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这篇文章是宝鸡文理学院的一个学生在我们这边买的一篇文章,完成后他把钱又从淘宝要走了,特此曝光下。

文章大家可以自己使用。

姓名什么的我就不提了只是把文章的使用权收回,钱既然您要回去了,文章我们要自行上传到百度文库。

题 目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专业名称指导教师教学单位学生学号编号年月日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产业结构调整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越来越体现出来,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己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动,结构调整又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当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时,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产业结构由无序到有序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研究和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具有紧迫性,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调整对策Abstract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always been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and its influence on economic growth is increasingly reflec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come the endogenous variable of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will inevitably bring about the change of economic structur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further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must be adjusted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is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disorderly to orderly spiral rising process. Therefore,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t is not only urgent, but also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guide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目录一、引言 (5)(一)研究背景 (5)(二)研究目的 (5)(三)研究价值 (5)(四)研究方法 (6)二、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与演进 (6)(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6)(二)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8)三、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9)(一)三大产业的发展不均衡 (9)(二)三大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11)(三)区域产业发展不均衡 (12)(四)三产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大 (13)(五)产业发展方式粗放简单 (14)四、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思路 (14)(一)制度创新消除内部障碍 (14)1、彻底改革产权 (14)2、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15)3、关注产业发展方向选择 (16)(二)调整产业内部资源的配置 (16)(三)促进科技创新和信息产业发展 (17)(四)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方式 (17)结论 (18)参考文献 (19)一、引言(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

据报道,中国2010年GDP达到人民币39.8万亿元,相当于全球GDP的9.5,并超过日本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2011年中国GDP更是达到了47.15万亿元;而到2015年中国GDP将占到全球的五分之一。

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不含台湾,下同)共有54家企业上榜,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石油更是位列前十;2011年中国大陆共有61家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2012年中国大陆的上榜公司连续第9年增加,共有73家公司上榜,比上年增加了12家。

至2012年,中国大陆上榜公司数量己经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的132家。

但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成为制约经济长期发展的瓶颈,堕需进行产业调整和振兴。

(二)研究目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是产业调整和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做出的战略调整,目的是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增强产业,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可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促使我们必须将产业调整和发展作为“后危机”时代和“十二五”时期加快产业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任务,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产业调整和发展的首要任务。

持续发展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研究价值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经济发展程度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中的话语权,各个国家都在拼命地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的增长,还包括结构的变化,即经济增长质量。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表明,经济发展越是处在较高的阶段,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就越高。

然而衡量经济增长质量高低的标准就是产业结构效益。

所谓产业结构效益就是产业结构在向高级化的转换过程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

因此,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考察实质上就是对从产业结构效益的考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更加全面了解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产业调整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系统的提出产业调整和发展的财税政策。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产业结构现状、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困难等进行了分析,并以财政学、产业结构理论、自主创新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基础,对中国产业调整和发展的财税政策进行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与演进(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自1986年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一直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2012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9%%, 54.1%和42%,第三产业的比重刚刚超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大;到2014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7%, 51.9%和44.4%,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仍然是最大,但此时第三次产业已经远远超过第一产业,比2013年的第三产业上升了0.5个百分点,尽管和第二产业产值仍然有差距,但已经相差不大。

图2-1 2011-2015 三大产业所占比例从图2-2中不难看出,自1986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一直在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比重虽然在几年间有升有降,但始终大于一、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2014年之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第二阶段,即“二、一、三”阶段;然而从2014年开始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由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即“二、三、一”阶段。

其中,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主要是由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所推动的。

从生活服务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更愿意把增加的收入更大比例投入到提升个人素质教育、体育、保健、艺术表演、旅游、闲暇、度假等方面。

从生产服务看,在生产向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的条件下,企业加大了对金融、保险、审计、设计、通讯、运输等服务行业的投入和依赖。

在生产的高级化阶段,以信息处理和技术研发、创新及设计为代表的生产服务,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图2-2 我国三大产业所占比例以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为例,从图2-3可以看出,我国从2011-2015年的三大产业都是呈上升状态的,全国上升了7.4个百分点,山东省上升了7个百分点,济宁市上升了6.5个百分点。

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的完善中。

图2-3 2011-2015年产业结构曲线图(二)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自1949年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自力更生阶段;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的全面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因此,产业结构的演变和经济的发展都是在政府的干预下进行,资源配置大多体现了政府的意愿;改革开放后,政府在经济调节中的作用慢慢削弱,并提倡资源在价格的指导下自由流动,在各个部门和行业间重新配置,以实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逐渐走向了产业结构的自然变迁之路。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三大产业的发展又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1978-1985年,恢复性高速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的产业结构由28.19:48.88:23.93逐渐演变到1985年的28.44:42.89:28.67,经济总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结构改善并不是很大,农业在三产中的比例下降的并不是很明显,工业的比例略有下降,逐步转移到服务业中,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传统的产业大规模的生产所带动的;第二时期:1986至今,是结构的改善期,三产比例由27.15:43.72:29.13调整到今天的10.87:46.86:42.97,这一时期经济增长适当放缓,比重基本稳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农业所占比例大幅下降,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势头好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