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评:于细微处见真情(投1)教学目标:1、通过作文讲评,让学生学会以细节刻画突出中心的习作方法。
2、培养学生按习作要求行文、评改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以细节刻画突出文章中心的习作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从初学写作到现在,同学们练过了很多记叙文,可是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写得生动形象并非易事。
同样是记叙文,为什么有的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有的妙笔生花、尽得风流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两段文字,你来做个小小鉴赏家,鉴赏一下哪一段文字写得好?为什么?请你来鉴赏:(投2)(甲)……(我忘记和妈妈说今晚会晚些回家了),我飞快地向家奔去……我突然看见妈妈正站在楼上的窗口看我,好像很着急地样子。
我被妈妈感动了,不禁加快脚步。
(乙)……(我忘记和妈妈说今晚会晚些回家了),我飞快地向家奔去……我透过树枝与树枝间的缝隙向家里的窗口望去,啊,一个人影!那是妈妈!妈妈伸长了脖子,向我回家的路上眺望着,随即又向我平时不常走的小巷子张望了几眼。
我不禁心头一热,加快了脚步……(乙文好。
因为乙文的细节描写很生动。
)有多少同学同意乙文好,而且理由和他一样。
师:“英雄所见略同。
我觉得乙文的文字具有表现力,特别是对妈妈焦急等待时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给我们来了个情境再现,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细节描写的意义:(2分钟)(片3)示例:中山公园的水池象是一面镜子,圆圆的月亮映在池面。
池子附近树旁的几盏路灯,那圆圆的灯光映在水里,就象是一个小月亮似的,围绕着池中的月亮。
一片一片臃肿的白云缓缓地移过池面,仿佛是一群老妇,弯着背,一步一步吃力地从月亮前面走过,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却透过云片的空隙倾泻下皎洁的光芒。
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拟人)通过对以上这些细节描写片断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记叙文中细节描写的魔力就在于: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着如临其境。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于细微处见精神”,由此可见细节的重要性。
如果能恰当安排好细节描写,就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
今天我们上一堂作文讲评课,学习一种写作技巧——于细微处见真情(板书)投影学习目标(投4)二、佳作欣赏(6分钟)(投5)这次我们要讲评的习作题目是《细微之处见真情》,针对这篇习作我们在上周指导课进行了片段拓展训练,提出了两点要求,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投灯片6)1.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2、运用合理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旨很好!老师也正是依据这两个训练重点批改作文的。
本次40篇习作质量较高的有10篇,有这样的两点尤其突出(投灯片7)1、主题集中、鲜明2、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生动准确大家想知道我们本次作文的“未来作家”都有谁吗?(投影片7)请这10位同学站起来,你们的作文写得很成功,大家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现在我想隆重推出本次习作的闪亮明星,猜猜他是谁吗?有请潘明媛同学。
请你把你的文章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链接作文)有人想采访他吗?(老师采访)1、当你面对这个文题时,你是怎样想的?2、文章中你最满意的是什么?3、你觉得还不满意的是什么?大家觉得潘明媛的文章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三、文海拾贝(3分钟)其实我们很多人的文章中都有精彩之笔,快拿出你的习作,看看你的进步吧。
谁来把你文章中老师画波浪线的精彩片断展示给大家?你们想听谁的?(找两人)师:谁来点评一下?师:其实同学们刚才展示的精彩片断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描写,“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片叶芽能辉映出春天的生机。
”这一滴水、一片叶芽就是细节。
正是有了这些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才会有扣人心弦的文章。
四、出谋划策(5分钟)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品及片段,写的比较精彩,可是也有一些同学没有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文章空洞无物,缺少感染力。
这是我们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断:(投灯片8)那天是我的生日,我一回到家就飞速写完了作业。
6点了,按照平常的惯例,爸妈早就应该回来了,更何况今天是我的生日!可能是去超市给我买东西了吧?想到这儿,我便打开电视看了起来。
6点25分了,他们还没回来,我焦急地等着……此时电话铃声响起,我拿起了话筒,原来是李洋问我题,真扫兴,我挂上了电话。
他只是说我焦急的等着,可他到底急成什么样,你感觉到了吗?大家群策群力,帮他补出人物焦急等待的神情、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各组四人合作完成。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看老师帮他修改后的片段,细读(投灯片9)改文:那天是我的生日,我一回到家就飞速写完了作业。
6点了,按照平常的惯例,爸妈早就应该回来了,更何况今天是我的生日!可能是去超市给我买东西了吧?想到这儿,我便打开电视看了起来。
6点25分了,他们还没回来,我站了起来,不停地踱步,一会上阳台上望望,一会又胡思乱想……难道他们出事了!想到这,我浑身冒冷汗,身体瑟瑟发抖,可转念又想:一定是他们想给我一个惊喜……“铃——铃——铃——”电话铃声刚响我就冲过去拿起了话筒,“爸?妈?”“什么爸妈,补充题第二题怎么做?”我一听又泄气了,李洋这家伙就会扫我的兴。
“我不知道,少打电话。
”“砰”地一声,我挂上了电话。
提问:谁能说说改后好在哪里?改后的短文,我们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中体会到他内心的焦急、不安的心情。
真是众人献策文章妙啊!这样一改,文章就有了一抹亮色。
五、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3分钟)到底什么是细节描写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以往语文课的认识以及自己读到的作品当中类似的例子,来谈一谈什么是细节描写。
你可以举细节描写的实例,也可以谈自己的理解。
刚才同学们谈得都很好,我将几位同学发言的内容概括一下:(投影10)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某个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为文章的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服务。
那么在写人类的记叙文中进行细节描写时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的分析来谈一谈。
(请一位同学回答,看情况请另一位同学补充。
)(片11)(板书)1、突出特点的外貌细节描写。
2、具体可感的动作行为的细节描写。
3、栩栩如生的神态细节描写。
4、细致入微心理的细节描写5、入木三分的语言细节描写六、那怎样选择细节描写呢?(2分钟)我举个例子:如果家里刚刚购买了新楼房或盖了新房子,还没有装修,就是这样子:(投影片12),要想住进去,就必须装修好,那你喜欢什么风格的居室呢?我们来看,不同的装修条件就形成了不同的居室风格(投影片13、14)。
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围绕中心,精选细节七、怎样写好细节(片15)(12分钟)1、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出示作文片段:(片16)……可我能够感受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象到了我的床前,我似乎能听到妈妈平和温柔的呼吸声。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到上面也不为过。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当时我还不信……老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学生读)老师:同学们,文中的小作者显然是被妈妈的爱感动了,他捕捉到的是怎样一个动情点呢?师生分析片段作文中描述眼神上的缺憾。
老师:那你认为这当中最能体现母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眼神老师小结作文中描述眼神上的缺憾。
出示修改片段1:(片17)……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楞楞地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
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我知道那是找她自己的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请一学生读。
老师:老师将妈妈看我的眼神作了怎样的修改?学生讨论回答。
师生分析总结方法:老师将妈妈看我的那一动作进行了细细地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妈妈看我的那一瞬间延长,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出来,让妈妈的目光从我的头发上移向我的眉毛,我的眼,并用细腻的心去揣摩妈妈的心理,这样便把母爱表达地淋漓尽致,这种方法就是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老师:同学们,妈妈的目光正往下滑呢,接着,她可能会把目光移向哪里呢?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试用这种方法接着写一两句。
学生练习,交流评价。
2、运用修辞,画其神韵(片18)出示修改片段2:……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的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老师:修改片段2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学生讨论交流。
师生分析总结方法:在写作中,我们还可以运用修辞,将细节写生动,增添文章的神韵,这就是第二招: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现在,请大家仿照前面几句的写法,再写几句。
学生练习。
交流评价。
3、变换角度,增加层次(片19)任何一件事情总要涉及多个层面的关系,小作者主要写母亲的眼神,能不能从“我”的角度,再开拓一个新的层次?出示修改片段3: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象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老师:就母亲的眼神,片段3又是怎么修改的?学生回答。
师生分析写法: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老师:同学们一定能比老师写得好,试试吧。
学生练习,交流评价。
4、类比联想,添其内涵(片20)出示修改片段4: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学生自由读。
老师:老师运用联想,进行类比粘连……使母亲楞楞的眼神内涵更丰富了,还使整个文本有厚重感,这种方法叫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不过,使用这种方法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丰富积累。
希望同们爱上读书,多积累一些写作素材。
5、我们一起来总结(片21)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细节?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运用修辞,画其神韵;变换角度,增加层次;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八、口头训练(3分钟)(片21、22)同学们,透过我们初三12班的窗户,就可以看见教学楼前那道亮丽的风景,是什么?对,就是那开的灿烂美丽的白玉兰,同学们每天都能看到它,请你迅速用刚刚学到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美丽的白玉兰,注意:一定要写出它的“美丽”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