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研究进展

乳制品的安全性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含乳饮料的现状,以及在乳饮中添加多种添加剂的不良现象。

概述了食品添加剂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这些说明了在乳饮中的要适当的使用食品添加剂。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营养快线;膳食平衡;食品安全1国内含乳饮料的现状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我们更应该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主要从乳饮料方面介绍[1]。

目前,含乳饮料已经成为饮料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细分品类。

2005年,娃哈哈推出“果汁+牛奶”的“营养快线”,而其他诸如“小洋人”、“旺旺”等品牌的产品紧随其后,国内的乳业巨头也纷纷投身该领域,包括蒙牛推出的“真果粒”、伊利“果立享”等等。

有数据显示,2008年,娃哈哈营养快线的销售额就达到90亿元。

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含乳饮料实际营养价值远低于牛奶,含乳饮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含乳成分少,含乳饮料蛋白质含量多在0.7%~1.3%之间,大部分只有0.8%,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含糖分较高。

暨南大学一位教授也表示,含乳饮料的蛋白质含量通常只有普通牛奶的三分之一左右。

此外,含乳饮料的某些风味是使用食品添加剂调出来的,而不是真的实际添加了该种物质。

“含乳饮料添加剂较多是普遍现象”,为了满足口感、风味上的要求,含乳饮料往往含有多达18种食品添加剂。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陈中认为,某些含乳饮料类产品可能存在过度宣传的问题,消费者区分能力有限,很难进行辨别,消费者不应该只看广告宣传,而是在购买时注意看看产品标签说明中对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成分的标注。

朱丹蓬估计,零售价格3元/瓶的含乳饮料成本不到1元钱,更多的是营销和渠道成本。

2 “营养快线”真的营养吗?“没吃早餐?就喝营养快线!15种营养,一步到位!”这则广告在电视、门户网站上频繁播出,广告中的产品是娃哈哈集团年销量超百亿元的明星饮料—营养快线。

在人们的常识中,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和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絮状物,所以牛奶和果汁是不能一块喝的。

对此,娃哈哈集团的工程师称,他们采用了特殊的技术保护了蛋白质,避免和果汁发生反应,二者的营养一点都没降低。

而对于这种特殊的技术,她拒绝透露。

现在不吃早餐的人确实不少,比如小学生自控能力差,营养快线比常吃的早餐口感好,在广告诱导下,他们会选择营养快线替代早餐,这对孩子的健康很显然不利。

另外就是上班族,早上匆匆忙忙上班,没空吃早餐,营养快线正好迎合了他们的方便。

营养快线包装上的配料表有:水、全脂乳粉(或鲜牛奶)、白砂糖、浓缩苹果汁、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乳酸、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瓜尔胶、阿斯巴甜、安赛蜜、黄原胶、乳化硅油、乳酸链球菌素)、食用香精、牛磺酸、维生素E、烟酰胺、柠檬酸锌。

营养快线仅仅是食品添加剂就占据了包装上四行配料中的三行,多达11种。

世界卫生组织把膳食平衡作为人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而丰富的早餐对人的健康至为重要,也是任何饮料都无法替代的。

膳食平衡是饮食的最基本原则,一瓶营养快线中会有牛奶和果汁,也会添加一些蛋白质和维生素,不究其含量是否满足人体对早餐的需求,就单看配料,它不含谷物和蔬菜,没有鸡蛋,早餐的基本元素它都无法满足,又怎能替代早餐呢?刘东莉也表示出了对含糖饮料的担忧,特别是小孩子长期受广告影响,如果把营养快线当作早餐就会耽误他们的发育。

因为儿童喜食甜食,长期喝营养快线,既无法得到全面的营养,又会摄入过多的糖[2]。

3 食品添加剂3.1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了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以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在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

3.2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4]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

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

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

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

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

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

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

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

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

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3.3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害吗?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业中不可缺少的,超市、商店里的加工食品几乎都含有食品添加剂。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丰富食品生产和促进人体健康都有好处。

但是食品添加剂毕竟不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如使用不当,或添加剂本身混入一些有害成分,就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5],[6],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致癌问题。

某些人工甜味剂、色素等经动物试验证实有致癌作用。

如奶油黄色素可诱发大鼠肝癌,甜味剂甘精能引起动物肿瘤。

近年来还发现发色剂亚硝酸钠与肉、鱼等食品中的胺类发生反应,形成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

2、急、慢性中毒问题。

由于制造添加剂时所用原料不纯而污染一些有毒化合物,引起人们的急慢性中毒。

如日本的“森永奶粉事件”就是使用了含砷过高的添加剂,使奶粉中砷含量过高引起1万多名婴儿中毒。

作为抗氧化剂的丁基羟基茴香醚可在体内蓄积,对机体可能造成潜在性的危害。

3、损害身体机能。

摄入过量的甜蜜素对人体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有学者发现,甜蜜素虽然本身不能被人体代谢吸收,但被肠内细菌降解为环已胺后,会引起血压升高。

含日落黄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

咸味香精经高温加热后会升高血糖,诱发炎症,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等危害。

大量食用含谷氨酸钠调味品时,会造成人体缺锌。

而人的耳蜗内含锌量最高的,缺锌首先影响到耳蜗的功能,会引起听力下降。

苯甲酸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但乳制品中不允许添加。

一般情况下,苯甲酸被认为是安全的。

但对包括婴幼儿在内的一些特殊人群而言,长期摄入苯甲酸也可能带来哮喘、荨麻疹、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7]。

4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态度[8]全国破获多起非法添加案件。

公安部加大案件督办力度,重点打击了问题乳粉、“瘦肉精”、塑化剂等案件。

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食品非法添加案件1200余起,在“瘦肉精”破案中,各地共侦破案件120起,抓获涉案人员980多名,查获大批“瘦肉精”成品;广东侦办的5起塑化剂案件全部侦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沈阳公安机关组织打掉多处“问题豆芽”黑窝点,查获“问题豆芽”40余吨,刑事拘留非法加工人员12名。

同时,全国对监测和抽检力度不断加大,农业部门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普查,实施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瘦肉精”、水产品和生鲜乳等6项监控计划。

卫生部充实完善了201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强对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监测。

工商部门强化抽样检验与快速检测的结合,利用现有快速检测设施设备加大对工业染色剂、“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的检测。

5食品添加剂的前景[9],[10]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解决食品添加剂带来危害的同时还要改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求各企业商贩严格遵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与达到国家强制的标准;其次,食品卫生监管等政府部门要积极主动真正发挥好自己的职能,恪尽职守,应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更要严惩不法商贩;最后,我们普通老百姓应该养成一个良好购买食品的习惯,要树立一个健康饮食的观念,以保证自己吃的健康。

除此之外,国内食品添加剂行业还应加深对食品工业了解与认识,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标准和售后服务,跟踪和关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产品安全性的认识和计划采取的措施。

同时还应高度重视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治理和清洁工艺的开发,尤其是采用生物技术替代传统的化学合成以保证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食品资讯.娃哈哈营养快线广告涉嫌误导.食品伙伴网,2010.[2] 程术华,于连良.食品添加剂安全现状与对策[J].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1):851-852.[3] 周兆群,赵青艳.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3):345.[4] 吴金模.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及其安全使用[J].广西轻工业,2009,(6):88-89.[5] 米强,于亚莉.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调味品,2009,(8):56-57.[6] 徐淑伟.我国食品添加剂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09,(5):45-46.[7] 钟立.食品添加剂知识[J].质量探索,2009,(4).[8] 叶永茂.食品添加剂及其安全问题[J].药品评价,2005,2(2):81-88.[9] 行业信息.中国食品添加剂市场发展前景分析[J].China Brewing,2009(4):146.[10] 刘润平.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及展望[J].农产品加工,2009,(8):22-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