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
授课教师:xxx
院系:xxxxx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xxx
姓名:xxxxxxx
日期:xxxx年12月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产业结构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产业结构的研究特别重要。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 并呈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特点。
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高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不够仍然是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需要全面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本文首先针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调整对策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正在向中高级阶段迈进。
虽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
但是,中国的“两基一柱”(即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
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
我国当前总体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
1.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
第一产业比重偏高,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不仅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而且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大大低于同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
2.第一产业效率仍然很低。
自动化程度低,基础不稳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抗灾能力下降,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粮食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
3.受传统因素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第二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
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务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基础产业成瓶颈,制造业比重偏高,轻纺工业生产严重过剩,加工业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不相称。
4.第三产业全面落后的状况依然没有明显改观。
从产业角度看,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较高,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在拉动。
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有较大的增长,但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率没有保持上升态势,尤其在2007—2008年之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
说明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尚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
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如邮电、通讯)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自然发育不足。
5.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
以第三产业为例,我国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而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等的比重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