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第十八章青藏地区导学案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地理第十八章青藏地区导学案练习题附答案

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13周《校本作业》【20】
第十八章 青藏地区
命题人:刘欣 审核人:梁运峰
班级 姓名 学号
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

由于印度板块
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

读图,完成1~2题。

1.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和纬度分别是
A .温带,35°N ~ 45°N
B .热带,5°N ~ 15°N
C .寒带,35°N ~ 55°N
D .亚热带,25°N ~ 35°N
2.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A .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
B .四川盆地变暖、变干
C .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
D .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
下图为沿30°N 部分区域垂直剖面和该区域对应的6000米高空水平面的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3~4题。

3.N ′地区比M ′地区
A .年降水少
B .年均气温低
C .气压高
D .光照强
4.影响M 气压系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 .海陆分布
B .地形地势
C .太阳高度
D .季风环流
图13
5.(2011年天津市十二所重点联考一)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材料二: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有机质)累积曲线图(见上右图)
(1)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其自然原因是什么?
(2)由材料二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什么?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原因是什么?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甲资料,比较湖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水资源和水力发电量状况,
并分析原因。

(4分)
(2)根据图乙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形区是,这一地区除了水能资源外,还有哪些能源比较丰富?并分析这些能源丰富的原因。

(6分)
7.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资料一:我国西部某区域图
料二: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资料三: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
(1)根据资料一,图示区域积温由东向西,原因是。

(2)根据资料二,简述歌谣反映出的该地自然环境主要特征。

(3)根据资料三,青海省与同纬度的山东省相比,2000年至2006年人口增长率(大、小)。

根据两省的现状,可以推断出青海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列举其主要影响因素。

(4)青海湖,面积约为4500多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

青海湖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鸟岛,在青海湖鸟岛生活着191种十几万只鸟类。

如果没有青海湖,柴达木的风沙将会吞噬大半个中国。

请依据材料分析青海湖的生态价值。

8.读我国部分地区河流及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规划中的川藏铁路,在工程建设中,对沿线地区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4分)
(2)图中A处是世界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分析该峡谷的形成原因(6分)。

(3)图中等温线为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状况。

分析①②间等温线弯曲的成因。

(4分)
可能产生的影响(14分)
答案
DDCB
5.(1)沿河谷分布。

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

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同时有利于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2)华北平原地势低,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高)。

(2分) 青藏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高,温度低,作物生长时间长,积累有机质多。

(4分) 6.(1)西藏自治区的水资源总量多于湖北省,这是由于西藏自治区是很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所在地,地表径流丰富;湖北省的水力发电量多于西藏自治
区,这是由于三峡水利枢纽的修建,使湖北省的水力发电量大大增加。

(4分)
(2)青藏高原地热能和太阳能。

水能:河流众多且地势落差大;地热能: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太阳能: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7.(1)逐渐降低(1分)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1分)
(2)昼夜温差大(1分),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1分)
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1分)
(3)大(1分)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水平、
生活消费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任答3点得3分)
(4)保护生物多样性(1分);调节气候(1分);控制西部沙漠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1分)
8.(1)工程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滑坡、水土流失和泥石流(2分),工程建设可能破坏独特脆弱的高原、山地生态环境,使其难以恢复(2分
(2)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2分),地壳缓慢抬升(2分);雅鲁藏布江不断侵蚀下切而形成(2分)。

(3)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地势比两侧低,气温比两侧高(2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顺河谷深入,使河谷增温,气温比两侧高(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