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从广义来讲,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主要对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进行研究。
DNA重组技术:DNA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是将DNA片段或基因在体外经人工剪接后,按照人们的设计与克隆用载体定向连接起来,转入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信号转导:是指外部信号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传到细胞内部,并激发诸如离子通透性、细胞形状或其它细胞功能方面的应答过程。
转录因子:是指一群能与基因5′端上游特定序列专一结合,从而保证目的基因以特定强度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表达的蛋白质分子。
功能基因组:又称后基因组,是在基因组计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主要研究基因及其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指导人们充分准确地利用这些基因的产物。
结构分子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定空间结构及结构的运动变化与其生物学功能关系的科学。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科学和信息科学重大交叉的前沿学科,它依靠计算机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快速高效计算、统计分类以及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预测。
染色体:是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棒状可染色结构,由染色质构成。
染色质是由DNA、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
染色体是一种动态结构,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明显不同。
C-值(C-value):一种生物单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C-值矛盾(C-value paradox):基因组大小与机体的遗传复杂性缺乏相关性。
核心DNA(core DNA):结合在核心颗粒而不被降解的DNA。
连接DNA(linker DNA):重复单位中除核心DNA以外的其它DNA。
DNA多态性:指DNA序列中发生变异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主要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两类。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4种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组成。
又由于4种核苷酸的差异仅仅是碱基的不同,因此又是指碱基的排列顺序。
DNA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高级结构:是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DNA骨架: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与脱氧核糖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而构成DNA分子的骨架正超螺旋:由于双链紧缠而引起的超螺旋。
负超螺旋:由于双链松缠而引起的超螺旋。
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复制原点:DNA分子复制的特定起点。
复制叉:正在进行复制的复制起点呈现叉子的形式,称为复制叉。
复制眼:DNA复制的部分看上去象一只眼睛,称为复制眼。
复制子:生物体的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
前导链:随着亲本双链体的解开而连续进行复制的链,称为前导链。
后随链:一段亲本DNA单链首先暴露出来,然后以与复制叉移动相反的方向、按照5 ’→3’方向合成一系列短DNA片段,然后再将它们连接成完整的链,称为后随链。
冈崎片段:在非连续复制中产生的1000-2000bp 短片段,随后被连接成完整的共价链。
DNA的转座:又称移位,是由可移位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转座子:存在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
转录:以DNA单链为模板,NTP为原料,在依赖DNA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链的过程。
模板链或无意义链:作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成RNA的DNA链。
编码链或有意义链:与模板链互补的非模板链,其编码区的碱基序列与转录产物mRNA的序列相同(仅T、U互换)。
模板识别:RNA聚合酶与启动子DNA双链相互作用并与之相结合的过程.转录因子:真核生物转录起始过程中,除RNA聚合酶之外的其它辅助因子统称为转录因子。
启动子: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区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地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转录单元:是一段从启动子开始到终止子结束的DNA序列,RNA聚合酶从转录起始位点开始沿着模板前进,直到终止子为止,转录出一条RNA链。
转录起始位点:是指与新生RNA链第一个核苷酸相对应DNA链上的碱基,研究证实通常为一个嘌呤。
下降突变:降低其结构基因转录水平的启动子突变,称为下降突变。
上升突变:提高其结构基因转录水平的启动子突变,称为上升突变。
操纵子:一组相邻或相互重叠的基因, 在基因转录时协同作用,这样一组基因称为操纵子。
多顺反子:编码多个蛋白质的mRNA称为多顺反子mRNA 。
单顺反子: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称为单顺反子mRNA。
不连续基因(断裂基因):真核生物基因除了与mRNA相对应的编码序列外,还含有一些不编码序列插在编码序列之间,这些不编码序列在加工为成熟的mRNA时被去除。
这样的基因称为不连续基因或断裂基因。
组成性剪接: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内含子通常是有序或组成性地从mRNA前体中被剪接,这种剪接方式称为组成性剪接。
变位剪接:又叫选择性剪接,指在剪接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地越过某些外显子或某个剪接位点进行变位剪接,产生出不同mRNA,这种剪接方式称为变位剪接。
核酶:是指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通过催化靶位点R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特异性地剪切底物RNA分子,从而阻断基因的表达。
RNA的编辑:指某些RNA,特别是在mRNA中插入、删除或取代一些核苷酸残基,导致DNA所编码遗传信息的改变,从而翻译出多种氨基酸序列不同的蛋白质。
结果使成熟mRNA的核苷酸序列不同于前体,也不同于DNA模板,使遗传信息在mRNA水平上发生改变。
翻译:是指将mRNA链上的核苷酸从一个特定的起始位点开始,按每3个核苷酸代表一个氨基酸的原则,依次合成一条多肽链的过程。
密码:也叫三联子密码,mRNA上代表一个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及终止信号的核苷酸三联体。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多个密码子编码的现象,称为简并。
同义密码子:对应同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
Met)结合,在原核生物中启动蛋白质结合,起始密码子:密码子AUG与N-甲酰甲硫氨酸-tRNA(tRNAf因此AUG被称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UAA、UAG、UGA;终止密码子不编码任何氨基酸,也称为无义密码子。
无义突变:指某个核苷酸的改变使代表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使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合成无功能或无意义的多肽,这种突变称为无义突变。
错义突变:指某个核苷酸的变化使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变成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这种突变称为错义突变。
起始因子: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特异地与小亚基结合的蛋白质。
延伸因子:是指在蛋白质合成中,每向肽链中加入一个氨基酸时,与核糖体周期性结合的蛋白质分子。
蛋白质的折叠:是指从多肽氨基酸序列形成具有正确三维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分子伴侣:是介导新生肽链正确组装,成为成熟蛋白质,而本身却不是最终功能蛋白组成成分之一的蛋白质分子。
蛋白转运:指蛋白插入或穿过膜的过程。
翻译后转运机制:若蛋白质是在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释放后再过膜转移,这种蛋白质过膜方式称为翻译后转运。
翻译-转运同步机制:若在与内质网结合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前体,其合成和过膜转移是同时发生的,这种蛋白质的过膜方式称为翻译-转运同步机制。
基因表达:是指DNA分子所承载的遗传信息,通过密码子—反密码子系统,转变成蛋白质或功能RNA分子的过程,称为基因表达。
基因表达调控: 是指对基因表达过程的调节。
可诱导调节:是指一些基因在某些代谢物的诱导下使其活化,由原来的关闭状态转变为开放状态。
如: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
可阻遏调节:是指一些基因由于某些代谢物的积累,而使其由原来的开放状态转变为关闭状态。
如:色氨酸操纵子。
可诱导的操纵子:是一些编码糖和氨基酸分解代谢蛋白的基因。
可阻遏的操纵子:是一些合成各种细胞代谢过程中所必须的小分子物质。
葡萄糖效应或降解物抑制作用:细菌培养基中在葡萄糖存在的情况下,即使加入乳糖、半乳糖等诱导物,与其对应的操纵子也不会启动,这种现象称为葡萄糖效应或降解物抑制作用。
诱导物:如果某物质能促使细胞产生一特定的酶,该物质就叫做诱导物。
辅阻遏物:如果某物质能阻止细胞产生一特定的酶,该物质就叫做辅阻遏物。
安慰诱导物:可诱导酶的合成,但不被所诱导的酶降解的物质称为安慰诱导物。
操纵子模型:一个或几个结构基因与一个调节基因、一个操纵区组成一个操纵单元。
这个单元称为操纵子。
组成型合成:在非诱导的状态下仍有少量的lac mRNA合成,这种合成被称为本底水平的组成型合成。
降解物抑制:在葡萄糖存在时,E. coli 优先利用葡萄糖;此时即使培养基中含有乳糖,乳糖操纵子蛋白仍然含量很低。
这是通过阻止乳糖操纵子表达来完成的,这种效应称为降解物抑制。
弱化子:是指弱化所发生的终止子序列,并且这种终止是被调节的,这段序列就称为弱化子。
前导区:在trp mRNA 5‘ 端trpE 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前有一个长162 bp 的 mRNA片段,被称为前导区。
前导肽:由前导序列指导合成的含有14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称为前导肽。
组蛋白类似蛋白:在细菌细胞中存在的用来维持DNA高级结构的非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称为组蛋白类似蛋白。
转录调控因子:指与基因的启动子区结合,对基因的转录起激活或抑制作用的DNA结合蛋白称为转录调控因子。
单顺反子: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称为单顺反子mRNA。
多顺反子:编码多个蛋白质的mRNA称为多顺反子mRNA 。
基因家族:真核细胞中,许多功能相关的基因成套组合,称为基因家族。
基因簇:同一基因家族中的成员紧密排列在一起,称为一个基因簇。
断裂基因:真核生物基因除了与mRNA相对应的编码序列外,还含有一些不编码的序列插在编码序列之间,这些非编码序列在加工为成熟的mRNA时被去除。
这样的结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外显子:基因中与mRNA一致的序列,即编码序列,称外显子。
一个基因总是以外显子为起点和终点内含子:基因中编码序列之间的介入序列,在原初转录物加工为mRNA时被去除,即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组成性剪接: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内含子通常是有序或组成性地从mRNA前体中被剪接,这种剪接方式称为组成性剪接。
选择性剪接:又叫变位剪接,指在剪接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地越过某些外显子或某个剪接位点进行变位剪接,产生出不同mRNA的过程,这种剪接方式称为变位剪接。
基因重排:将一个基因从远离启动子的地方移到距离很近的位点从而启动转录,这种方式称为基因重排。
增强子:真核生物中提高启动子效率的顺式作用元件,可以不同的方向,在相对于启动子的任何位置发挥作用。
反式作用因子: 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也叫转录因子。
同源域:是指编码60个保守氨基酸序列的DNA片段,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