类专业结构合理的布局,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建筑学专业学制变为5年。
到2010年,本科学生的在校生达到千人规模。
到2020年,本科学生在校人数再增加30%,达到1300余人。
2、课程建设现有状况:我院广大教师按照本科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积极改革,注重课程建设,顺利完成本科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