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分×20=20分)1.宋末元初著名学者______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即________。
2.古典文献的载体类型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________。
4.别集的编排体例有____、____、____三种。
5.我国最早的政书是唐代刘秩的______。
6.我国历史上的“三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籍按刻书单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8.校勘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二、判断正误:(2分×5=10分)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属通代的有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的作品总集。
()2.藩刻本质量精良,为历代藏书家所重视。
()3.校勘的目的是改正古书中的错误。
()4.校勘记用语若为“某,某书作某”,则可推知所用校勘方法为对校法。
()5.我国古代的藏书印章内容丰富,其中的一类为记事印,如鲍廷博的“老屋三间,赐书万卷”。
()三、名词解释:(4分×5=20分)1.文献学:2.丛书:3.善本:4.敦煌学:5.佚书:四、简答题:(6分×5=30分)1.简述文献载体形式的演变特征。
2.简述别集在文献研究中的价值。
3.索引通常包括哪些内容?4.文献亡佚的原因有哪些?5.简述伪书的价值。
五、论述题:(10分×2=20分)1.试述如何根据古籍本身的特征、记载来鉴别版本?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献学的认识和看法。
一、填空题:(1分×20=20分)1.我国正式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是由郑鹤声、郑鹤春撰写的___________。
2.文献按其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________。
4.我国古代纸质文献的装订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官刻本包括许多类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典文献讹误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正误:(2分×5=10分)1.《全唐诗》属断代的不加选择的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
()2.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唐代陆龟蒙的《笠泽丛书》。
()3.书帕本一般学术价值较高。
()4.校勘记用语若为“某本某下有某字”,则可推知该文献讹误的类型为脱文。
()5.我国古代的藏书印章内容丰富,其中的一类为记事印,如毛晋的“开卷一乐”。
()三、名词解释:(4分5=20分)1.总集:2.单行文献;3.工具书:4.版本鉴定;5.辨伪:四、简答题:(6分×5=30分)1.在古典文献传抄方式的变革中,印刷方式的出现有何意义?2.简述总集的文献价值。
3.比较类书和政书的异同。
4.造成脱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简述校书的条件和态度。
五、论述题:(10分×2=20分)1.试述古籍辨伪的主要方法。
2.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学习文献学的必要性。
一、填空题:(2分×10=20分)1.古典文献的载体类型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末元初著名学者马端临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即________。
3.我国最早的书目是______和______。
4.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南宋俞鼎孙等编的________。
5.古籍按刻书单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5分×4=20分)1.别集:2.文献学:3.善本:4.版本鉴定:三、简答题:(10分×3=30分)1.简述类书和政书的关系。
2.索引通常包括哪些内容?3.利用对校法进行校勘应注意哪些问题?四、论述题:(15分×2=30分)1.试析现代文献学与古典文献学的相异和相通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献学的认识和看法。
一、填空题:(2分×10=20分)1.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________。
2.我国正式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是由郑鹤声、郑鹤春撰写的___________。
3.我国最早的政书是唐代刘秩的______。
4.我国最早的书目是______和______。
5.官刻本包括许多类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5分×4=20分)1.单行文献:2.丛书:3.出校:4.辨伪:三、简答题:(10分×3=30分)1.简述伪书的价值。
2.简述文献载体形式的演变特征。
3.简述校书的态度和条件。
四、论述题:(15分×2=30分)1.试述学习文献学的必要性。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伪书的认识。
一、填空题:(2分×10=20分)1.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南宋俞鼎孙等编的________。
2.文献按其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________。
4.我国古代纸质文献的装订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5分×4=20分)1.敦煌学:2.百衲本:3.工具书:4.佚书:三、简答题:(10分×3=30分)1.文献亡佚的原因有哪些?2.简述别集在文献研究中的价值。
3.造成脱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四、论述题:(15分×2=30分)1.如何根据古籍本身的特征记载来鉴别版本?2.结合所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伪书的认识。
《文献学概论》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⒈马端临、《文献通考》;⒉天然实物材料、人造纤维材料、新型载体材料;⒊《文选》;⒋分类、分体、编年;⒌《政典》;⒍《通典》、《通志》、《文献通考》;⒎官刻本、私刻本、坊刻本;⒏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二、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10分)⒈错误;⒉正确;⒊错误;⒋错误;⒌正确。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⒈文献学:以文献和文献工作为对象,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传播、利用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⒉丛书:指收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书名,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⒊善本:最早叫善书,宋代指校勘认真、错误较少的本子,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善本有两个含义,一是文物性善本,二是学术性善本。
⒋敦煌学:指以敦煌文书、敦煌石窟、敦煌史迹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上述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宗教、艺术、历史、考古、语言、文学、民族、地理、哲学、科技等多学科性的学科。
⒌佚书:指原有其书而后代毁亡、散失不传的书,即作为独立的单位文献确曾在世间存在流传过,而在后世作为独立的单位文献又确实不存在的亡毁、散失的书。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⒈文献载体形式的演变特征:⑴从坚硬、厚重走向柔软、轻薄;⑵从缓慢、笨重走向迅速、轻便;⑶从固定有形走向多变、无形;⑷越古老的载体越经久耐用,但所存储的信息量越少,越现代的载体越短暂易损,所储存的信息量越大。
⒉别集在文献研究中的价值:⑴别集在古典文献中所占比例数量很大;⑵它包括了一个作家现存的部分或全部作品,是人们研究某一作家的生平、背景、思想、成就的主要依据;⑶别集还有助于人们了解或研究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情况;⑷它还是一些总集、丛书编纂的基础。
⒊索引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⑴按一定的排列法编排;⑵有明确的索取范围;⑶有特定的检索对象;⑶注明标目在文献中的位置。
⒋文献亡佚的主要原因有:⑴书厄的出现;⑵科技图书的亡佚,主要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历来不重视科学技术所致;⑶在雕版印刷之前,书籍流传主要靠手抄,因此人们对抄录的书籍是有所选择的;⑷雕版印书之后,二种以上相近的图书,往往只有一种在社会上广为流行,另一种逐渐不行于世;⑸大部头的书流传不容易;⑹有些官书不向社会流传,只在朝廷中存放,世为秘籍,一遇灾祸,定亡无遗。
⒌伪书的价值有:⑴史料价值;⑵文学价值;⑶思想价值;⑷其他价值,如艺术价值、医学价值等。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⒈根据古籍本身的特征、记载来鉴别版本:主要包括对书名页、牌记、序跋、字体、避讳用字、刻工、行款等的鉴别。
⒉无固定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⒈《中国文献学概要》;⒉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⒊《皇览》;⒋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⒌监本、经厂本、藩刻本、殿本、局本;⒍讹、脱、衍、倒、错乱。
二、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10分)⒈正确;⒉错误;⒊错误;⒋正确;⒌错误。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⒈总集:指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和多个朝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或多种体裁的作品。
⒉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某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⒊工具书:指收集一种或多种资料,按照一定的编排体例和检索方法编写的供人查阅的知识型文献。
⒋版本鉴定:弄清某一种古籍的抄写、雕版、排版以及印刷的时间和地点,特别是弄清刻印时间以及某一古籍是写本、刻本还是活字本。
⒌辨伪:辨识古典文献的真伪,即认定图书文献的真实作者、年代、体现其原本的文献归属。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⒈印刷方式出现的意义:⑴它是文献传抄制度史上第一次质的变化,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⑵它解决了文献批量生产和流传的问题;⑶它为大规模的历史文献整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也为学者们找书、读书和文献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⒉总集的文献价值:⑴通代的或断代的有选择的编集多种体裁作品的总集,为人们研究或了解一个或多个时代的文学现象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献依据,保存了一些珍贵的文学史料;⑵通代的或断代的不加选择地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参考价值更大,因为它们将一个或多个朝代某一种体裁的作品全部汇集起来,一书在手,就可以了解一定时期内某一体裁的全部原始文献。
⒊类书和政书的关系:⑴相同之处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它们多数都按类编排,二是内容上都比较多地涉及了古代的典故和历史事实等方面的内容;⑵不同之处表现为,一是内容上类书比政书更广泛,二是方法上类书只是从古书中辑录资料,述而不作,提供的是原始资料,而政书虽然也具有较强的资料性,但已把材料进行条理化,对材料进行了组织,有时还发表作者的言论。
⒋造成脱文的主要原因有:⑴脱简缺页;⑵抄脱;⑶删脱。
⒌校书的条件和态度:⑴要具有读懂古书的能力;⑵对于通行的、常见的古籍,务求比较熟悉;⑶分工合作,任用专长;⑷校书时千万不能乱改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