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语文—修改病句一、考纲要求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一直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考大纲规定的六大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判断语病的一般方法(一)、语感审读法在审读过程中,从语言的感性认识上觉察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从而找到语病之所在。
用这种方法做题,要做到胆大心细。
胆大就是要敢于大胆地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心,二者需要相辅相承,不可偏废。
(二)、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份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三)、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不好从语法上查,这时要从事理上对其进行分析,看其是否违反事理。
进行逻辑分析,要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进行分析,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四)、造句类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从语法、事理等方面不好断定,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
三、病句知识点分解(一)、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①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②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生产的棉花)(各式各样的东西)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②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1(发生的一连串事情)(进行改革的无比热情)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充分发挥)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性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性的)篮球(名词)女(名词)教练]5、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③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④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①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②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
(“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
(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例: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7、主客颠倒:2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中国青年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不陌生的。
)8、分句位置不当: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①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发电量是一个数量,供给杭州、上海、南京的应是电,而不是电量)②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在眼前”搭配不当)2、动宾搭配不当:例:①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
(“拖延”与“质量”搭配不当)②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纪念”与“到来”搭配不当)③一举占领和歼灭敌方高地上留守的一个团。
(“占领”和“团”搭配不当)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我们有吃苦耐劳的人民,又有优裕的自然资源。
(2)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严肃”和“建议”搭配不当)(3)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一到晚上,她就吓得胆小如鼠,不敢出门。
(“她”和“胆小如鼠”搭配不当)4、主宾搭配不当:例:①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和“一天”)②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局面”和“条件”)3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既然”和“就”搭配不当)(三)、成分残缺或赘余一、成分残缺1、缺主语:例:①抢险突击队的小李搁下刚刚满周岁的儿子,参加抗洪斗争,第二天就晕倒了,把她送回家休息,但苏醒后又偷偷上了大堤。
(“把她送回家休息”一句和“苏醒后又偷偷上了大堤”一句无主语)②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介词“由于”使得句子没有主语)2、缺谓语:例: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总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3、缺宾语:例:①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动词“发扬”没有宾语)②为了弥补用水不足,只好将废水收回,开展一水多用和河水代替自来水使用。
(动词“弥补”没有宾语)4、关联词语残缺:例: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并不”后应有表转折的关联词)二、成分赘余1、主语多余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他们”即指“革命前辈”)2、谓语多余: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
(“到来”多余)3、宾语多余:4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的地方”多余)4、附加成份多余:例:①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②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
(“单靠自己”多余)(四)、结构混乱1、句式杂糅:例:①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呢?”或“那没有好成绩使可想而知的”)②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出自……之手”或“作者是……”)2、肯定否定照应不周全:例: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能否”和后文肯定的语义不对应)②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能不能”和后文肯定的语义不对应)(五)、表意不明1、指代不明:例:①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他同意的使“接受”的主张还是“反对”的主张,不明确)②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大家对“护林员”感到气愤还是对“偷运木料”感到气愤,不明确)2、句子歧义:例:①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妹妹心里很着急,或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②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5(本月15日汇报,或本月15日之前去汇报)(六)、不合逻辑1、自相矛盾:例: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死难者”和“幸免”矛盾)2、强加因果: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
3、否定失当: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和“不”双重否定,意为忘记搜集……)四、规律标志法(一)、否定词1、“拒绝”类动词即阻止、防止、否认、怀疑、避免、幸免、难免、切忌等。
这类词本身含有否定意义,用在句中起否定句意的作用,如果忽视这一用法,在句中又用否定词,就会造成语病。
例: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交通事故,交警人员加强了交通监管。
(“防止”已有否定之意)2、被动句、把字句的否定这两种句式的否定词应放在被和把字之前。
例:我们把老虎没打死。
(我们没把老虎打死。
)3、反问句的否定反问句的特点是运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肯定或否定意思,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注意不要误用双重否定。
例:难道能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就吗?(“否认”和“没有”双重否定,表肯定,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意为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就。
)(二)、并列短语1、并列短语同有关成分不完全搭配6并列短语同有关成分搭配时,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
例: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这个句子的主语“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是并列短语,其中的“210辆消防车”与谓语“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不能搭配。
)2、多个并列短语前后照应不当有的句子中会有多个并列短语,稍不注意,这些短语前后可能会不照应。
例: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这个句子中有两个并列短语,即“理论上和政策上”和“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这两个并列短语前后失去照应。
“理论上”应该与“深刻的说明”照应,“政策上”应该与“详细的规定”照应,因此,应该将“理论上和政策上”改为“政策上和理论上”,或者将另一个并列短语的顺序改一下)3、并列短语不能并列从逻辑上来说,两个概念如存在种属关系,是不能并列的;如果疏忽大意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造成语病。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这个句子中的“报刊”是指“报纸杂志”,自然不能与“杂志”并列;另外,“报刊”也好,“杂志”也好,都是出版物,自然又不能同“一切出版物”并列在一起。
如果删去“杂志”,并将“一切”改为“其他”,就可以避免并列不当的毛病了。
)4、并列短语顺序不当并列短语中的几个短语虽然是并列的,但也有个逻辑上的前后顺序。
例:制作精良、选料上乘的“葵花牌”动物粉含有强化人体机能的多种营养成分。
(这个句子中的“制作精良、选料上乘”是个并列短语,按产品的制作程序,应该是先“选料”,后“制作”。
因此说成“选料上乘、制作精良”才符合逻辑。
)5、并列短语造成歧义并列的多个人或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就使句子有多种理解,产生了歧义。
例: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发表存入了两家银行。
(从字面上看,“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是个并列短语,由于“和”既可作连词,又可作介词,所以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一是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去存钱,一是他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背着总经理一个人去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