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第十一章练习题

毛概第十一章练习题

毛概第十一章练习题_、啊通择题1、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A、2002年六大B、2003年六届三中全会C、2004年六届四中全会D、xx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2、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上,中共六大作为金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而提出的相关口号是() A、经济更加发展 B、民主更加健金C、科教更加进步D、社会更加和谐3、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A、具体内容B、方针政策C、指导思想D、行动纲领4、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 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 A、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B、自由人联合体 C、重建个人所有制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 A、经济基础B、政治基础 C、阶级基础D、社会基础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B、根木原则C、本质属性D、基木要求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8、党的七大报告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纳入()A、经济建设的内容B、政治建设的内容C、文化建设的内容D、社会建设的内容9、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金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A、物质基础B、政治保证C、精神支撑D,社会条件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科学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 C、更好地坚持民主法制D、推进改革开放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金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 A、(£XgX3) B、②(豌)C、燹④ D、15、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A、具体内容B、方针政策C、指导思想D、行动纲领二、多项选择霆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B、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C、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也是为了应对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趋势的无奈之举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主要是指()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B、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 C、在新世纪新阶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D、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实现金面建设小康目标重要保证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其中主要是指() A、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的政治法律保障 C、发展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D、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为以上“三个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4、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的内涵特征或基本思路中,社会公平正义极为重要, 它是()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B、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义D、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5、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 A、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B、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弱势群众的基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6、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诚信友爱就是() A、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B、金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C、全社会形成普遍的团结认同D、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7、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木内涵之一,充满活力就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C、创造成果得到肯定D、创造才能得到发挥8、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安定有序就是() 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B、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9、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C、生命健康D、生态良好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民主法治C、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三、辨析题1、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3、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四、简答题1、把推进社会主义和i皆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是什么?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包括那些内容?4、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是什么?五、论述题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意义?六、材料分析黑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材料1 新世纪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同时,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动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神可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xx年10月18日)材料2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审核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金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xx年10月18 H)请回答:(1)根据材料1 ,分析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册3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摘自:《七大政治报告》材料4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木要求是什么?(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什么?【参考答案】一、IMS选择题1C2D3C4B5D6C7D8D9C10A11A12D13B14A15C二、多项岫11ABC2ABCD3ABCD4ABCD5ABD6AB7ABCD8ABCD9ABD10ABCD三、辨析题1、[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和谐社会并不等于稳定社会。

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社会,但稳定社会不一定是和谐社会。

在历史上,有的稳定是以牺牲活力为代价的。

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

2、[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3、[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

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

所以二者是统一的。

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4、[答案要点]此说法是不准确的、(1 )和谐社会从根木上是要做到利益均衡,这毋庸置疑。

由于分配不公、城乡及地区差距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在利益上不均衡的情况确实需要及时调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