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作业

翻译作业

《形合和意合的差异与英汉互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关键词:英汉互译形合意合语篇摘要:由于英语语篇讲究形合,汉语语篇讲究意合,两种语言在联句成篇上的明显差异导致英汉互译不是原文单词与译文单词的对译,而是两种语言的语篇动态对译。

掌握两者的差异,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更地道地构建译文。

关键词:英汉;互译;形合;意合;语篇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应的文化。

西方人重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强调“由一到多”的思维传统。

在处理问题上,注意把具体问题从总体中分离出来,把极复杂的问题划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和部分,然后逐一去研究;汉民族讲究“天人合一”,重视整体思维,注重心理时空的思维方式。

在处理问题上,注意从整体上,从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上加以认识,予以解决。

英汉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在结构上差异明显。

英语讲究形合,语法显性,而汉语则注重“意合”,语法隐性。

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汉语讲究意合。

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

形合和意合的差异是英汉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

二、英汉语篇形合与意合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任何语言都不是独立地使用一种固定的表达模式来传递语言信息的,而是两种模式的混合自由作用。

但是受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表达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行文注重结构、形式,注重显性接应,以形显意,语义连贯诉诸理性,因而句子结构严谨、完整。

汉语行文注重功能、意义,注重隐性连贯,以神统形,语义连贯诉诸意向,因而汉语句子比较简洁,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

英汉在语篇的连句表意中彰显出不同的表达特色。

可见英汉互译不是原文单词与译文单词的对译,而是两种语言的语篇动态对译。

成功的译文应在意义上与原文等值,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硬译的痕迹,符合译文行文要求和表达习惯,做到“信、达、雅”,即:忠实原文的实质精神,表达充分又确切,文字优雅流畅。

英汉形合、意合的差异导致汉译英时,若不加分析,一概完整地逐字、逐词、逐句照译,势必出现“汉化英语”,译文成为英文语篇中的破句或电报语,而英译汉时,则出现“英化汉语”,原文中所存在的连词在译文语篇中显得有些苍白,甚至累赘,失去了语言的简洁性、紧凑性。

翻译实践证明,大量句子英汉互译时,往往需要在语篇中重新构建符合译文语言特点的表达。

1. 句子主语的调整。

英汉语句子均由主语和谓语两大部分组成,但英汉语句子主谓之间的句法关系差异明显。

英语重形合,句子的主谓之间存有强制性的一致关系,决定谓语动词的人称形式和数形式,因此英语句子的主语在句中一般是不可或缺的。

它是如此地不可或缺,以致当主语因修辞原因而移位时,甚至要使用形式主语来补足空位。

汉语重意合,句子的主谓之间没有强制性的一致关系,主语对谓语动词的形式没有决定作用,句法地位并不十分重要,在语境(包括上下文、情景语境、常识与背景知识等)中为交际双方所共知的主语常常省去,以意承脉,因而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

如以下汉语中的无主句,译成英语时则要补出主语。

(1)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老舍,想北平)Now,let me leave off writing,for I am on the point of shedding tears. How I miss.Peiping!(2)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

(冰心,笑)Standing at the window for a while,I felt a bit chilly.(3)It is hard to find out what any county can door will do next.(Lord Dunsany:The Greatest Invention)很难预料一个国家能做什么或是接着会干什么。

2. 句式上的调整。

意合在形态上是平级配列,而形合在形态上是次级配列。

汉语的句子以说话者的意念为主轴,形成一种意念机制,表现为汉语里多用小句,一个语段与另一语段间可没有连接成分,形态上往往不分主次,靠语序和虚词等表达其内在意义。

而英语中,句子一般从SV或SVO基本成分出发,通过添加修饰成分或限定成分构架环扣式套接长句。

因此,汉语句子英译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意义,找出其基本成分,才能确定句子的结构、形式,将其余的部分用分词、动名词、不定式、从句等译出;确定汉语中的没有在形式上体现出来的逻辑关系,用各种形式手段连词成句,从而重新构建出符合英语形合特点的句式表达;而在翻译英语长句时,一般要将其分割成小句,按汉语的逻辑事理顺序流散铺排,以意承脉。

如:(4)ⅰ我如今年过八十,ⅱ还没有接触过《易经》,ⅲ说来惭愧。

(梁实秋:时间即生命)ⅲI feel ashamed to admit thatⅱI haven’t even touched Yi thoughⅰI am now over eighty.汉语原文,从形式上看,整个语篇由三个分句构成,分句ⅱ、分句ⅲ没有显性主语,分句与分句之间仅以逗号断开,没有任何形式连接手段。

从意义、功能上看,分句ⅰ的主语同时兼分句ⅱ、分句ⅲ的主语,分句含义有主有次,句子中心在句末。

分句ⅰ、分句ⅱ合起来与分句ⅲ构成因果关系,而在原因状语中,分句ⅰ与分句ⅱ又构成让步转折关系。

根据汉英形合、意合的差别,翻译时结合英语的句式特点做出相应调整:①依据英语中句子结构严谨、完整,每一个clause必须有主语的特点,补出分句ⅱ、分句ⅲ的主语“我”。

②依据英语句子结构上避免头重脚轻,以求平衡的特点,把句子语序调整为分句ⅲ、分句ⅱ、分句ⅰ。

③依据英语中分句之间必须有形式连接手段的特点,补出分句连接词that 和though。

④依据英语多长句的特点,把三个分句重组成一个主从环扣式套接长句。

3. 词类形态上的调整。

汉语接近于孤立语。

孤立语的特点是每个词只由一个词素构成。

因此,汉语就整体而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从形式上看不出词的词性、语法功能。

如,汉语谓语动词在语篇中形态上非常稳定,可以不受主语、人称与数的支配,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可以以原形出现。

英语中通过词形变化而形成的名词、分词在汉语中常可以用独立的小句表示出来,用语意连接。

与汉语相比,英语更偏向于综合语。

综合语的特点是词缀丰富。

因此,英语的形式形态对其语言有一定的显现力和约束力。

如,英语有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如性、数、格、时、体、语态、语气、人称、比较级等)。

语篇中表示两个相关的意念时,英语除可用相关词语连接外,还可借助于一目了然的形态标志。

因此,英汉互译时一定要注意构建合乎译文的语言特征,符合译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审美定势的译文语篇。

如:(5)It all served to fog my mind with pleasure so that I forgot my Grandpa’s repeated warnings,and one night left Maheegun unchained.(Eric Acland:Maheegun My Brother)喜悦冲昏了我的头脑,以至于忘记了爷爷的反复叮嘱。

有一天晚上没把马希岗用链子拴住。

4. 语序上的调整。

汉语中没有英语中那么多的形式连接,词语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

所以,在汉语中表示两个相关的意念时,语篇中的语序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在叙述动作、事件时,汉语通常要按时间先后顺序将小句排列起来。

而在英语中,其逻辑关系可以用关联词表示,所以分句的顺序便不是那么重要了。

如:(6)The old hunter stopped suddenly when he saw the wolf.(Eric Acland:Maheegun My Brother)老猎手看到狼时,突然停了下来。

(7)Upon my entrance,Usher rose from a sofa on which he had been lying at full length,and greeted me with a vivacious warmth.(Edgar Allen Poe: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厄谢尔直挺挺地躺在沙发上,我一进去,他就站起来,热情地向我打招呼。

在例句(6)中,“老猎手突然停了下来”发生在“看到狼”之后,英语中可以用连词when颠倒其顺序,但在汉语译文中,就必须得把先后顺序理顺了,用语序来表示动作的先后。

例(7)中,“躺在沙发上”应发生在“站起来”这个动作之前,英语中可以用关联词“which”连接,颠倒其顺序,但在汉语中就应先说在前的事而后说发生在后的事。

英汉两种语言的形意应用并非绝对的分离,而是比较中所出现的一种相对现象,即汉语不只用意合表达,英语也不仅仅用形合表达。

跨文化交际,文化的相互影响,语用、文体、语域等诸多因素作用下,语篇中英汉语言之间也有着许多共核部分。

三、结语形合与意合的选择是语篇中连句表意的需要;形合与意合在语篇中的动态转换是保证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实质精神,又符合译文语言的行文风格的重要手段。

奈达说:“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征。

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尊重每种语言的特征。

卓有成效的译者不会把一种语言的形态强加到另一种语言上,而是随时作必要的调整,把源语的信息用译入语的独特结构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两者的差异,利于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更地道地构建译文,使译文趋于神似,而不仅仅拘泥于形似。

英汉互译中的形合和意合英汉互译中的形合和意合:在英汉互译中。

英译汉时,会用到大量的意合句,而汉译英时。

则会用到大量的形合句,这充分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

一.定义形合与意合是语言学涉及句法的两个基本概念。

其相应的英语表达系源于希腊语的《英汉语言学词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对hypotaxis的释义是:形合法(复句中同等句或从属句之间需要一种方式表达它们之间的句法关系)。

对parataxis的释义是:意合法(分句中间不用连词)。

这两条释义扼要简明.但尚存难尽人意处。

前者的“一种方式”,稍嫌含混;而后者又失之过简简言之,所谓形合与意合,主要指句与句(含联合关系或偏正关系)之间的种种逻辑是“隐含”于上下文之中。

还是以使用连接词加以“明示”的句法问题。

二、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语系,在句法上各具特色。

其间差异不一。

尽管形合句和意合句并存于英语和汉语之中.但是经过观察、类比及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