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学第一章 绪论

遗传学第一章 绪论

豌豆
1900年 3个人的论文均刊登在《德国植物
学会杂志》上,这就是遗传学史上的孟德 尔定律的重新发现,宣告遗传学的诞生。
(3)1905年,英国学者贝特森 (Bateson W.)用Genetics命名遗传学
其先后提出等位基因(allele) 纯合体(homozygous) 杂合体(heterozygous) 上位基因(epistatic genes) 等概念 ,并首先发现了连锁 遗传的现象。
※ 基因学说主要内容:
种质(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是染色体上 的遗传单位,稳定性很高,能自我复制和发 生变异;
在个体发育中,一定的基因在一定条件下, 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体现出相应的遗传 特性和特征表现;
生物进化的材料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
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也是这一 历史时期的巨大成就。
遗传学 Genetics
廊坊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课程组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遗传学的涵义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 第三节 遗传学的应用
第一节 遗传学的涵义
一.遗传学的定义
※ 遗传学(genetics):研究生物遗传与 变异规律的科学。 ※ 现代遗传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 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2、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 拉马克和达尔文对生物遗传和变异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拉马克(Lamarck J.B.,1744--1829)
• ①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 ②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遗传学说
• 如长颈鹿的颈
•家鸡的翅膀
(2) 达尔文(Darwin C.,1809—1882)
※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 过程彼此分离,而不成对的 遗传因子可自由组合。也就 是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endel G.J.,1822—1884
(2)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
① 荷兰 德弗里斯(de Vris H.)月见草 ② 德国 柯伦斯(Correns C.) 玉米 ③ 奥地利 丘歇马克(von Tschermak E.)
• 研究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关系 • ①1859年发表《物种起 源》一书,提出自然选 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 说,认为生物是由简单 →复杂、低级→高级逐 渐进化的。
• ②承认获得性遗传的一 些论点,并提出“泛生 论”假说。
3、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魏斯曼 (Weismann A.,1834—1914) 支持选择学说,否认用进废退和获 得性遗传
※ 1927年Muller H.T.和Stadler L.T.采用X-射 线,分别诱发果蝇和玉米突变成功,证实 了基因和染色体的突变不仅在自然情况下 产生,且用X射线处理也会产生大量突变, 从而开辟了辐射遗传学方向。
※基因是一个抽象的遗传因子,既是功 能单位,又是重组单位和突变单位
※ 1937年美国学者Blakeslee A.F.利用秋水仙 素诱导多倍体,开始了人工诱发多倍体育 种研究。
二.细胞遗传学时期(1910-1940)
当时对细胞学和胚胎学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对于细胞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 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有了较深入 的认识。此时期研究工作的主要特征:将孟 德尔遗传规律与细胞学研究相结合,研究个 体水平转移到细胞水平,建立了染色体遗传 学说。主要代表性工作有:
※数量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
1909年丹麦Johannsen W.L.发表了“纯系学 说,同年瑞典遗传学家Nilsson-Ehle H.提出
“多基因假说”;这两个理论的建立,标志着数 量遗传学的诞生。
经典群体遗传学最早起源于1908年英国数学家 Hardy G.H.和德国医学家Weinberg W.各自
※ 现代遗传学=基因学 ※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二.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 各类生物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 基因的传递方式与规律 ※ 基因变异的类型、规律及其分子机制 ※ 基因表达的规律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
一.诞生(1865-1910)
1、起源于早期人类的育种实践
※1909年,丹麦的Johannsen W.L.(1859-1927) 用Gene代替遗传因子,首先提出了基因型 和表现型概念。
※1909年,Janssen F.A.观察到染色体在减数 分裂时呈交叉现象,为重组行为提供了可 见的表现形式,为解释基因连锁现象提供 了基础。
※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Morgan T.H. (1866~ 1945) 和他的学生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发现了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 传的机理等。1926年,出版了《基因论》, 系统地阐述了遗传学在细胞和染色体水平上 的基因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孟德尔学 说,使遗传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①种质连续论:种质在世代间连续相传 ②支持选择理论 ③否认用进废退和一切获得性遗传
著名的切老鼠 尾巴实验:连 续22代切割老 鼠尾巴
4、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标志 着遗传学的诞生
(1)孟德尔的颗粒式遗传因子理论
(1865年)
※性状遗传是受细胞里的遗传
因子控制的;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 在,在性细胞中成单存在;
Bateson W.
5、德弗里斯(de Vris H.,1848— 1935)与突变论
1901-1903年连续出版《突变论》,认为 新物种的形成并非想达尔文主义者所设想 的那样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慢慢累积微小 变异的结果,而是通过一次变异突然形成 的;自然选择不是对个体变异发挥作用, 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作用,是在突变 产生新种后,决定它们是否能够生存下去 还是被淘汰。
※ 1896 年美国的Wilson E.B. 发表 了《发育和遗传中的细胞》一书, 已清楚地勾画出了细胞遗传和遗 传的染色体理论的初步轮廓。
※ 1903年,Boveri T. (1862-1915)和 Sutton W.S. ( 1877-1916) 根据各自的研究,认为孟德尔 “遗传因子”与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 体行为具有平行性,同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 学说,认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这个从细胞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圆满地解释了 孟德尔遗传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