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选址报告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选址报告

国家背景站点位选址报告框架
1、背景站所在区域(至少半径50公里)大环境简要介绍
Ⅰ区域自然特征:
(1)位置面积。

(2)地理环境。

(3)生态覆盖。

(4)气候统计。

(5)主导风和季节环流。

(6)其他特征等。

Ⅱ影响区域的主要人为因素:
(1)区域人口密度。

(2)主要污染源分布和影响程度。

(3)其他主要因素等。

(4)GOOGLE平面地图或叠加有关区域特征地图合成示意图。

2、点位周边小环境(半径1-10公里)简要介绍
(1)站点位置(经度、纬度、海拔高度、预计测点离地面高度)。

(2)站点周边状况(实地相片,从正东方位顺时针依次拍摄8个方位)。

(3)离主要污染源距离。

(4)其他站点特征。

(5)GOOGLE立体图或有关站点特征地图合成示意图。

(6)背景站选点规范工作图(站点实地调查图3张、依次是站点、局地、地区尺度)3、现有基础设施简要介绍
现存后勤条件,包括道路交通、高压电力、有线电话及无线手机通讯、供水基础的介绍。

山东长岛
1、背景站所在区域大环境简要介绍区域自然特征
●区域自然特征
(1)位置面积
长岛国家级背景值监测站位于山东省长岛县,由山东省长岛生态环境监督监测站负责其日常管理,2006年1月经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办函【2006】37号)批复,确认为国家背景值监测站,纳入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管理。

分别在北长山岛和砣矶岛设有监测点位,本次中央财政国家空气背景示范站拟建在砣矶岛双顶山。

长岛县(即庙岛群岛)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由32个岛屿组成,北与辽宁老铁山对峙,相距42.2KM,南与蓬莱高角相望,相距6.6KM,地理坐标:37 58 06—38 26 30 N, 120 30 30----120 59 30E ,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8700平方公里。

长岛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省级海豹自然保护区。

长岛诸岛南北跨度大,占据了渤海海峡的三分之二,与日本、韩国及太原、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城市几乎在同一纬度上,无论是雨季西部雨云东移,还是冬季西伯利亚寒流南下,都途经长岛。

砣矶岛位于渤海海峡中部,面积7.05平方公里,海岸线17.68公里,是长岛北五岛交通、电力等基础条件较为便利的岛屿。

(地理位置图)
(2)地理环境
长岛诸岛岸线曲折,主要地貌类型为低丘陵,海拔高度50-200m,山体走向与岛屿之走向基本一致,以南北为主。

有15个岛屿的海拔高度大于50米。

岛上黄土地貌异常发育,一些海岛近岸低平区多为海积平原(<5m),及泻湖平原(<3m)。

诸岛北岸及西岸多悬崖峭壁,侵蚀强烈;南岸及东岸多砾石堤坝,砾石咀等堆积单元。

长岛具有基岸岛典型的地貌特征,即地势陡峭,起伏变化大,松散堆积物不发育,基岩裸露或仅有薄层土壤在各岛中占总面积中比重较大。

这与本地区地质历史背景有关。

本区位于隆析带,是胶辽隆起的结合部,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的蓬莱群,为一套较为坚硬的变质岩系,风化速度慢,很多为单斜地层。

本区位于渤海海峡,水动力条件活跃,因此各岛侵蚀严重,造成的相关堆积物也较发育,这主要表现在各岛海岸地貌类型,各种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类型较为齐全、发育典型。

(3)生态覆盖
长岛的植物区系,在我国植被区划中,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华北植物区系。

华北区成份占绝对优势,亦有部分亚热带成份和寒温带成份。

据调查,区内植物139科591种。

其中木本植物32科85种,草本植物107科506种。

尤其以菊科、豆科、百合科、蔷薇科、禾本科、葫芦科等植物最多,占种数的47%。

主要类型有:
针叶林:代表类型主要是黑楹纯林,也有少部分赤松林。

阔叶林:代表类型是刺槐纯林,有少部分栎类。

经济林:主要有青苹果、梨、山楂、柿子、葡萄、桃等。

栽培作物:有小麦玉米等。

2008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58%,城区绿化率42.2%,人均占用绿地面积36.63平方米。

(4)气候统计
长岛位于东亚暖温带季风区,夏秋季节气候倾向为海洋性,冬春季节倾向于大陆性,大陆度为52.3,因受冷暖空气交替的影响,加之海水的调温作用,夏少酷暑,冬少严寒。

四季特点:
春季风大,回暖晚,夏季雨多气候凉,秋季干燥降温慢,冬季风频寒潮多。

本区年均日照时数为2674.4----2771.0小时之间,历年大于年均值的点53-61%;年均日照百分率为60—62%,历年大于年均值的点63-68%。

是山东省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较高的地区之一。

年平均气温在11.0-12.0℃之间,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4.3-15.3℃,最低为8.6-9.2℃之间。

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8-1.4℃之间;8月最热,平均值23.5-24.5℃。

极端最高气温34.5-36.5℃;极端最低气温-15.1-13.3℃。

年平均降水量在447.6-552.0mm之间,降水最的分配不均衡,多集中在6-9月,尤其7、8月最多。

年最多降水量735.5-881.4mm,年最少降水最231.7-298.9mm。

(5)主导风和季节环流
本区年均气压1009.1-1016.0hpa。

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气压较高,1月在最高值,月均值1018.1-1026.5 hpa。

夏季受大陆热低压影响,气压较低,7月达最低,月均值996.7-1003.7 hpa。

春夏季多偏南风,秋冬季多偏北风。

定时2min的年均风速5.5-6.6m/s,最小值4.5-6.2m/s。

风速的年变化明显,最大值出现在12、1月,最小值出现在7、8月。

大风是本区常见的主要气象灾害,冬春季节寒潮和强冷空气频繁侵袭,多偏北风;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和强对流天气影响,常带来大风;春秋季南北大风交替出现,天气多变,春夏季常受海雾袭扰。

干旱也是本区灾害之一,有连季、连年旱的特点。

(6)Google 平面地图
●影响区域的主要人为因素
(1)区域人口密度
长岛是山东最小的县份,辖二镇六乡,40个行政村,2008年人口4.3万人,陆地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68人/平方公里,其中:砣矶岛人口密度280人/平方公里。

(2)主要污染源分布和影响程度
砣矶岛经济属典型的渔业经济,捕捞业和养殖业是经济的主导产业,受交通、资源、场地条件制约,该岛工业发展一直滞后,主要为风力发电。

因此工业对砣矶岛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大,其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居民的冬季取暖。

2点位周边小环境简要介绍
(1)站点位置
此次拟建的国家空气背景值示范监测站位于长岛县砣矶岛双顶山,东经120 44.367,北纬38 10.943,海拔125米。

该点位位于双顶山侧峰山顶。

点位视野开阔,无任何气流阻碍,能全面反映四个方向的气流变化,周边无人为污染气体排放源,符合点位要求空间规范。

(2)站点周边状况(实地相片)
八方图
(3)离主要污染源距离
站址周围无工业污染源,山根部有自然村落,最近直线距离大于1000米。

村民生活能源主要是液化气、柴草和煤。

背景示范站周围居民情况统计表
3、现有基础设施简要介绍
砣矶岛双顶山国家空气背景监测站点位,位于砣矶岛西海岸双顶山侧峰,距镇中心直线距离2.4公里,距码头直线距离3.3公里。

2006年8月总站大气室与环科院领导专家专程赴砣矶岛考察,将双顶山选定为今后合作开展项目的监测点位。

为保障工程道路畅通,结合风电场道路建设,经县政府协调,由我站与北京联凯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合资修建至站点的道路,修路款120万元由县财政垫付。

目前混凝土道路已修筑完毕可直达站址,各类车辆均可顺利通行。

目前站址周围中国移动和联通信号良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