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实习教案
章节实习33队列研究讲授内容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二、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内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用途、实施过程、人年计算,RR、AR、AR%、PAR%的概念和意义熟悉内容:熟悉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和控制,。
了解内容:了解其优缺点重点重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用途、实施过程难点难点:队列研究偏性的防止,队列研究的质量控制。
教法举要例证、提问、案例、板书教具准备与理论课教师讨论,了解理论课讲授情况准备一份所带小组学生名单教学参考资料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1999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2003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2004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复习】】【讨论课题】】实习33队列研究队列研究(cohortstudy)又称为群组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由于被观察对象在疾病出现以前先分组,然后随访一段时间观察再比较其结局,故有人称之为随访研究
(follow-upstudy)。
队列研究原理示意图(略)队列研究的特点1.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属于前瞻性研究。
队列研究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要往后随访一段时间才能发现病例。
2.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
暴露与否是客观、自然存在于研究人群的,而不是人为确定的,这一
点可以与实验性研究相区别。
3.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而不是按是否发病进行分组的,这一点与病例对照研究正好
相反;也不是随机分组的,这与实验性研究不同。
4.从病因链的角度来看,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在病因推断上合乎逻辑推理的顺序,其
结果的可靠性强。
实习内容【课题一】问题1:讲述队列研究的特点来判断此题目为队列研究回答:队列研究的定义与特点阅读课题思考回答问理论课内容精讲,为后续做题打基础问答式,活跃课堂气氛,掌握同学理解情况10分10分先由同学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其对知
【板书】】问题2:强调发病密度的适用条件与公式发病密度是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
(1)
发病密度适用条件:没有限制,一般队列研究均可用,但因其计算比较复杂,故多在人口波动较大、样本量小的情况下,不能用累积发病率时应用发病密度。
(2)计算公式:
万年数观察期内的观察对象人病数某人群在观察期内的发发病密度10/000,100【课题二】问题1:提示学生思考两种主要的队列研究类型的主要辨别点(一)前瞻性队列研究1.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检验假设;2.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一般不应低于5%;3.要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4.要有确定发病或死亡等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5.要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并且该人群能被长期随访观察而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
6.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历史性队列研究要有足够数量的完整可靠的记录或档案材料,是实施历史性队列研究最重要的前提,因为历史性队列研究完全依赖于有关暴露、疾病和生死状况的完整真实的历史记录。
其他的应用指征见前瞻性队列研究,但其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二、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课题三】对课题1的资料进行分析)/()/(dccbaaIIRRoe题
阅读课题思考小组代表回答问题理解记忆掌握公式计算题目识的理解10分发挥同学积极性,主动思考讨论问题在听取同学答案后对其进行归纳讲述10分用具体题目来检验学生对具体题目的操作能力
【板书】【实习作业】】296.11,RRRRRRLU【课题四】问题1:计算并解释各个指标2/96.11%95)1(ARCIARRRIdccbaaIIARooe
的%1001%100%RRRRIIIAReoePAR=It-Io%100%totIIIPAR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risk,AR)或率差(ratedifference)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或病因分值(EF)AR%是指暴露人群中由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PAR又称病因分值(etiologicfraction,EF)表示在全人群中,由于暴露而导致的发病率的增加,PAR%:表示全人群中由暴露所引起的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问题2:根据以上结果,能否认为随着血清胆固醇水平的提高,研究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增加?线性趋势检验,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血清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发病存在计量反应关系,随着血清胆固醇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增加。
【课题二】问题1:提示学生思考两种主要的队列研究类型的异同点。
阅读并计算课题题目思考各个指标的区别与意义自由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10分检验实际操
作能力以及对各个指标的了解结合题目答案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解题方法解释具体指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