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把握品生课程基本理念,将德育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相结合。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时,应注意把握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体验、感悟,引发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为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品质奠定基础。
2.把握学生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主动和合作学习能力。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社会已变成一个环境复杂、文化多元的社会。
它要求人们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获得源于人们早期教育中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校作为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于《品德与生活》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中的主题二“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一课中“礼貌用语我知道”这一内容。
教材呈现:本单元的核心是“快乐的学校生活”,四节课分别从“学习”、“礼仪”、“学生交往”、“节日”阐述学生学校生活的不同快乐方面。
懂礼貌是学生学会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一种体现。
儿童早掌握礼貌待人处事会给他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可以使他们“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当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后,生活将给予他们更多地快乐。
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在分目标中要求学生“懂礼貌,行为文明。
”要“在学校中心情愉快。
”这些要求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学生情况:(1)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教学针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活动。
本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时要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他们还是更喜欢的游戏的活动中收获知识。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资料的呈现方式:资料在呈现时应多采取非文字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形象地记住所学内容。
学习方式:教师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情景相结合,引发学生思考的热情。
(2)学生的原有认知:平均每个学生收集约4个礼貌用语。
其中谢谢、您好和对不起是学生最常接触到的礼貌用语。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礼貌用语有一定的了解和应用,但是对于使用礼貌用语的意义感受不深刻,缺乏积极主动使用礼貌用语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道基本的礼貌用语,能够表达自己使用礼貌用语的生活体验。
2.懂得使用礼貌用语是尊重他人、文明生活的表现,懂得礼貌用语能够让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友好、温暖,树立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受礼貌用语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班级交流,了解生活中的礼貌用语。
教学难点:通过情境体验,初步感受礼貌用语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礼貌用语花板书: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目的】知道礼貌用语的含义,使学生初步感知礼貌用语的作用。
【教学环节】(课前提前写好板书: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手指板书)齐读课题,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
2.说到这个话题,我认为咱们班同学就是有礼貌的小学生。
因为每次一来咱们班上课,我就能立刻感到大家特别有礼貌,你们能猜猜老师从哪里感受到大家有礼貌吗?二、礼貌用语我知道:【环节目的】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日常基本礼貌用语,并初步感受礼貌用语的作用。
【教学环节】1.就是这简单的一句问候语,让我感到你们很有礼貌。
在生活中,你们还会和谁问好呢?2.想一想,人们听到你的问好之后,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3.(听录音)我们听一听她们是怎么说的?4.你听到了什么?5.简单的一句问好,不仅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还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尊重,多神奇的词语呀!人们把这样有神奇作用的词语就叫做礼貌用语!(板书:温暖尊重礼貌用语)6.想一想,咱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其它的礼貌用语呢?请你给大家说一说。
(出示投影:说说你知道的礼貌用语,4-5个人回答)7.咱们同学真厉害,知道这么多神奇的礼貌用语呢!我也找到了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投影,礼貌花,板书上贴礼貌用语)三、礼貌用语我会用:【环节目的】1.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知道、了解在生活中如何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树立使用礼貌用语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1.同学们知道这么多礼貌用语,我想在生活中,大家也一定使用过它们吧?谁来说说你使用礼貌用语的故事?(3-4人)总结:2.礼貌用语含义不同,我们需要恰当使用它们。
教学反思: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一单元中第二课,能够直接看出懂礼貌是学生学校快乐生活的一个基础,也是小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品质。
本课包含两课时分别是“礼貌用语我知道”和“不打扰别人”,从言语和行为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学生。
本次教学我选择第一个教学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即“礼貌用语我知道”。
首先,本次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于教材内容的研读。
虽然教材内容并不多,但是通过不断地阅读,我发现,我们的教材没那么简单,走马观花地阅读教材并不能让我们真正读懂教材,只会使原本应该“大有所为”的内容,与老师、与学生擦肩而过。
就是在多次阅读教材之后,我才感到这节课不是仅仅就是让学生知道、使用礼貌用语,还要求学生知道礼貌用语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使用礼貌用语的意识……我的教学设计因为多读教材变得更加丰满。
此外,本教学设计的另一个特点是贴近学生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说来容易,在操作上却需要细心谨慎。
首先,要选择那些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
“问好”是学生在校内、家庭、社会上最常遇到的一种生活礼仪场景,使用它作为开始适合于所有学生,很贴近学生生活。
其次,教学活动选择要便捷。
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教师应该选择使用最便捷的素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内容。
因而,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就利用学生上课之前的问好情景作导入,这样的活动将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共达到了这样几个教学效果:一、学生认识到礼貌用语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学生们开始使用礼貌用语可能源于从小就接受到礼仪方面的教育,这时他们是被动接受的。
本节课中要求他们回忆自己使用礼貌用语的生活场景,则使他们真正意识到礼貌用语已经是他们的习惯行为,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二、学生交流了礼貌用语。
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学生所知道和经常使用的礼貌用语并不太一样。
学生的交流活动过后,学生知道了更多的礼貌用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加强。
表达能力是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从每节课做起,老师要在课堂教学生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要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
本节课中学生所表现出表达场景就是基于日常教学中的训练的结果。
教学特色:本次教学特色之一是使用了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已经是现代教学中必要的手段之一。
教师巧妙应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为教学添色,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面向一年级的学生,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我注重课件内容的呈现形式,多采用图片式的呈现方式便于学生理解;采用文字、录音、图片等形式交替出现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本次教学的特色之二是努力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我在整个教学的回答问题环节中,采用让学生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
与一般教学中总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不同,我会选取一部分内容由学生向其他学生提问,再由回答问题的学生再向其他学生提问,这一举措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是因为我在平常教学中注意到学生特别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能够向老师那样提问是他们很期盼的事情。
初次尝试这种模式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所以,我在教学中会努力增加这种学生提问的环节。
“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小学生”主题班会一、活动目的:通过文明礼仪班会课,使学生对文明礼貌用语有更明确的认识,体会到文明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礼貌用语,人人都争做文明学生。
二、活动重点: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语言的使用率。
三、活动难点:在生活中正确运用礼貌用语,从—点一滴做起,能适时适地适用文明语言及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
四、活动准备:1收集关于文明礼貌用语、成语、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
2搜集文明礼貌儿歌、歌曲。
五、活动过程:一、班主任宣布活动主题师:中国在历史上,是世界公认的“文明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亲爱的同学们,身为小学生,你们不但要做个爱学习、讲卫生、守纪律的好学生,还要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学生。
可是令人惋惜的是,在我们的身边,仍然有个别同学不注意个人修养,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今天我们就以“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小学生”为主题开展一次德育主题班会课,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下面有请各小组进行汇报。
二、活动开始第一小组进行汇报: <文明礼貌之故事篇>主持人:从古到今,文明礼仪一直悄悄地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讲究文明礼貌的。
不信?请听名人故事联说。
大家掌声欢迎。
《程门立雪》的故事在北宋时期,有一个非常好学的青年,他的名字叫杨时。
一天,杨时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就与好友相约去请教老师程颐。
当他们赶到老师家时,正好赶上老师午睡。
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们就站在院子里静静等候。
不巧,那天下起鹅毛大雪。
他们站在外面,身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花。
当老师一觉醒来,推门看见他们时,地面的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杨时和好友站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双深深的雪坑。
老师睡醒后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鲁国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主持人:听了这些故事,我特别有感触。
我下定决心,从现在起,要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争做文明小标兵。
同学们,你们呢?(全班齐立志)争做文明小标兵。
第二小组汇报:<文明礼貌之礼貌用语篇>主持人:语言美是文明的重要表现,我们小组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下面请听我们小组的汇报。
1、早上出门向家长说“(爸爸妈妈,再见)。
”2、课间不小心撞了同学说“ (对不起)”3、得到别人帮助说“(谢谢)4、平时见了同学说(你好)早上见了老师说“ (老师,早上好)”5在汽车上,见了老人让座说“(您请坐)”6、早上见了老师说“ (老师,早上好)”7、同学道歉以后说“(没关系)8、家里来了客人说:“(客人好)”9、回到家里向父母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主持人:同学们,让我们把文明的种子撒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