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法学院
专业:法学
班级:法(本)1101班
姓名:陈斌
摘要: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风水学就是一这样的学科。
风水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掺杂了一些封建迷信思想。
但它已渗透并扎根于中国民众心灵深处。
中国风水的形势派,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气派,注重阴阳、五行、干支,八卦九宫等相生相克理论,并且运用罗盘,确定选址规划方位。
中国风水学无论形势派,还是理气派,都遵循如下三大原则:天地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
正确认识中国古老的风水思想的精髓及它对人类的影响,这才是科学而明智之举。
这对协调和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正确引导当前我国建筑的选址和殡葬改革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风水学建筑中国文化风水师
目录
一、风水学对建筑选址的影响
二、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对风水职业的影响
四、对殡葬改革的影响
五、总述
概念: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风水学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风水学对建筑选址的影响
中国风水学按照应用对象:分阳宅风水,即人居住的城郭住宅的择址布形;阴宅风水,即司死者的陵墓坟家的择址布置。
古人知道,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不好的环境是可以人工改变的。
所谓目力之巧,工力之具。
我们从风水的书籍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
址、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的学问。
下列分述对村落选址、墓地建设以及其他建筑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对阳宅选址的影响
中国风水学注重对建造阳宅中的设计施工,风水贯寄在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各个过程。
从选址规划、建筑单体、园林小品、室内外装修设计到施工营造,几乎无所不在,对现代居住区建筑布局进行风水规划,如阳宅建造的方向,采光,大小尺寸,高低,颜色,房间,灶,床,门,家具等的内局选择安排,还有井,门楼,路,桥,厕,出水口等的外局设计与安排等等。
如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风水学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
现代社会理想的风水宝地也多是依山傍水的,它是建筑选址要考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学还非常注重方位的研究,其表示方位的方法就有:其一,以五行的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
其二、以八卦的离为南,坎为北,震为东,兑为西。
其三,以东方为青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中国,建筑的朝向大多为坐北朝南,这是由于季节变化,太阳出没的变化,风向的变化,使生气与方位发生变化。
不同的月份,生气和死气的方向就不同。
生气为吉,死气为凶。
人应取其旺相,消纳控制。
在《管子枢言》中就有:“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则以其气。
”
坐北朝南是因为南方受到太阳风向的影响,为生气、旺相之地。
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认识,顺应天道,得山之灵气,受日之光华,颐养身体,地灵方出人杰。
风水理气派很讲究这一套。
此外,风水流派中的形势派还非常注重龙脉的研究,认为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
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
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
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弟。
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
认势惟难,观形则易。
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
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在龙脉集结处有朝案之山为佳。
朝山案山是好似于朝拱伏案之形的山,就象臣僚簇拥着君主。
朝案之山可以挡风,并且很有曲趣之情。
其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非常理想的风水之地。
因此,很多人采取人工的建造此种形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对阴宅选址的影响
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受风水思想影响极深的中国民众,他们强调老有所养,死有所安、入土为安,对死者的纪念缅怀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风水理论指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建筑,有得到生气的滚滚,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
黄妙应的《博山篇》就有:“不和,山不植,不可扦;气未上,山走趋,不
可扦;气不爽,脉断续,不可扦;气不行,山垒石,不可扦”的说法。
扦就是点穴,即是确定阴宅的地点。
对阴宅的选址其目的主要是为给后代好运。
阴宅风水对龙、砂、穴、水、明堂、近案、远朝都有一定的格局安排和讲究,包括基址的地质、水文、朝向、土壤的要求,尤其是与自然山川景观浑然一体,达到极为宏伟完美的境界。
所以在风水的做法上要求风水的建筑,应该同其周围环境、风景融汇在一起,达到依山为穴的境界。
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谐调与福荫子孙的目的。
对于注重阴宅风水传统文化的中国民众来说发扬中国风水文化的精华,使风水学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而转变为现代风水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对其他建筑的改造和影响
风水学很注重对环境的改造,是其达到人们的需求,中国古代改造风水的实例很多,四川都江堰就是改造风水的成功范例。
岷江泛滥,淹没良田和民宅,李冰父子就是用修筑江堰的方法驯服了岷江,使岷江造福于人类。
就目前来讲,如深圳、珠海、广州、汕头、上海、等许多沿海开放城市,都进行了许多的移山填海,建桥铺路,折旧建新的风水改造工作,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对中国文化及其发展的影响
中国文化讲究中庸,风水作为中国古代的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风水亦讲究适中,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
《管氏地理指蒙》论穴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彰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哑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论语》提倡的中庸,就是无过不及,处事选择最佳方位,以便合乎正道。
《吕氏春秋重已》指出: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接,此阴阳不适之患也。
”阴阳平衡就是适中。
风水理论主张山脉、水流、朝向都要与穴地协调,房屋的大与小也要协调,房大人少不吉,房小人多不吉,房小门大不吉,房大门小不吉。
清人吴才鼎在《阳宅撮要》指出“凡阳宅须地基方正,间架整齐,若东盈西缩,定损丁财。
”可知中国风水的适中原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是一致的。
风水理论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
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风水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天人合一,正是基于这一追求,在风水理论及其实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也通过理论思维,汲收融汇了古今中外各门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等方面的众多智慧,
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现代风水学。
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近年来随着外国对中国风水文化的重视,也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三、对风水职业的影响
古代的阳宅阴宅,不管是官衙与民居,不管是贵族坟与平民坟,大部分都有风水师的一份功劳。
也正因为如此,现代社会也就存在一大批以从事风水为职业的人。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糟粕和精华,风水师们以其所具有的风水中的精华部分,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城市和乡村的风水格局更合理,更有益于人民的健康长寿和经济的发展。
所以从这点看现代人必须承认,风水师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不容诋毁的贡献。
但也有人借着风水的名义招摇撞骗,影响了风水职业的名誉。
四、殡葬改革中影响
目前我国殡葬问题已较为突出,尤其是在人口多、土地面积锐减的人口过密化城市中已显得非常尖锐。
我国的一些落后的风水观使得一些地区殡葬中各占山头及良田沃地,并人为地使其周围土地大片荒芜,导致墓区土地浪费严重。
少数死者亲属受攀比陋俗的影响不惜重金为死者购买风水宝
地,随意选择墓穴位置,使得这些区域风景大煞,严重的损害了景观的完整性。
通过传统风水文化的引导,对荒山荒地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使人死后迅速进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创造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我国殡葬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总述:
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
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
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正确理解风水与现代理念的一致与矛盾,有利于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利用它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影响,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居住与自然及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健康的社会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
参考资料:
蒋平阶:《水龙经》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 。
瘳希雍:《葬经》
吴才鼎:《阳宅撮要》
秦文展教授:《形势派的基本知识》课件
《管氏地理指蒙》
《阳宅十书》
《三元地理》
执笔人:陈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文法学院法学110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