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um ),纳米( nm )。
2. 换算关系:1km=__103__m 1mm=__10-3__m 1dm=__10-1__m 1cm= 10-2 m3. 长度的测量工具:____刻度尺_____。
4.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注意: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零刻度线_、_量程_、_分度值_。
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__量程__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B、测量时的方法: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会放)。
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__垂直__,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读)。
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___单位___(会记)。
5. 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实验室用)(2)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秒(s)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___选择判断物体位置是否变化的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2)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相对性___。
(3)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能/不能)(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__静止___的。
运动的快慢1.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1)一种是相同 时间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__大__的物体运动得快。
(2)另一种是经过相同__路程__比较他们所用的时间,所用的时间__短__的物体运动得快。
2. 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__速度__来表示,速度值__大__的物体运动得快。
3. 速度(1)定义: 路程 与 时间 之比叫做速度(2)速度公式:v =______ts_______;速度是描述 物体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3)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 m/s ,交通运输中速度单位常用 km/h , (4) 1 m/s =___3.6____km/h(5)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每秒运动的路程为1.1m . 4. 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直线 运动和 曲线 运动。
5. 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分为 匀速 直线运动和 变速 直线运动。
6.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_____速度不变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7. 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 v=____t s___,公式中V 的大小是___不变___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变形公式有:路程s=____vt ____ ,时间t= _____vs_______8.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__变化的__,这种运动叫做___变速直线__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___平均速度___速度来表示,平均速度公式:V = ____ts____9. 模型:(1)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 2,则整个过程平均速度为____221v v +____ (2)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2,则整个过程平均速度为_____21212v v v v +___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琴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2.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传播二、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3.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 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单位是m/s;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三、回声1.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2. 听见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
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增强,觉得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17米才能产生回声。
四、声音的特性1. 乐音是物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 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指声音的品质。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3. 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大;高音歌唱家——指音调高。
4.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5. 声音传递信息(例:(1)蝙蝠辨路捕食(2)超声波测速仪(3)“B超”(4)“声呐”)6. 声音传递能量(例:(1)清洗精密机械(2)粉碎体内结石(3)超声波加湿器)五、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生活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 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7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3.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发声处(声源处)处减弱;(例:汽车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传播路径)减弱;(例: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接收处)减弱. (例:戴耳塞)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不是(是、不是)光源。
2. 光的传播(1)光在____同种均匀介质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手影、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3.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___光源___的实像4. 光速:光在__真空__中传播最快,在光速c=3×108m/s=3×105 km/s;二、光的反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__反射__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二线分居、两角相等3.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可逆___的。
4. 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 光垂直射入镜面时,反射角为_0 _ 度,入射角为__0__ 度;三、平面镜成像1. 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___相等__;像、物到镜面的距离__相等___;像、物的连线与镜面___垂直___;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正立____、____等大____的虚像。
2.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3. 作用:(1)____成像_____、(2)_____改变光路______4. 实像和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实像既可用光屏____承接_____,又可用眼睛看到;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____不能____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四、光的折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___斜射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__偏折___,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折射角:____折射___光线和____法___线间的夹角。
2. 折射的现象: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彩虹⑤玻璃砖后的笔“错位”3. 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__不变__4.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____改变____5. 光的折射中光路是____可逆_____的。
五、光的色散1. 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
2. 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____复色____光;3. 色光的三原色:__红___、__绿__、__蓝__。
4. (1)红外线的作用:①制红外线夜视仪。
②红外线遥控。
③红外线烧烤食物④红外线测温度。
(2)紫外线的作用:①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c 。
②杀死微生物灭菌。
③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识别钞票的真伪。
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 透镜的种类①凸透镜:中间__厚__、边缘__薄__的透镜。
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放大镜等②凹透镜:中间__薄__、边缘__厚__的透镜。
如:近视镜片;基本概念: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通常情况下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___焦点____;用“F”表示。
焦距:____焦点____到_____光心____的距离焦距用“f”表示。
2. 凸透镜对光有_____会聚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发散______作用。
3. 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2. 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同一高度_______,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_____中央_____。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_____内_____;②烛焰在_____焦点____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______同一高度_______。
3. 物距和像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__物距__(u );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___像距__(v )。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物的位置 像的位置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平行光)v=f 像与物_异_侧成一点测定焦距 u>2f 2f>v>f倒立、__缩小__、实像照相机,u=2f v=2f 倒立、__等大__、实像 ------ 2f>U>f v>2f 倒立、__放大__、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 v=∞__同__侧不成像------u<fv>f正立、放大、__虚像__放大镜5. 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成实像时:(3)成虚像时:三、眼睛与眼镜1. 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