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针对BGA封装的四层和六层高速PCB设计指南
针对BGA封装的四层和六层高速PCB设计指南
表 2: 有助于尽量降低成本的制造规则
特征尺寸
英制 (mils)
公制 (mm)
BGA 球焊盘直径
15
0.381
迹线宽度
5
0.127
间隔
5
0.127
过孔外径
23
0.584
过孔外径
12
0.305
球栅间距、引出 路径和扇出端
FT256 BGA 封装遵循表 2 中迹线宽度和间隔的制造规则,其 BGA 球栅间距为 1 mm/40 mils。 如图 1 所示,FT256 封装的所有信号都集中在两层上 (例如顶层和底层)。
简介
尽量降低成本的 PCB 设计规则
左右 PCB 成本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制造能力和产量。设计低成本 PCB 的规则取决于 PCB 生产 设备能按最低价格制造出什么。这一现实情况还决定着在既保持低成本又适于大批量制造的电 路中可实现的 PCB 层数。遗憾的是,市场对增加可编程逻辑的封装引脚数的需求意味着更小 的形状因数,因此加大了对 PCB 布局成本的压力。尽管如此,如果使用 FT256 1 mm 球栅阵列 (BGA) 封装的 Spartan-3E FPGA,仍然能以尽量低的成本设计出四层电路板。
如果用外来设计规则 (如 1 mils 迹线与间隔)设计电路板,则可选的制造方案有限,且成本高 昂。一密耳即千分之一英寸,亦称一英毫,等于 0.0254 毫米。某些北美厂家或许能够用这些 规则制造电路板,但将此种 PCB 制造工艺搬到亚洲的主流生产设备上却不大可能大幅度降低 成本。随着产量的提高,有更多厂家乐于制造电路板以降低成本,但是,达到可接受的成本所 需的时间可能比产品的寿命还要长。本应用指南即针对这一情况提出能改进制造方案和降低成 本的一些解决办法。
XAPP489 (v1.0) 2006 年 10 月 31 日
/cn
1
球栅间距、引出路径和扇出端
R
表 2 所列为业界广泛接受、能尽量降低制造成本的制造规则。例如,小迹线的公差难以控制; 而设计迹线宽度不小于 5 mils 的 PCB (如表 2 所示)可尽量降低制造成本。
XAPP489 (v1.0) 2006 年 10 月 31 日
/cn
5
电源平面
电源平面
R
Spartan-3E 的高速设计成功地使用了一种单层三分面。图 7 所示为该设计的四分之一。这种 设计具有 200-300 ps 的边沿速率,同时切换 LVCMOS 3.3V I/O 时的切换噪声为 80。
X489_01_050106
FT256 封装的阵列大小为 16 x 16 个焊球。忽略分布在周围的电源焊球,从一层上引出三个外 围焊球环,这种能力仅从顶层就可以最多引出 156 路信号。图 2 所示为 XC3S500E 演示板顶信 号层上由三个外围行组成的完整信号扇出的一个四分之一扇面。
XAPP489 (v1.0) 2006 年 10 月 31 日
© 2006 Xilinx,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Xilinx trademarks, registered trademarks, patents, and further disclaimers are as listed at /legal.htm. All other trademarks and registered trademark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ll specifications are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NOTICE OF DISCLAIMER: Xilinx is providing this design, code, or information "as is." By providing the design, code, or information as one possibl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feature, application, or standard, Xilinx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that this implementation is free from any claims of infringement.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obtaining any rights you may require for your implementation. Xilinx expressly disclaims any warranty whatsoever with respect to the adequacy of the implementation,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any warranties or representations that this implementation is free from claims of infringement and any implied warranties of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X489_03_032306
图 3: 底层上的迹线引出路径
XAPP489 (v1.0) 2006 年 10 月 31 日
/cn
3
过孔位置
过孔位置
R
应尽可能将信号过孔限制在球栅中部,使过孔朝向焊盘外侧。如果不控制过孔的位置和尺寸以 有效布置引出路径,则过孔有可能阻塞引出路径。Spartan-3E FPGA 的大多数电源引脚都位于 阵列中部,所以这些引脚所需的过孔阻塞引出路径的可能性极小。 图 4 所示为 XC3S500E FT256 封装的完整扇出。因为对称的过孔形式允许将 2 至 3 行焊球引出 到顶层,所以只用两个信号层即可引出所有信号。I/O 信号的过孔显示为黄褐色。所有其他过 孔均为电源过孔,如表 3 所定义。
表 1 所示为不同制造地点大量生产不同层数 PCB 的制造成本。层越多,制造成本越高;具体 成本因产量和市场条件而异。
表 1: PCB 制造成本
制造地点 美国国内
亚洲
成本 (美元 / 平方英尺)(1)
2层
4层
6层
0.18
0.22
0.24
0.13
0.16
0.17
注: 1. 这是 2004 年中期估算的成本,假定板材利用率为 100%,未包括不可用面积 (如划线截去的面积)。
/cn
7
电源平面
R
在本特例中,电路板的高速 LVDS 信号在 VCCO = 2.5V 下传输,要求有一个 100 Ω 的差动控制 阻抗。可以用与顶层 LVDS 信号耦合的接地平面和与第四层 LVDS 信号耦合的第三层 2.5V VCCO 面区满足这一阻抗要求。
六层电路板堆栈示例
/cn
2
球栅间距、引出路径和扇出端
R
X489_02_033006
图 2: 顶层的一个四分之一扇面
这个扇出图案是对称的,适用于全部四个四分之一扇面。所有迹线和过孔格局都是呈扇形从阵 列中心向外展开。
对底层其余内部焊球行用过孔重复这一做法,便可最多引出 84 个信号引脚。图 3 所示为演示 板底层上所用的引出路径。因为 Spartan-3E FT256 封装中心下方的电路板上有许多接地引 脚,所以 FT256 封装的所有引出路径都可通过邻近的过孔直接接地。在紧靠 BGA 封装区域的 外沿,引出迹线至少可以散开成 6 mils 宽外加 6 mils 间隔。
应用指南:Spartan-3E 系列
R
XAPP489 (v1.0) 2006 年 10 月 31 日
针对 Spartan-3E FT256 BGA 封装的四层和六层 高速 PCB 设计
提要
本应用指南针对 FT256 1 mm BGA 封装的 Spartan™-3E FPGA,讨论了低成本、四至六层、 大批量印刷电路板 (PCB) 的布局问题,同时探讨高速信号和信号完整性 (SI) 因素对低层数 PCB 布局的影响。本应用指南的读者为设计工程师、管理人员和 PCB 布局人员,他们对与 SI 相关 的设计问题应当已经有所了解。本应用指南主要讲述 FT256 封装的 Spartan-3E 器件,但这些 信息也适用于同等的 FG256 封装,其中包含的通用指南可用于优化其他器件和封装的电路板 布局。
图 4: 过孔位置和扇出
X489_04_081206
表 3: 过孔类型图例
颜色 绿 粉 深蓝 浅绿 黄褐
电压 (V) 0 2.5 1.2
多种 多种
信号
地 VCCAUX VCCINT VCCO
I/O
图 5 仅显示 FT256 封装中过孔的四分之一,以便放大显示过孔的形式和对称性。
XAPP489 (v1.0) 2006 年 10 月 31 日
XAPP489 (v1.0) 2006 年 10 月 31 日
图 8: 分面示例
/cn
X489_08_032606
6
电源平面
R
各面区应尽可能连续而无间断。在图 8 中,浅蓝色和红色面区显然是连续的。图 9 所示为电路 板的放大图,其中的黄色面区也可以看成是连续的。
图 9: 连续的黄色面区 图 10 所示为此电路板上所用的实心接地平面。
在六层电路板中,可以对电源平面使用多种堆栈组合。表 5 所示为针对去耦合优化的六层堆 栈。在此堆栈中,四个面层提供了三个去耦电容器。把第三层和第四层的两个接地平面放在一 起是一种不良的堆栈方法,因为这样会大大降低有效的面去耦作用。在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未用 板区和辅助板区上覆满铜 (这些板区与面电压相连),也可以加强电源平面的去耦作用。可以 在第五层和第六层上使用同样的技术。
Z = 2π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