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检查表范本
4.2.1
是否编制了文件控制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哪些?是否有表明体系文件范围的清单?
记录控制是否编制程序?
4.2.3
文件的发放前是否批准,有谁来批准,如何保证文件的适用性?
如何对文件审核和更新,更新的文件是否重新获得批准?
文件的发放范围如何确定?
抽查若干文件发放是否签收?
文件修改状态是否得到识别?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及记录表
编号:BG-8.2-?页码:
受审部门
销售部门
接待人
审核日期
相关文件
内审员姓名
标准
章节号
审核内容
现场审核内容
评价
5.3
是否了解组织的质量方针及其内涵?
5.4.1
是否了解组织的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如何?统计有否依据?是否可信?
5.5.1
5.5.3
是否了解本部门及自身的职责?
3)内审是否按策划的规定要求实施?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对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有哪些方法?
2)如何证实这些监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
8.5.1
持续改进
1)如何利用各种信息来进行持续改进?
2)有哪些方式实施改进?
3)改进效果如何?
4)改进是否能体现PDCA循环?
注:合格在评价栏打“√”,不合格在评价栏打“╳”,观察项作“△”。
7.3.6
是否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是否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
确认结果及必要措施的记录是否保持?
7.3.7
是否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
变更的结果及之后的跟进措施是否记录?
8.5.2
8.5.3
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及有效性评价?
注:合格在评价栏打“√”,不合格在评价栏打“╳”,观察项作“△”。
抽查若干记录填写是否规范?
8.5.2
纠正和预防措施开展情况及有效性?
注:合格在评价栏打“√”,不合格在评价栏打“╳”,观察项作“△”。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及记录表
编号:BG-8.2-?页码:
受审部门
人力资源/培训教育
接待人
审核日期
相关文件
内审员姓名
标准
章节号
审核内容
现场审核内容
评价
5.3
是否了解组织的质量方针及其内涵?
如何保证文件的使用场合得到有效的受控版本?
外来文件如何管理,是否可以做标识?外来文件是否控制其分发?
作废文件是否从使用现场及时撤回?
保留作废文件的是否有标识,标识是否清晰?能否防止非预期使用?
4.2.4
记录的范围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有否记录的清单对使用部门和保存期限做出规定?
过期记录如何处理?
记录是否有标识,如何检索,是否便于追溯?
是否按需要提供培训,包括质量意识和能力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岗位需求?
培训是否有计划,实施情况如何?
如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及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是否保存有关教育、经验、培训和资格认定的记录?
8.5.2
8.5.3
纠正和预防措施开展情况及有效性?
预防措施有效性评价?
注:合格在评价栏打“√”,不合格在评价栏打“╳”,观察项作“△”。
7.3.1
7.2.3
是否对设计/开发组织之间、部门之间、技术、包括与外部的接口进行管理?确保有效沟通和明确责任?
7.3.2
产品设计和/或开发的输入要求有哪些?是否有文件的形式?
是否对输入的适当性进行了评审?不完整、含糊或矛盾的要求是否得到了解决?
7.3.4
设计/开发过程输出是否能够对照设计/开发输入要求进行验证?是否形成文件?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1)策划是否体现了产品和企业的特点?
2)策划是否持续改进和体系的完整性/
3)策划的输出是否形成文件并传递到相关方?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1)是否明确产品实现的策划过程以及实施职责?
2)如何确保产品实现的策划与质量管理体系其过程的要求一致?
8.1
测量分析和改进总则
1)策划和确定何种测量、分析和改进方式确保产品/体系的符合性?
对客户投诉如何处理?了解对顾客投诉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是否满意?
8.5.2
8.5.3
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及有效性评价?
注:合格在评价栏打“√”,不合格在评价栏打“╳”,观察项作“△”。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及记录表
编号:BG-8.2-?页码:
受审部门
设计部门
接待人
审核日期
相关文件
内审员姓名
标准
章节号
审核内容
2)确立何种方法持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
3)策划确立何种统计技术和方法?
4)统计技术和方法是否适宜和有效?
8.2.1
顾客满意
1)了解顾客满意程度规定了哪些方法?
2)这些方法实施的情况如何?
顾客满意程度的数据是否用于体系的持续改进?
8.2.2
内部审核
1)是否对内部审核进行策划?
2)策划的结果是否适合企业现状,包括覆盖的产品/服务范围、现场和过程?
6.3
6.4
满足产品和客户要求必要的设施是否已经提供且充足?设施的范围包括:
1)工作空间和有关设备;
2)设备、硬件、软件;
3)支援服务.
现场设施设备运行和保养是否良好?
是否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处的工作环境加以管理?
现场环境的评价?
7.5.2
7.1
是否对实现产品的过程进行识别、确定并策划?
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是否进行策划并形成质量计划?
7.5.1
是否按以下方式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
1)获得表述产品特定的信息;
2)获得作业指导书;
3)适用适宜的设备,并维护设备;
4)获得和适用监视和测量装置、实施监视和测量;
5)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2)管理评审的间隔时间多少?是否适宜?是否由最高领导支持管理评审?
3)评审内容包括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
4)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是否齐全?
●审核结果
●顾客反馈
●过程情况和产品的符合性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上一次管理评审的跟进情况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
5)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包括哪些?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
Q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及记录表
编号:BG-8.2-?页码:
受审部门
最高管理者
接待人
审核日期
相关文件
内审员姓名
标准
章节号
审核内容
现场审核内容
评价
1.1
范围
是否明确了产品及其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在质量管理手册中阐明?
1.2
删减
1)是否有删减?
2)删减了哪一条款?
3)删减的理由是否充分、合理?
4)删减是否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与顾客的沟通方式是否明确?
8.3
过程实施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包括顾客的抱怨是否及时处理?
7.5.4
顾客财产是否在合同中明确?是否包括知识财产?
当顾客财产出现损坏或不适用时是否记录并报告客户?
7.5.1
是否按规定向顾客提供了服务?包括各种配件服务及执行国家“三包”的规定?
8.2.1
对顾客满意与否的信息收集规定了哪些渠道?执行情况如何?
5.4.1
是否了解组织的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如何,统计有否依据,是否可信?
5.5.1
5.5.3
是否了解本部门及自身的职责,内部沟通方法及效果?
6.2.1
是否识别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包括特殊工种人员的能力、资格.
6.2.2
是否对人员能力的胜任情况进行了考核?
人员的安排能否满足质量控制需要?
3)最高管理层是否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标,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满足?
4)采取什么活动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可通过其他各有关条款的相应证据证实
5.3
质量方针
1)是否制定了质量方针并发布?
2)是否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3)是否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4)是否为组织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5)是否采取那些途径传达到相关部门?(可以抽查若干职工是否了解来证实)
现场审核内容
评价
5.3
是否了解组织的质量方针及其内涵?
5.4.1
7.3
是否了解组织的质量目标?
5.4.1
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如何?统计有否依据?是否可信?
5.5.1
5.5.3
是否了解本部门及自身的职责?内部沟通方法及效果?
7.3
设计开发是否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
7.3.1
设计开发策划做了哪些规定?
8)如何监视、测量分析这些过程?
9)如何对过程实施采取必要的措施,并进行持续改进?
(也可结合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条款及其自身规定的内容)
5.1
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通过审核活动来承诺并提供证据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如何认识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有那些措施使全体员工理解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是否在适当的阶段对设计/开发进行系统评审?以保证:
1)评估满足要求的能力;
2)识别问题及建议解决的方案.
参与评审的部门是否包括被评审设计/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部门的代表?
评审的结果和之后的跟进措施是否有记录?
7.5.3
是否进行设计/开发验证确保满足设计/开发输入要求,如何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