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逻辑推断(教师版)

2019届逻辑推断(教师版)

2018届高三语文复习导学稿(教师版)编号:gsyw41 原编:曾奎华苏彩勤改编:潘明向陈光琴审稿人:李华攸庒德界黄屏协编人:高三语文科组定稿日:2019-1-9一、课题:逻辑推断二、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逻辑推断的概念;2、通过训练,掌握逻辑推断题的规律,提高作答逻辑推断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案一、真题热身1.(2017年全国卷Ⅰ)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明确①句“不是……就一定……”的表达方式,然后在语段中寻找推断存在问题的地方,抓住“兴趣”“成绩”这个论题,在仿照例句的基础上写出准确的表达。

【答案】示例: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2、(2017年全国卷Ⅱ)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明确①句的表达方式,然后在语段中寻找推断存在问题的地方仿照例句写出准确的表达。

【答案】示例: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3、(2017年全国卷Ⅲ)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生活知识和经验进行推断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火灾的发生因素很多,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材料中的“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推断不当;另外,我们知道环境污染的因素也很多,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材料中的“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推断也不恰当。

【答案】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就能避免火灾的发生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小结: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考点来看,该题设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准确”这个考点,此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

二、寻找规律推理:是有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有以下三种常见的形式:1.归纳推理即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

2.演绎推理即从一个一般的规律到个别的具体现象的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

常用的演绎推理形式是“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

例如:金属是导体(大前提),铁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铁会导电(结论)。

演绎推理容易犯的错误有:偷换概念、前提错误、判断矛盾等。

3.类比推理即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简称类推、类比。

类比推理的常见错误有:前提错误、属性错误等。

例如:杂志对于( )相当于( )对于农民A.报纸果农B.传媒农业C.书刊农村D.编辑菠菜【解析】我们难以直接从题目中断定两词之间的关系,只能逐项代入,然后类比两词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

通过代入发现“杂志对于编辑相当于菠菜对于农民”,两者间都是“产品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是D。

三、明确关系——常考哪些复句关系从2017年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来看,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往往涉及以下复句关系。

1.条件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常见的形式有三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条件关系复句常犯的错误有:三种条件关系混淆;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

2.因果关系一种事物或一些条件的存在导致另一种事物的产生,其中前者是因,后者为果。

因果关系常犯的错误有:原因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

高考中在考查复句关系时往往有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的词语。

探究案1、下面的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高考的一次改革,能够革除所有应试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革除了,教育质量就会随之立竿见影地提高。

在人才甄别、选拔和培养的问题上,我们的探索刚刚开始,它注定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不论是个人的奋斗,还是社会的进步,一次考试不是全部。

“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只要肯学习、能吃苦,就能成才,人生出彩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①高考的一次改革并不一定能革除所有应试教育的弊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仔细研读内容,找出推断不合理之处。

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应试教育的弊端革除了教育质量就会立竿见影地提高。

“肯学习、能吃苦”是成才的条件之一,但成才还需要其他条件。

参照例①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可。

【答案】(示例)②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革除了,教育质量不一定就会随之立竿见影地提高③“肯学习、能吃苦”不一定就能成才。

2、下面的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期”,只要建立一种增收制度,就一定能让所有贫困人口收入有保障。

那么,政府把农村贫困人口组织起来,通过技能培训,实现技能武装,再通过转移就业,把贫困人口推向市场,就一定能使农村脱贫致富。

所以要想解决农村人口的脱贫问题,只能靠政府帮助。

①建立一种增收制度并不一定能让所有贫困人口收入有保障。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时,要仔细分析语句间的关系。

通过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在一定程度和领域上能使一部分人脱贫致富,但是这一举措不能适合所有的农村。

显然语段这种推断不合理。

“解决农村人口的脱贫问题”,确实离不开政府的帮助,但是农民主动寻求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行动也是至关重要的,故推断不合理。

【答案】(示例)②把贫困人口推向市场也不一定能使农村脱贫致富③解决农村人口脱贫问题并不一定只靠政府帮助。

3、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

要求:大前提必须是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

(5分)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目中对“三段论推理”的解释,然后对例句进行分析——“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大前提,“我们是勇者”是小前提,“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是结论。

拟写答案时首先要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过程,而且结论要合理;其次,大前提要引用名言;最后,要注意句式,示例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所写句子也应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

【答案示例】(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所以肯定会犯错。

(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能不断取得进步。

(答出一个给2分,答出两个给满外)4、仿照例文的类比方式,补足下文空缺部分的内容。

不能再使用例文中的句子。

(5分)例文: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尽力解决交通拥堵现象。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怕发生交通拥堵就禁止汽车上路。

就如同不能因为怕说错话就永远不说话一样。

永远不说话自然不会说错话,但也同时压制了许多有益的话。

毫无疑问,未成年人吸烟应该加以禁止。

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防止给未成年人吸烟以可乘之机,就明令禁止自动售烟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例句:就如同不能为了禁止无证驾车现象就在路上设置路障一样。

(2分)路障自然禁止了无证驾车的人,但也同时禁止了有证驾车的绝大多数人。

5、“归谬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对这一论点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以驳倒对方论点。

请阅读下列“示例”中用“归谬法”反驳相关观点的文段,仿照文段中划线的两句话,在“仿写”文段中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反驳相关观点。

(5分)【示例】观点: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所以核电站是不应该存在的。

归谬:如果说“核电站因为有微量放射性就不应该存在”是对的,①那么大自然也有微量放射性,所以大自然也不应该存在。

②可是,大自然怎么能不存在呢?所以不能仅因为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就说核电站不应该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