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裕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物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1.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A. 我校课桌的高度为B. 校运动会上,我班小明百米跑平出速度为C. 昨天,小花做仰卧起坐全班第一,她做第一个仰卧起坐的时间是8sD. 我班自习时,教室里非常安静,大约85dB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 v的大小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3.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B.图中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能发挥作用C.图中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D.图中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粗细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4.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 把一块的冰放到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D. 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5.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当手较潮湿时,会发生粘手现象,好像手与金属表面之间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的温度较木头低,而产生金属吸引皮肤的感觉B. 木头的温度比金属高,皮肤感觉不出粘手的感觉C. 手上的水凝固,产生极薄的冰,将手粘在金属上D. 这只是人的一种错觉6.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树荫下的光斑B. 月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C. 平静的河面映出桥的“倒影”D. 日食7.汉乐府《江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在此情景中参照物应选择()A. 莲叶B. 田野C. 鱼D. 池塘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B. 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C. 雨后初晴的夜晚,为了避免踩到积水,迎着月光走时应踩暗处D. 同一个人离平面镜越远所成像越小9.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2004年12月26日由强烈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造成了数十万人员伤亡,被称为“世纪之灾”。
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海啸”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A. 动物反映灵敏B. 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C. 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D. 动物能观察到地震10.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A.的酒精是液态B. 气温接近时。
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C. 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 铅的凝固点是1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A. 图中AB段的路程B. 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则AC段的平均速度C.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D.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12.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各插一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A.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增加B.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C. 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D. 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1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时,反射角也为B. 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 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D.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4.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B. 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C. 秋天,草木的叶子上有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刻度尺的零刻度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这把刻度尺了B. 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C. 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这说明他的结果完全没有误差D. 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16.下列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实验是()A.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7.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B.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 在~内,乙同学平均速度大D. 在~内,乙同学的速度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6.0分)18.如图1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宽度是______cm.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
秒表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
如图3所示,秒表读数为______。
19.“让我们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大多数同学是唱着这支优美的歌曲长大的,歌曲中含有许多物理知识。
请回答:(1)风使同学们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______。
(2)“小船儿推开波浪”这一情景里,以波浪为参照物,小船儿是______的。
(3)我们能从歌声中分辨出男同学的声音是根据声的特性之______。
20.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长安公园的毛主席像,是由于发生了光的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30°角,经地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1.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糖化为糖浆,再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石板上绘制出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如图所示的栩栩如生的“糖画”。
加热糖浆的煤气罐是采用______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22.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体B的运动速度为______m/s,当t=4s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为______m。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23.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以后过0.6s开始刹车(这0.6s称为反应时间),刹车后又经过4.4s滑行52m,车停止.(1)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m?(2)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4.面成像规律,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5.竖直向下照射的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沿水平方向射入涵洞中,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26.图a是小明、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的规格和水的质量相同。
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加热。
图b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小红的实验在第4~8min的过程中,水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______。
(2)取走酒精灯,小明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c),根据温度计A和B 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d),由图象可知,在第7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在第10min 后,海波的熔化将______(选填“继续”或“停止”或“无法判断”)。
27.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目的是避免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选填“像更清晰”或“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中,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选墳“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4)蜡烛距玻璃板15cm,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______cm,将一张白纸放在成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5)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
除了准备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声源的响度应__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填“好”或“差”)。
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______“”“”纸相比,______隔声性能好一点。
(5)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
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______减弱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