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记录————————————————————————————————作者:————————————————————————————————日期:浙江省旅游资调查报告一、旅游环境(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 118°00′~123° 00′、北纬 27°12′~ 31°31′之间,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
浙江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 450 公里左右。
浙江全省陆域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城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34个县、1个自治县。
(二)地形地貌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有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浙江省地形呈以下三个特征:1.西南高、东北低。
浙江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主要山峰海拔均在 1500 米上。
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 1929 米,是浙江省第一高峰;庆元县的百山祖,海拔 1856 米,为浙江第二高峰。
中部多为海拔 100~500 米的丘陵盆地,错落于低山之间,地形显得低矮而破碎。
东北部为堆积平原,海拔都在 10 米以下,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山地多、平原少。
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次之。
山地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十分之七强,而平原连同水面(不包括海域)的面积约为十分之三弱。
山地地形复杂多变,小气候条件十分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丰富。
3.海岸曲折、岛屿众多。
浙江省海域广阔,海岸曲折,海岸线长约 2200 多公里。
沿海岛屿星罗棋布, 2100 共多个,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面积在 500 平方米以上岛屿达3061个。
岛屿岸线长约4000多公里。
浙江省陆域山地和丘陵占 70.4%,平原和盆地占22.4%,河流和湖泊占 5.2%海涂2%,土地类型多样。
(三)气候条件浙江地处东南季风剧烈活动的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总特点是: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
同时,因濒临海洋,受明显的海洋气候影响,温、湿条件比同纬度的内陆季风区优越,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
全省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天气为主,是低温少雨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带来充沛的水汽,空气湿润,是高温强光照季节;春秋两季为过度时期,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丰富,冷暖变化较大。
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各季之间天气差异明显,全年四季分明。
全省年均气温自北向南在 15.3~18.3° 之间,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最热月份为7月(海岛为 8 月),最冷月份为 1月(海岛为2月)年极端最高气温各地在 33~43° 之间,地区差异较大,总体分布内陆高于沿海、浙西高于浙东。
年极端最低气温在-2.2~-17.4° 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各地的年降水量在 980~2000 毫米之间,分布特点是海岛、平原少,丘陵、山地多。
7~9 月沿海热带风暴活动频繁。
各地无霜期 230~270 天,普遍浙南多于浙北,平原多于山区,其中东南沿海最长,杭嘉湖平原最短;≥10° 积温 4700~5600° C C,从南向北逐渐递减。
年均蒸发量600~900 毫米。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夏秋的热带气旋、梅季暴雨、伏秋干旱和冰雹、大风等。
(四)交通状况公路:104国道、205国道、318国道、320国道、329国道、330国道过浙江省,已开通沪杭高速、杭浦高速等省际高速公路以及联通省内各地区的二十余条省内高速公路。
铁路:已开通沪杭高铁、宁杭甬高铁、甬台温铁路、金温铁路、温福铁路、新长铁路、宣杭铁路。
航空:已开通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豫鄂栋国际机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以及其他联通省内各地区的机场。
航运:沿海的宁波、上海与舟山群岛之间每天都有多班客轮往返,形成了中国最为繁忙的海上客运“金三角”。
京杭大运河的杭州—苏州、杭州—无锡区段每天尚存一班夕发朝至的游船对开。
跨海大桥:已开通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嘉绍大桥、温州大桥。
(五)社会经济概况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
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达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国人均GDP6100美元,并且所辖所有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发展十分均衡,发达程度高,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0154 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1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2亿元,分别增长1.4%、 7.1%和8.7%。
人均GDP为7296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8美元),增长7.3%。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 4.7:47.8:47.5调整为4.4:47.7:47.9。
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6%。
2014年,财政总收入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21亿元,增长8.5%,增速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
2104年11月,浙江省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二、历史与现状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拥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18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4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2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森林公园35个。
浙江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7处,国家自然保护区65处,是森林公园最多的省,有丝绸、茶叶、服装、南宋官窑等博物馆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主类亚类基本类型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地雁荡山,普陀山,九龙山,天目山,天台山千岛湖,柯岩风景区,浙江宁波松兰山沙滩群AB沉积与构造杭州飞来峰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浙江江郎山浮盖山堆石洞群AD自然变动遗迹桃渚珊瑚岩群AE岛礁嵊泗列岛B水域风光BA河段钱塘江、瓯江、飞云江、灵江、甬江和鳌江BB天然湖泊与池沼西湖,千岛湖,太湖,鉴湖BC瀑布徐凫岩瀑布,藏龙百瀑布,黄岩大瀑布.诸暨五泄瀑布;雁荡山大龙湫瀑布;.奉化千丈岩瀑布;.天台石梁飞瀑5.文成百丈祭瀑布;.嵊州百丈飞瀑;.楠溪江瑶溪瀑布群;.千岛湖九咆界瀑布群;.仙居神仙居瀑布;青田千丝岩瀑布。
BD泉虎跑泉BE河口与海面东海,钱塘江BF冰雪地C生物风光(1397)CA树木(1283)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浙江花岩森林公园,浙江溪口国家森林公园CB草原与草地(28)安吉中南百草原CC花卉地(39)杭州西湖的桂花和荷花,奉化溪口的杜鹃CD野生动物栖息地(47)昆虫(如宁波鄞州章水镇的蝶类) 鸟类(如杭州余杭闲林镇梧桐村等地的白鹭)水母(如萧山的桃花水母)猴岛、蛇岛、鹿岛D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象台州日晕不明飞行物DB天气与气候气象杭州西湖的双峰插云,避暑地:浙江莫干山,普陀山,天目山,雁荡山,E遗址遗迹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上山遗址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嵊州小黄山遗址,浙江采石文化遗址F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梅峰观岛和鸵岛, 龙山、五龙岛。
黄大仙祖宫FB单体活动场馆浙江博物馆,武鸣体育活动中心体育馆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浙江大学FD居住地与社区鲁迅故里,乌镇,紫花埠社区,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华达社区FE归葬地宋六陵,印山越国王陵,朱枫烈士归葬,蒋氏父子归葬FF交通建筑京杭大运河FG水工建筑温馨岛,龙门峡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扇子,丝巾,茶枕,丝绸,竹编工艺,西湖龙井,金华火腿,衢州叶珍莹白瓷,绍兴老酒H人文活动HA人事记录HB艺术无锡留青竹刻HC民间习俗浙江海宁民间习俗打年糕,浙江诸暨的茶,四、旅游资源分区与评价浙江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
从旅游资源数量和丰度看,浙江省仅次于四川省全国旅游资源总类别为69类,浙江有65类之多,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均有。
其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所占的比例较大:山地丘陵占浙江总面积的70.4%,平原和盆地占总面积的23.2%。
浙江河湖纵多,降水量丰富。
生物景观资源总量大且珍稀奇特程度高: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珍稀濒危植物51种,占全国珍稀濒危总数419种的12.2%。
普陀鹅耳枥属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种,目前全世界野生的普陀鹅耳枥仅普陀山上一株。
名人故居,遗址遗居较多:浙江人杰地灵,养育了众多英雄儿女,名人轶事较多,勾践,西施,苏小小,鲁迅,周恩来等;浙江物华天宝,著名的遗址遗迹有河姆渡遗址等。
传统民居等文化底蕴深厚:西塘,乌镇,南浔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三。
但总体来看,浙江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偏多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在地理分布上不均衡。
人文景观(名人故居类,遗址古迹类)主要集中于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等市,而自然景观主要集中于金华,丽水,衢州,温州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