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因素
第五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
生 物 安 全 ( biosafety) 是 生 物 技 术 安 全 ( safety of biotechnology)的简称。
狭义地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 开发、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物 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 在的危害。
广义地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 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 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高温杀灭細菌
焚烧----最彻底的灭菌方法 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 干烤----加热160-180℃ 2小时
湿热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121 ℃ 20~30分钟
煮沸消毒法
水煮100 ℃ 5分钟(繁殖体)~2小时(芽胞)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 因子,对健康成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具有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 人类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 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 四级 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
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
验室
滤过除菌法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 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除菌目的
适用范围 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 除菌
二、化学消毒剂
种类及作用机制
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消毒剂
种类 浓度
菌龄
细菌
作用时间
种类
环境
有机物
温度
酸硷度
自学
¾第三节 消毒灭菌的运用
¾第四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
措施。
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 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第三章
消毒灭菌与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
消毒
disinfecti on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无菌
asepsis
不存在活菌的意思。防腐 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Fra bibliotek长繁殖的方法。
antisepsis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 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 流行等,也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现 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 是防扩散和防感染。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级别
处理对象
一级 二级 三级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 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流通蒸汽消毒法
水蒸汽100 ℃ 15~30分钟(繁殖体)
间歇蒸汽灭菌法
反复多次流动蒸汽间歇加热灭菌
巴氏消毒法
较低的温度(61 ℃ 30分钟)杀灭致病菌
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
波长200~300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杀菌机理: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特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
点: 应用范围:空气不消耐毒热物品的表面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