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PPT优秀课件
琵琶行
白居易
知音
成语“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 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 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 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 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 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 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 海一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 夫就是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列子-汤问》
年轻貌美——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独守空船 恣情欢笑——满腹辛酸
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 辱的妇女形象。
相 逢 何 必 曾 相 识
同 是 天 涯 沦 落 人
诗人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 ?
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
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 州。 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 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 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 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 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流连文学花园 感受艺术魅力
• • • • • •
• • • • • • •
●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卡耐基 ●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 ──爱因斯坦 ●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雨果 ●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 益。──高尔基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 宁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巴尔扎克 ●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 ●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当人们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听到某种音乐时, 会与这种音乐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 这就是音乐的作用。
教学目标
•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意境,体会 作者的感情,领会主旨。 • 2:学习用比喻描写音乐的写法,培 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 3:领会白居易关注现实,同情和尊 重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琵琶女的形象
曲子特点
急促沉重 轻柔幽细 清脆圆润 悠扬婉转 缓慢低沉 沉咽暂歇 雄壮激昂 戛然而止
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 看,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
(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喻体 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如:苏联歌 曲《喀秋莎》“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2)对声音的美妙或演奏(演唱)者的动作进行夸张。如: 《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如 《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如《琵琶行》“东 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诗歌主旨
• 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 艺及沦落天涯的悲惨身世, 表 现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 抒 发了诗人谪居江州在政治上 的失意之感。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江头送客 闻琵琶 江上聆听 琵琶曲 江上感言 再促弦 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江州司马青衫湿
喻体
急雨 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莺语花底 泉流冰下 冰泉冷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裂帛
赏 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 析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 中山经》载,风山有九钟,霜 降而鸣。
赏析乐曲 品味意境
• 展开想象,运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感受到的 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