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技能高考模拟试题

2015年技能高考模拟试题

2015年技能高考模拟试题语文(本试卷共19小题,总分9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考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打量.斗量.量.入为出量.体裁衣B.间.距间.架字里行间.间.不容发C.下载.载.体一年半载.载.歌载舞D.连累.累.赘硕果累.累危如累.卵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不可思议遗笑大方哀声叹气相形见绌B.铤而走险眼花瞭乱融会贯通焦燥不安C.幅员辽阔黯然失色再接再厉墨守成规D.民生凋蔽常年累月别出心裁察颜观色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曾经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过总理的教诲。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 _____ 的假酒案。

④她爸爸是作家,妈妈是记者,平时,所以她也爱好文学艺术。

A.聆听品味耸人听闻耳濡目染B.聆听品位骇人听闻耳濡目染C.倾听品位骇人听闻潜移默化D.倾听品味耸人听闻潜移默化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小张认为自己人微言轻,怕被领导不.重视。

B.连大人都不敢登这座大山,况且..你一个小女孩?C.他对于..他的下属太严厉了。

D.只有..你站出来,才能说明事件的真相。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多少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搜集民间音乐,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B.人们来到这个美丽的公园,只是为了恢复一天工作后的疲劳。

C.我今后学习语文一定要下苦功夫不可。

D.估计她差不多五十岁以上的年龄,但脸上光润得没有一丝皱纹。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三、五成群的鸭子游过湖面,划破了湖面的平静。

B.我气愤地对他说:“你是相信我的话呢,还是相信他的话?”C.在省图书馆,举办了一场《迎世博书画摄影展》,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D.山顶白云缭绕;山腰树木葱茏;山下流水潺潺。

7.对下列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语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可以突出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以朝伸。

“惊风雨”、“泣鬼神”赞扬李白文才出众,是夸张写法。

C.你怎么见了他就拘谨起来,说话时舌头像短了半截。

本句运用了比喻。

用“舌头好像短了半截”具体形象地说明说话拘谨的样子。

D.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热气腾腾。

用“舔”写火苗是比拟,它把火苗的形状动态逼真地描摹下来,以烘托欢快气氛。

8.下面古典名著中属于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是()A.《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它通过周、鲁两家30年的前后变迁,反映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剧本中“雷雨”既是悲剧故事发生的环境,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B.莫泊桑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项链》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林清玄,台湾当代作家,他的文章《好雪片片》是一篇写人散文,刻画了一位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的形象,揭示了无论境况如何都不能失掉一个人的好本质,都要学会给他人温暖。

D. 20 世纪70 年代末的中国诗坛掀起了一股“朦胧诗”热潮。

舒婷是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她的代表作。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0题。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9.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B.天雨.墙坏雨:下雨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不筑,必将有盗.盗:盗贼10.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与“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一句中“智”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B.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劝学》)C.非能水.也(《劝学》)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织》)二.综合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0分)11.翻译上面短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分)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2.将下面句子改成“被动+否定”的句式。

(可适当增删个别字,但不可以改变原意)(4分)10年前,她一位亲戚把她带到武汉是她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13.依照例句,选任何一件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造一个句子。

(4分)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并非粉笔,它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①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①闲:安静。

14.将第4句中的“时鸣”改成“齐鸣”或“和鸣”好不好,为什么?(3分)15.“以动写静”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中的词语加以分析。

(3分)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16-18题。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10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大家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10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啊。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

但是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铲子就够了。

”哲学家点点头。

另—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

”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弟子门都来了,不过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6.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4分)17.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18.选出下面对文章写作手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文章以小见大。

B.全文采用象征手法。

C.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

D.文章采用先事后理,先铺垫,最后揭示文章主旨的手法。

三.习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时候,有两兄弟为一斗米闹到县官那里。

县官问清情况后,既不说理也不判决,只叫兄弟二人彼此相对跪下,哥哥叫弟弟,弟弟喊哥哥,各叫一百次。

结果未及十次,兄弟俩同时要求不打官司了。

阅读上面的小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以“亲情”为话题,写一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材料具体,感情真挚,题目自拟,题材自定。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B 2.C 3.B 4.D 5.A6.B 7.C 8.B 9.A 10.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0分)11.(4分)这个有钱的人的家里都认为他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头是盗贼。

12.(4分)10年前她被一位亲戚带到武汉不能不说是她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13.(4分)示例:沙漠中留下了长长的脚印,不,那并非脚印,那是探索者留下的生命音符。

14.(3分)不好。

“时鸣”表明鸟鸣声断断续续地传递,符合月夜的特点,而“齐鸣”“和鸣”表现的是天亮以后鸟鸣的特点,不符合本诗的意境。

15.(3分)诗中使用了一些动词如“落”“出”“惊”“鸣”,运用“花落”“月出”“鸟鸣”等具有动态美的景物表现了月夜深山的幽静。

16.(4分)不是失信,哲学家虽未到,却已经用事实宣布了最正确、最理想的答案。

17.(4分)点明文章主题,美德是一个人灵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18.(4分)B(本文没有运用象征手法)四.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30分)19.(30分)答案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