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用药必备清单一、内服药物1、安定——具有镇静、催眠等作用。
失眠者可于睡前服用,但久服易成瘾。
2、晕海宁——患晕动病者乘车、船、飞机前半小时服用,能避免眩晕、呕吐等反应。
3、扑热息痛——可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与关节痛等。
4、阿司匹林——能退热、止痛、抗炎、抗风湿。
其小剂量还可预防血栓。
但对胃有刺激性,最好用其肠溶片。
5、咳必清——宜用于频繁干咳,但对痰多、粘稠者禁用。
6、必咳平——能使痰液变稀容易咳出,且可维持疗效7小时左右。
7、复方甘草合剂(俗称棕色合剂)——不但能止咳,而且有化痰功效,适用于伤风感冒与急性支气管炎初期。
2岁以下小儿忌服。
8、氨茶碱——可用于多种哮喘。
但对急性心肌梗塞伴有血压显著降低者忌用。
9、舒喘灵——可防治支气管哮喘、哮喘型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的支气管痉挛。
它不宜与心得安合用。
10、雷尼替丁——适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及返流性食管炎等,在清晨与临睡前服。
但对孕妇、乳母与青光眼病人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11、多酶片——若消化液分泌不足,造成食物消化发生障碍,或饱餐过食,某些肠道传染病的恢复期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可在饭时服用多酶片。
12、复方新诺明——可用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菌痢等。
但对过敏者禁用。
13、黄连素——可治疗红眼病与菌痢、急性肠胃炎等疾病。
14、氟哌酸——可用于呼吸道、泌尿道、肠道和阴道等感染性疾病,但对胃溃疡者慎用;少儿及孕妇、乳母禁用。
少儿可改用无味红霉素。
15、甲硝唑(又称灭滴灵)——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牙周炎及滴虫、阿米巴原虫等感染。
16、头孢拉定胶囊——可用于呼吸道、泌尿道、肠道等轻度感染。
17、颠茄片——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其轻度绞痛,但对青光眼病人禁用。
18、山莨菪碱——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与胆道痉挛及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19、息斯敏——可用于过敏性鼻炎、结膜炎、风疹块等疾患,无嗜睡反应。
但孕妇禁用。
20、六神丸——为消肿解毒药,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痈疽疮疖等症,勿超量服用,以防中毒。
21、牛黄解毒片——可用于目赤、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齿龈炎和疖肿等症。
22、云南白药——有止血、祛瘀功效,既可用于外伤,又能治疗胃肠、子宫等内出血。
孕妇忌用。
1、红药水——可用作皮肤擦伤、割伤及小伤口、粘膜的消毒,但不可用于眼、口部及大面积伤口,以防中毒;也不能与碘酒同用。
2、紫药水——仅用于局部未破损的皮肤,有收敛作用,但严禁涂布于口腔及粘膜或开放性的伤口上,以免带来严重危害。
3、碘酒——可用于治疗疖子初起、皮肤擦伤、毒虫咬伤、无名肿毒等症。
若已破损的皮肤及伤口粘膜不宜使用。
4、酒精——以75%浓度用于皮肤与体温表消毒,50%酒精涂擦皮肤,既可防治褥疮,也可作为高热病人的降温措施之一。
5、高锰酸钾——0.1%溶液可用于肛裂、痔疮、妇女外阴炎症等。
勿用开水溶解,因易分解,溶液变褐紫色已失效。
6、风油精——能提神醒脑,可防治晕车、头痛及蚊叮虫咬等症。
7、绿药膏——可用于轻度烫伤、烧伤、冻伤及皮炎等症。
8、金霉素眼膏——可用于结膜炎、沙眼、麦粒肿,也可用于鼻粘膜肿痛等。
9、创可贴——有止血消炎作用,适用于切口整齐、表浅、较小的不需要缝合的割伤。
1、感冒药:感冒清热冲剂、速效伤风胶囊、阿司匹林、布洛芬;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2、消化不良:黄连素片、保济丸、藿香正气丸、乳酶生;保和丸、山楂丸;吗丁啉等。
3、腹泻:整肠丸等。
4、晕车晕动片:镇静、催眠及抗胆碱药。
用于乘车、船、飞机等运动引起的眩晕、呕吐等症状。
5、上火:牛黄解毒丸或黄连上清丸,用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耳鸣口疮、大便不通等。
6、创可贴:用于应付意外受伤;7、清凉油:用于应付蚊叮虫咬、头晕;8、眼药水:用于游泳或泡温泉后或灰沙入眼;9、活络油: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10、红药水:消毒防腐,用于皮肤,粘膜的表浅小伤口的消毒。
11、紫药水:消毒杀菌,收敛,干燥创面,用于皮肤、粘膜的感染及小面积表浅烧伤。
12、绷带:可用来涂药、包扎、止血和固定。
13、蛇伤药:上海蛇药用于治疗蝮蛇、竹叶青、眼镜蛇、银环蛇、五步蛇咬伤。
首次服10片,以后每次服5片,4~6小时服1次。
14、云南白药:用于刀枪跌打诸伤及内外出血与血瘀肿痛。
15、麝香跌打风湿膏: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跌打诸伤、风湿骨痛。
四、药师推荐以下几类药可以配备:1.退热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2.镇咳祛痰药:盐酸溴已新、乙酰半胱氨酸、右美沙芬、喷托维林3.常用感冒药:新康泰克、泰诺、快克等(一般只需备一种,这些都为复方制剂,不可合用,也不可与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同时服用)4.胃肠解痉药:颠茄片5.胃肠胀气:二甲硅油6.胃部反酸、烧心: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片、雷尼替丁7.便秘用药:开塞露、乳果糖、小麦纤维素8.缓解鼻塞、流鼻涕:盐酸氢甲唑啉鼻喷雾剂、生理性海水洗鼻液9.抗过敏药: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等10.腹泻用药: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11.皮肤外用药:达克宁、糠酸莫米松软膏、炉甘石洗剂12.外伤护理:创可贴、碘伏、百多邦软膏13.器材:纱布、小剪刀、绷带、药棉、体温计(最好是电子体温计)其实如果药店离家比较近的话,以上各类不需要都备齐,尽可能少备药,因为存在家里的药,如果不常用,很容易就过期了,等到用的时候很可能就吃了过期药。
五、家庭药箱管理注意事项:1.分类存放:中药和西药分开,外用药和内服药分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开,成人与小儿药分开,急救药与常规药分开,要标记清楚,以免拿错、误服,发生危险。
药品应放在安全的地方,防止儿童误服。
2.注意效期:过期药品是不可以服用的,因此需要经常检查药品有效期,对于拆开的单药需要贴上标签,注明药品名称、失效日期等。
3.药品储存:避免高温、光照和潮湿。
许多药品说明书中有“密封,阴凉处保存”字样,密封是指隔绝空气,避免药品氧化等,也避免潮湿空气的进入,造成药物的潮解等。
阴凉处是指不高于20℃的环境中,如果是“冷处”,就应在2~10℃环境中,一般冰箱的冷藏室可以满足要求。
4.注意药品外观变化:如片剂产生松散、变色;糖衣片的糖衣粘连或开裂;胶囊剂的胶囊粘连、开裂;丸剂粘连,霉变或虫蛀;散剂严重吸潮、结块、发霉;眼药水变色、混浊;软膏剂有异味、变色或油层析出等情况时,则不能再用。
六、专家介绍,以下十种药在“小药箱”中应常备。
一、处理皮肤擦伤及软组织损伤推荐备药:聚维酮碘溶液及棉签、创可贴、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如扶他林乳胶剂)。
二、缓解感冒症状及退热推荐备药: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如新康泰克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溶液/滴剂(如泰诺林)、藿香正气水。
三、止痛推荐备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扶他林乳胶剂。
不推荐一痛就吃药,更不主张反复吃。
如果身体出现了器质性病变,如胆囊炎、胃溃疡、阑尾炎等,也可能出现急性腹痛,急着用药可能掩盖症状,影响医生判断。
四、止咳化痰推荐备药:咳喘颗粒、氨溴索口服液。
五、应对蚊虫叮咬及皮肤过敏推荐备药:清凉油、风油精、炉甘石洗剂、醋酸氟轻松乳膏、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扑尔敏片)、氯雷他定。
六、抑制泛酸、烧心、胃胀推荐备药:雷尼替丁片/胶囊、铝碳酸镁片(如达喜)、多潘立酮片、山莨菪碱(654-2)。
七、应对急性腹泻推荐备药:蒙脱石散(如思密达)、盐酸小檗碱片(盐酸黄连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八、缓解便秘推荐备药:开塞露、聚乙二醇4000散(如福松)、乳果糖口服液。
九、防治眩晕推荐备药:茶苯海明片(如乘晕宁)、地芬尼多片(如眩晕停片)、培他啶片(倍他司汀片)。
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眩晕,在查明原因之前可以考虑口服药物对症处理,常见的有眩晕停和培他啶等,但同时应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生到来处理。
十、防备心绞痛推荐备药: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如拜阿司匹灵)。
这里必须强调,此类药物不可随意使用,应遵循医嘱或接受药师的指导,病情急迫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时间获得专业救治。
特别提醒:以上推荐的家庭常用药相对安全有效,文中提到一些药品的商品名,仅供参考,同一通用名药品厂家不同也可考虑选择。
但在使用之前,还是应该详细阅读说明书,评估自身疾病症状与药品适应证是否相符,要特别留意排除说明书指明的禁忌征,按药品说明书载明的用法用量使用,使用中应注意观察用药反应,避免身体遭受药物损害。
买回家的药物应按照说明书要求存放在避光、干燥、通风处,避免因光、热、水分、空气、酸、碱、温度、微生物等外界条件影响而变质失效。
拆零药品一般已没有原包装和说明书,为了保证药品干净、卫生,应该用专用袋装好,记好服用方法。
对于“四怕”药品可以这样存放:1. “怕热”:生物制剂、抗生素、胶囊、栓剂等药品都怕热,在高温季节应放入冰箱冷藏。
2. “怕光”:维生素、注射剂、硝酸甘油等药品,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加速其变质,药效也会降低。
在日照强烈的季节,一定要避光避热保存。
3. “怕冷”:糖浆遇冰会出现沉淀、结晶,让药物浓度不均匀,服用时剂量不准确;皮肤外用乳膏剂,一旦温度过低,也会导致基质分层,影响药效。
因此,这些药放在室温下保存即可。
4. “怕虫”:中药多为膏、丹、丸、散类制剂。
制作这些药物时常添加蜂蜜,所以特别招虫子。
保存时注意防潮、防霉,冰箱如果没有控湿功能,不宜存放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