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痔疮手术的相关护理_【PPT课件】
痔疮手术的相关护理_【PPT课件】
环状痔
多个方位发生痔疮互相符合形成 环状的称为环形痔
疾病症状
便血:早期主要表现,喷发状或滴出血,血色鲜
红,可发作在便前或便后。
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痛苦,少量有坠胀感,当内
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呈水肿、感染、坏死时,则 有不一样程度的痛苦。
肿物脱出:中晚期内痔主要表现,多先有便血后
有脱垂,因晚期痔体增大,逐步与肌层别离,排粪 时被推出肛门外。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垂,便后可自 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是稍加腹压即 脱出肛外。
发病原因
解剖因素:静脉曲张 压力因素:长期便秘、腹泻
、妊娠、腹部肿瘤、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久站、久坐、 大便时间过长、长期咳嗽
饮食习惯:饮酒、习食辛辣 燥热食品
久病体虚、中气不足
分类
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环状痔痔。
内痔
位于齿状线以上的痔为内痔
外痔
位于齿状线以下的痔为外痔
混合痔
内痔、外痔互相融合的痔为混合 痔
(2)淋巴转移 局部转移到肝门淋巴结最常见, 也可转移至锁骨上、主动脉旁、胰、脾等处淋 巴结,胆管细胞型肝癌转移以淋巴转移居多。 淋巴转移仅占转移总数的12.6%。
(3)种植转移 偶尔发生, 如种植于腹膜后形成血性腹水, 女性尚可有卵巢转移癌。
(4)直接浸润 肝癌一般较 少发生邻近脏器的直接浸润, 但偶尔也可直接蔓延、浸润至 邻近组织器官,如膈、胃、结 肠、网膜等。
病史简介
患者于3月2日在腰麻下行PPH+痔核切除术 带入硬膜外镇痛泵 术后于保留导尿 监测生命体征,抗炎、止血等对症
术后第一天 血常规示:红细胞 2.68 ×10^12/L 给予红细胞2u输注
术后第三天 患者解柏油样便约400ml,考虑为上消化道出血, 于胃肠减压,输注红悬及冷沉淀
病史简介
术后第五天 患者肛门未见明显出血,未解黑便。诉腹胀
痔疮合并肝癌患者 手术护理查房
1.痔疮
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肠皮 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 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医 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 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 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 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静脉团的 一种慢性疾病。
疾病简介
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年龄 增长,发病率增高。
甲胎蛋白 afp
肝癌特异性最强的标记物和诊断肝癌的主要指 标,用于普查、诊断、判断疗效、预测复发
在排除妊娠、肝炎和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础上, AFP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为: (1) AFP大于500ug/L持续4周 (2) AFP在200u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 (3)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粘液外溢:直肠黏膜长时间受痔核的影响,发作
炎性渗出,使分泌物增多。肛门括约肌松懈时可随 时流出,使肛门肌肤常常受影响而发作湿疹、瘙痒。
肝癌是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
常见恶性肿瘤,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主要 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 临床上一般采取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与中药结 合疗法,但晚期患者因癌细胞扩散而治愈率较 低,因此要做到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病史简介
患者 王超仁 男 75岁 2014年2月28日入院
主诉发现肛门赘生物30余年,加剧伴疼痛半 月余,否认心脏病、糖尿病,有高血压20年, 有肝癌病史半年,曾行介入、化疗等治疗。
T:36.5 ℃ P:77次/分 R:18次/分 BP:150/85mmHg 诊断:1.环状痔
2.肝癌 3.高血压病
并发症
肝性脑病:是肝癌末期的并发症,约1/3的病人因
此死亡
上消化道出血:约15%的病人因上消化道出血
死亡
癌结节破裂出血:当约10%病人因癌节结破裂
死亡
继发感染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是肝癌的 首选方式
癌肿局限或单一 无明显腹水、黄疸或转移 肝功能代偿尚好 全身条件较好
其他治疗
放疗、化疗、介入、肝移植等
尿潴留 与腰麻术后并发症有关
1.指导患者及家属自行按摩膀胱区 2.局部热敷、流水法诱导排尿 3.无效者,尿潴留超过6~8h,可进行导尿术 评价:患者术后诉小便难解,于保留导尿
便秘 与排便可引起切口疼痛有关
1.术后1天指导患者进无渣饮食,多饮水
2.术后2天指导患者多吃纤维丰富的食物,早期下 床活动,可食用蜂蜜、水果等。
明显,B超检查示腹水,小生化示低蛋白血症, 于血浆200ml输注。 术后第十天
患者出现低热,白细胞:11.8 ×10^9/L,考虑 感染可能,于头孢哌酮治疗
术后第十一天 患者无发热,无黑便,仍诉腹胀,腹部叩诊腹
水,继续于白蛋白,血浆等支持治疗。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疼痛 与手术切口有关
1.由于肛门结缔组织致密且神经未梢丰富,对 疼痛敏感,要做好解释工作 2.尽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轻紧张情绪 3.疼痛较严重者,可给予止痛药 评价: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未诉明显疼痛
AFP异质体:有助提高诊断率、且不受AFP浓 度、肿瘤大小和病期早晚的影响
肝细胞癌AFP阳性率为70%~90%
肝癌症状
❖ 肝区疼痛:常见,持续性或间歇性,多呈钝痛或
胀痛
❖ 肝大:进行性大,质地硬,凹凸不平,腹
泻等
❖ 黄疸:晚期出现。 ❖ 肝硬化征象 ❖ 全身表现:消瘦、发热、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
质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 高血钙、高 血脂等伴癌综合征。
❖ 转移灶症状
转移途径
(1)血行转移 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也最 常见,可侵犯门静脉并形成瘤栓。瘤栓脱落在 肝内可引起多发性转移病灶,门静脉主干癌栓 阻塞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和顽固性腹水,肝癌细 胞侵犯肝静脉后即可进入体循环,发生肝外转 移,以肺转移率最高,还可血行转移至全身各 部,以肾上腺、骨、肾、脑等器官较为常见。 肝细胞型肝癌以血行转移多见。
3.便秘较重者可用开塞露或清洁灌肠等方法。
评价:术后第7天正常排便
出血 与切口周围血管丰富和食管胃底静脉曲
张易破裂出血有关
1.严密观察切口敷料及大便情况
2.保持大便通畅,勿久蹲活用力过猛 3.遵医嘱使用止血药
评价:患者肛门部无明显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后 于生长抑素及胃肠减压、输血对症 后,第二天 明显好转,病程中未出现过黑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