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复苏操作标准

心肺复苏操作标准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标准
2016年3月修订
应掌握的知识点:
1.颈动脉位置?
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2.各脏器耐受缺氧时间?
大脑4分钟、小脑10分钟、心脏30分钟、肾脏30分钟、肝脏1小时
3.病人心跳骤停后有效的抢救时间?4-6分钟
4.心肺复苏的目的?
用人工的手法使患者迅速的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恢复全身血氧供应,防止加重脑缺氧,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5.胸外按压的位置、频率和深度?
位置:胸骨中下1/3,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接处或沿肋缘滑向剑突上2横指。

频率:100-120次/分深度:5-6cm
6.胸外按压的并发症?骨折、内脏损伤
7.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①部位要正确,防止部位错误引起的脏器损伤,胃内物反流等。

②手法要正确,防止肋骨骨折。

③按压与放松比例1:1,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④注意观察有效指征和合并症(骨折和内脏损伤)。

8、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①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②颈动脉搏动可触及③意识恢复,见病人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光反射出现和手脚活动。

④瞳孔由散大逐渐缩小⑤面色、甲床、口唇等由紫绀变红润。

9、心肺复苏的禁忌症?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胸骨严重畸形。

10、开放气道的方法? 仰头抬颏法、托颌法(适用于颈部损伤)、仰头抬颈法
11、人工呼吸的方法?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
12、简易呼吸器及EC手法?
应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

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气囊,每次送400-600ml频率10次/分,有氧连接挤压气囊1/2,无氧连接挤压2/3。

潮气量为8-10ml/kg, 挤压气囊时应注意气囊的频次和患者呼吸的协调性,防止在患者呼气时挤压气囊。

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E法:中指、无名指、小指放在病人耳垂下方下颌角处,将气道打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