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教学案
姓名:____班级:____
【学习目标】
1、读图分析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
2、能够理解青藏地区不同的牧场类型和农业生产方式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
2.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探究法
高寒的青藏地区
一、课前预习;
1、地理位置: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北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脉;南部
是________山脉;东部大致以___米等高线为界,该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在____米以上,南部和西部有许多海拔高度在8000米以上的高大山脉。
2、地形条件:该区域主要的地形是高原和山脉,_____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
最高的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
3、气候条件:由于高原地势高,因此气温低。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_(高、低)
的地方。
在一些山地地区,山顶常年积雪,因此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广布,高山冰雪融水成为许多大江大河主要的补给水源。
比较图5.18和图5.19,7月份拉萨气温比成都____(高、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流:青藏地区多高山,河流落差____(大、小),流速____(快、慢),
水能资源丰富。
(多选题)下列资源中是青藏高原所富有的是()
A、水能资源
B、太阳能
C、地热能
D、石油
二、课堂抢答: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2. 青藏地区海拔在。
A.1000米B.2000米C.3000米D.4000米
3.青藏地区位置:位于以西,北,、、以南。
4. 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有。
5.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7.高山草甸:
高原三大牲畜:
号称“高原之舟”的是:
8.青藏地区的两大谷地是:1. 2.
9.青藏地区的谷地有:
10.发展种植业的条件:
11主要的农业区:
12.高原的三大农作物:
13.青藏地区人们的主要食品:
14.青藏地区工业如何?
15.生活
食品:
住房:
舞蹈和乐器:
16.柴达木盆地被称为“”,主要的矿产有:
分别在
17. 西藏的资源丰富,西藏的资源在全国居首位。
西藏的资源也相当丰富。
18. 西藏的最著名的地热电站是:
19讨论:青藏铁路的修建是否有利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20公路(主要交通):
. 铁路:一期工程从到,二期从到。
是世界上最、线路最,穿越最长的高原铁路。
航空;
21.青藏高原是、、三大河流的发源地。
三、知识点解读
1.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图上画出经纬线,确定其位置)
知识体系
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高寒气候冬冷夏凉太阳辐射强
1.描述该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影响种植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河谷地带海拔低热量充足
2.评价该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种植一些喜温凉的作物
3.分析该地区太阳能和地热丰富的原因
空气稀薄,空气的消弱作用差日照时间长;
4.分析青藏铁路选线考虑的主要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5.青藏地区要的环境问题及措施
生态环境破坏湖泊萎缩湿地退化
径流量减少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
恢复林草植被,治理退化草场
四、课后练习:
1、有“日光城”之称的是()
A、呼和浩特
B、乌鲁木齐
C、拉萨
D、格尔木
2、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
A、水稻小麦
B、玉米大豆
C、小麦玉米
D、青稞小麦
3、下列属于青藏地区特有畜种的是()
A、牦牛
B、滩羊
C、三河马
D、细毛羊
4、青藏地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流谷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A、河谷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B、水源充足
C、土壤
D、地形
5、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条件
B、地形条件
C、光照条件
D、水源条件
6、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依次是()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
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思考题1: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何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2:雅鲁藏布江河谷种植青稞和小麦有哪些优势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教学设计】
可以采用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教法特点和教学设想是:
基本结构: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合作讨论——归纳特征——深化问题
教法特点:交往合作,互动互学,自由探究,发展能力。
教学设想:学生有学习北方、南方地区的基础,因此,设计“西北地区”补充学习资料,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着重引导学生以西部开发为背景,分析评价西北地区区域发展条件及提出合理开发的设想,培养爱护西北环境、因地制宜开发西北的思想观念。
创设合作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尽量多的思维发展空间和活动时间,增进学生主体地位,问题解答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以协作者身份,师生共同讨论。
教学目标不再注重掌握完整的区域特征知识结构,而是偏重于分析区域特征中主导要素和评价区域发展前景。
西北的主导特征是“干旱”,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干旱的根本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工农业、交通、城镇人口分布)。
因此,从西北地区学习,要注重思维、判断等学习能力和区域特征、区域发展等评价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