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良地质路基基底处理

不良地质路基基底处理

不良地质条件下路基基底处理方法
姓名:王壹杰
班级:道桥1301
学号:201309031036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
土木工程建设中,有时不可避免地遇到工程地质条件不良的软弱土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需要先经过人工处理加固,再建造基础,处理后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针对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可能产生的问题,采取人工的方法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达到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增大地基承载力,防止剪切破坏或减轻土压力;改善地基土压缩特性,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改善其渗透性,加速固结沉降过程;改善土的动力特性防止液化,减轻振动;消除或减少特殊土的不良工程特性(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膨胀性等)。

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土木工程实践推动了软弱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基处理的方法多样化,地基处理的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并日趋完善,地基处理已成为基础工程领域中一个较有生命力的分枝。

根据地基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上可以分为如表6-1所示的几类。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表6-1
但必须指出,很多地基处理方法具有多重加固处理的功能,例如碎石桩具有置换、挤密、排水和加筋的多重功能;而石灰桩则具有挤
密、吸水和置换等功能。

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适用范围及加固原理,参见表6-2。

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适用范围和加固原理表6-2
c u20kPa的粘
性土、松散粉土
和人工填土、湿
陷性黄土地基

发泡聚苯乙烯(EPS)重度只有土的1/501/100,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低压缩性,用于填土料,可有效减少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且根据需要用于地基的浅层置换
采用重量100400kN的夯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在强烈的冲击力和振动力作用下,地基土密实,可以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量
上述表中的各类地基处理方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在不同的土类中产生不同的加固效果,并也存在着局限性。

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千变万化的,工程对地基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材料、施工机具和施工条件等亦存在显著差别,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

因此,对于每一工程必须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方案的比选,选择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可行的方案,既可以是单一的地基处理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化学固化法
化学固化法是在软土地基土中掺入水泥、石灰等,用喷射、搅拌等方法使与土体充分混合固化;或把一些能固化的化学浆液(水泥浆、水玻璃、氯化钙溶液等)注入地基土孔隙,以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达到加固目的。

按加固材料的状态可分为粉体类(水泥、石灰粉末)和浆液类(水泥浆及其他化学浆液)。

按施工工艺可分为低压搅拌法(粉体喷射搅拌桩、水泥浆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法(高压旋喷桩等)和胶结法(灌浆法、硅化法)三类,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粉体喷射搅拌(桩)法和水泥浆搅拌(桩)法
深层搅拌法是用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的一种新颖方法,它是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利用固化剂与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固化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其与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

固化剂主要采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与砂类土或粘性土搅拌均匀,在土中形成竖向加固体。

它对提高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减小地基的沉降量有明显效果。

当采用的固化剂形态为浆液固化剂时,常称为水泥浆搅拌桩法,当采用粉状固化剂时,常称粉体喷射搅拌(桩)法。

这两者的加固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和质量检验方法基本一致,但施工工艺有所不同。

(一)粉体喷射搅拌法(粉喷桩法)
粉体喷射搅拌法是通过专用的施工机械,将搅拌钻头下沉到预计孔底后,用压缩空气将固化剂(生石灰或水泥粉体材料)以雾状喷入加固部位的地基土,凭借钻头和叶片旋转使粉体加固料与软土原位搅拌混合,自下而上边搅拌边喷粉,直到设计停灰标高。

为保证质量,可再次将搅拌头下沉至孔底,重复搅拌。

粉体喷射搅拌法的优点是以粉体作为主要加固料,不需向地基注入水分,因此加固后地基土初期强度高,可以根据不同土的特性、含水量、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加固材料及配合比,对于含水量较大的软土,加固效果更为显著;施工时不需高压设备,安全可靠,如严格遵守操
作规程,可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振动等不良影响。

缺点是由于目前施工工艺的限制,加固深度不能过深,一般为8~15m。

粉体喷射搅拌法的加固机理因加固材料的不同而稍有不同,当采用石灰粉体喷搅加固软粘土,其原理与公路常用的石灰加固土基本相同。

石灰与软土主要发生如下作用:石灰的吸水、发热、膨胀作用;离子交换作用;碳酸化作用(化学胶结反应);火山灰作用(化学凝胶作用)以及结晶作用。

这些作用使土体中水分降低,土颗粒凝聚而形成较大团粒,同时土体化学反应生成复合的水化物4CaO·Al2O3·13H2O 和2CaO·Al2O3·SiO26H2O等在水中逐渐硬化,而与土颗粒粘结一起从而提高了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当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材料时其加固软粘土的原理是在加固过程中发生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应(水泥水化成氢氧化钙、含水硅酸钙、含水铝酸钙、及含水铁铝酸钙等化合物,在水中合空气中逐渐硬化)、粘土颗粒与水泥水化物的相互作用(水泥水化生成钙离子与土粒的钠、钾离子交换使土粒形成较大团粒的硬凝反应)和碳酸化作用(水泥水化物中游离的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三个过程。

这些反应使土颗粒形成凝胶体和较大颗粒;颗粒间形成蜂窝状结构;生成稳定的不溶于水的结晶化合物,从而提高软土强度。

水泥浆搅拌法是用回转的搅拌叶将压入软土内的水泥浆与周围软土强制拌和形成水泥加固体。

搅拌机由电动机、中心管、输浆管、搅拌轴和搅拌头组成,并有灰浆搅拌机、灰浆泵等配套设备。

我国生产的搅拌机现有单搅头和双搅头两种,加固深度达30m形成的桩柱体直径60cm~80cm(双搅头形成8字形桩柱体)。

水泥浆搅拌法加固原理基本和水泥粉喷搅拌桩相同,与粉体喷射搅拌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1.加固深度加深;2.由于将固化剂和原地基软土就地搅拌,因而最大限度利用了原土;3.搅拌时不会侧向挤土,环境效应较小;
施工顺序大致为:在深层搅拌机起吊就位后,搅拌机先沿导向架切土下沉;下沉到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将制备好的水泥浆压入地基;边喷边旋转搅拌头并按设计确定提升速度,进行提升、喷浆、搅拌作业,使软土与水泥浆搅拌均匀,提升到上面设计标高后再次控制速度将搅拌头搅拌下沉,到设计加固深度再搅拌提升出地面。

为控制加固体的均匀性和加固质量,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搅拌头的提升速度,并保证喷压阶段不出现断桩现象。

加固形成桩柱体强度与加固时所用水泥标号、用量、被加固土含水量等有密切关系,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取得有关数据,一般用425号水泥,水泥用量为加固土干容重的2%~
15%,三个月龄期试块变形模量可达75000kPa以上,抗压强度(1500~3000)kPa以上(加固
软土含水量40%~100%)。

按复合地基设计计算加固软土地基可提高承载力2~3倍以上,沉降量减少,稳定性也明显提高,而且施工方便是目前公路、铁路厚层软土地基加固常用技术措施的一种,也用于深基坑支护结构、港口码头护岸等。

由于水泥浆与原地基软土搅拌结合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很小,施工无振动噪声对环境无污染,更适用于市政工程。

但不适用于含有树根、石块等的软土层。

二、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60年代后期由日本提出的,我国在70年代开始用于桥墩、房屋等地基处理。

它是利用钻机将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20MPa左右的高压将加固用浆液(一般为水泥浆)从喷嘴喷射出冲击土层,土层在高压喷射流的冲击力、离心力和重力等作用下;与浆液搅拌混合,浆液凝固后,便在土中形成一个固结体。

高压喷射注浆法按喷射方向和形成固体的形状可分为旋转喷射、定向喷射和摆动喷射三种。

旋转喷射时喷嘴边喷边旋转和提升,固结体呈圆柱状,称为旋喷法,主要用于加固地基;定向喷射喷嘴边喷边提升,喷射定向的固结体呈壁状;摆动喷射固结体呈扇状墙,此两方式常用于基坑防渗和边坡稳定等工程。

按注浆的基本工艺可分为单管法(浆液管)、二重管法(浆液管和气管)、三重管法(浆液管、气管和水管)和多重管法(水管、气管、浆液管和抽泥浆管等)。

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砂类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淤泥和人工填土等多种土类,加固直径(厚度)为0.5m~1.5m,固结体抗压强度(325号水泥三个月龄期)加固软土为(5~10)MPa,加固砂类土为(10~20)MPa。

对于砾石粒径过大,含腐殖质过多的土加固效
果较差;对地下水流较大,对水泥有严重腐蚀的地基土也不宜采用。

此法因加固费用较高,我国只在其他加固方法效果不理想等情况下考虑选用。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