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主要公式
lg K = (1 − s ) lg(Δp ) + lg(2k )
(4-40)
由斜率 (1- s), 截距 lg(2k) ,可求出压缩指数 s。 4.1.8 过滤计算 1) 过滤面积和框内总容积 总过滤面积 A A=2LBZ (4-41) 式中,L—框长,m;B—框宽,m;Z—框数。 过滤时,框内逐渐为滤渣所充塞,板框压滤机的框内总容积VZ VZ=LBδZ (4-42) 式中,δ—框厚,m。 2) 操作周期 间歇式过滤机由于过滤、洗涤、卸渣、重装等操作是分阶段在整个过滤表面进行,故这 些操作所用的时间, 都要计入生产时间之内, 则一个操作周期的时间应为上述各操作时间之 和,即: ∑τ=τ+τW+τD (4-43) 式中:∑τ——个操作周期的时间; τ—过滤时间。根据操作方式由相应的过滤方程求得; τD—卸饼、清洗滤布及组装等辅助时间; τW—洗涤时间。若单位面积的洗涤液用量qW,洗涤速率为(dq/dτ)W,则洗涤时 间可用下式求出:
(4-8)
ϕ s 表达了颗粒形状偏离球形的程度,称作球形度。
2 2 d ev πd ev 与非球形颗粒体积相等的球的表面积 ϕs = 2 = 2 = 非球形颗粒的实际表面积 d es πd es
3) 频率函数
fi =
i
xi d i −1 − d i
(4-9)
式中, x -某号筛面上的颗粒占全部样的质量百分率;
第 4 章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流动 4.1 主要公式 4.1.1 颗粒特性 1) 球形颗粒 体积 V
V=
表面积 S
πd 3 p
6
(4-1)
2 S = πd p
(4-2)
比表面积 a
S 6 a球= = V dp
2) 非球形颗粒 体积当量直径
(4-3)
d ev = 3 6V / π
表面积当量直径
(4-4)
(4-36c)
(4-36d)
若过滤时间从 0 到τ1,采用恒速过滤操作,从τ1到τ,采用恒压过滤,则总滤液 量为,
(V 2 − V12 ) + 2Ve (V − V1 ) = KA 2 (τ − τ 1 ) (q 2 − q12 ) + 2q e (q − q1 ) = K (τ − τ 1 )
(4-37a)
u = ut
' t
(1 −ψ )2
1 + 2.5ψ + 7.35ψ
2
(4-29)
式中,ψ-悬浮液的体积分数。 液滴或气泡沉降 当分散相也是流体时,其粒子不再视为刚体。滞流时液滴的实际沉降速度为,
μi μ0 ut' = ut 2 μi + 3 μ0
1+
式中,μi-分散相的粘度; μ0-连续相的粘度。 4.1.6 固体流态化与气力输送 1)最大空塔速度 umax=utε 式中,ut-颗粒沉降速度; ε-固定床的空隙率。 2) 流化床的压力降
(4-45)
(4-46)
τ + τW + τ D
4) 连续过滤机生产能力
Q = nqA = n( qe2 + Kτ − qe ) A = n( Ve2 + KA2
(4-47)
φ
n
− Ve )
式中,n-转鼓真空过滤机的每秒转速;
φ -回转转鼓的浸没度;
A-转鼓面积。 若忽略过滤介质阻力,则上式可简化为,
d es = s / π
比表面积当量直径
(4-5)
d ea =
6 6V = a s
(4-6)
显然以上三个当量直径之间有如下关系:
3 d ev d d ea = 2 = ( ev ) 2 d ev d es d es
(4-7)
令
ϕs = (
d ev 2 ,则 ) d es
d ea = ϕ s d ev
Δp = 4.17
a 2 (1 − ε )
2
围((Re)e<2)。
ε
3
⋅ Lρu + 0.29
a(1 − ε )
ε
3
Lρu 2
(4-22)
上式称为欧根方程,适用范围为(Re)e=0.17-420。 4.1.5 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 1) 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 ut =
4d p ( ρ p − ρ ) g 3ξρ
aE = a(1 − ε )
3) 球形颗粒床层的流体流动孔道的当量直径
(4-12)
de =
4ε (1 − ε )a
(4-13)
4.1.3 流体绕颗粒流动的总曳力
FD = 3πμd p u
(4-14)
式中,FD—总曳力; dp—颗粒直径; ρ-流体密度; u-流体流速; µ-流体粘度。 式(4-14)称斯托克斯(Stokes)定律。当流速较高时,此定律并不成立。对其他形状 的颗粒,在广泛的流动条件下,总曳力的值尚须通过实验确定。 对于速度范围很大的实验数据, 仿照管内流动的方法处理, 可得出流体作用于颗粒的力 为:
容器壁的影响 容器壁增加了沉降时的阻力,使沉降速度下降。当容器直径远大于颗粒直径(例如在 100 倍以上)时,器壁效应可忽略。否则应作修正。在滞流区,可用下式修正。
u =
' t
1+
ut 2.4d p D
(4-28)
式中, D 为容器直径。
干扰沉降 若粒子浓度较高,则颗粒间会发生相互摩擦、碰撞,使沉降速度降低。另一方面,大 颗粒也会拖曳着小颗粒下降。 用下述安特里斯公式对沉降速度作修正,可得到实际沉降速度。
此式称为斯托克斯(Stokes)公式,说明了粘性阻力占主要地位。 过渡区(1≤Rep(或Ret)≤500)
⎡ d 1.6 (ρ p − ρ )g ⎤ 7 ut = 0.154 ⎢ p 0.4 ⎥ 0.6 ⎣ ρ μ ⎦
此式称为阿仑(Allen)公式,说明了粘性阻力与形体阻力都起作用。 5 湍流区(500< Rep(或Ret)<2×10 =
Q = A K φn
(4-48)
4.1.9 非沉降式的转鼓离心机的工作原理和计算 1) 转鼓内液体表面方程 ω 2r 2 h= + h0 2g
τ − τ1
q − q1
1
=
1 2 (q − q1 ) + (qe + q1 ) K K
(4-39)
因 τ − τ 与 q − q 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同样可求出常数qe和恒压操作的K值。
1
q − q1
若在几个不同的压差下重复上述试验,根据式(4-40)作图。以 lgK 为纵坐标,lgΔp 为横坐标,即可求出比阻 r 与Δp 的关系,这样的实验数据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4-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1)
Δp =
m (ρ p − ρ )g Aρ p
2
(4-32)
式中,A—空床截面积,m ; m—床层颗粒的总质量,kg; 3 ρp 、ρ—分别为颗粒与流体的密度, kg/m 。 3)临界流化速度
u mf =
d e2 (ρ p − ρ )g 1650 μ
φ s ε mf
2 mf 3
(4-23)
式中,ut-终端速度;
ρ p -颗粒密度;
d p -颗粒直径;
ρ—流体密度,kg/m ; ξ—曳力系数, 在不同的 Ret范围内,ξ也可用式(4-16)~(4-18)表示,得到不同的沉降速度公 式。 滞流区(Rep或Ret <1=
3
ut =
2 (ρ p − ρ )g dp
18μ
(4-24)
d i −1, d i -相邻两号筛孔直径;
f i -频率函数。
4) 分布函数
dpi Fi = ∫0 fd ( d p )
(4-10)
5) 颗粒群的平均直径
1 dm = x ∑ i d pi
(4-11)
4.1.2 床层特性 1) 床层的空隙率ε 空隙率是指填料间自由空隙占总床层体积的分数。 床层空隙体积 床层体积-颗粒所占体积 ε= = 床层总体积 床层总体积 2) 床层的比表面(Specific surface of bed) 单位床层体积(不是颗粒体积)具有 的颗粒表面积称为床层的比表面aB。如果忽略因颗粒相互接触而使裸露的颗粒表面减少,则 aB与颗粒的比表面a之间有如下关系:
ut = 1.74
5
(4-25)
d p (ρ p − ρ )g
ρ (4-26)
此式称为牛顿(Newton)公式,说明了形体阻力起主要作用。 应用以上公式时,先假设流动区,然后再进行校核,即由假定的公式求出沉降速度ut, 再由ut算出Ret,并校核其值是否在假定区。 沉降操作涉及的颗粒直径都较小,Ret常在 0.3 以内,故式(4-24)最常用。 2) 实际沉降速度ut’ 上述沉降速度的计算中,颗粒为球形,且未考虑器壁和其他颗粒对沉降速度的影响。 在实际沉降过程中,应考虑这些因素对沉降速度作修正。 颗粒形状的影响 将当量直径作为非球形粒子直径,按球形粒子的计算方法求得沉降速度后再乘以一校 正系数λp ,即 ut’ =λp ut (4-27) λp 参考值 颗粒形状 λp 圆形 0.77 筒形 0.66 细长形 0.58 薄片状 0.43
ξ=
24 Re p
(4-16)
(2) 过渡区(1< Rep <500) :
ξ=
18.5 0 .6 Re p
5
(4-17)
(3) 湍流区(500< Rep <2×10 ) : ξ=0.44 5 (4) 边界层内为湍流区(Rep> 2×10 ) : ξ=0.1 4.1.4 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压降
(4-18) (4-19)
FD = ξAp
ρu 2
2
2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