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婴儿全日哺乳量的平均数如下表,但有时因小儿机体情况不同,可略有出入。
以下仅供参考:
1日0-20 全日哺乳量(毫升)
2日90
3日190
4日310
5日350
6日390
7日470
14日500
1月600~700
2月700~800
3月800~900
4个月以上90O~1000
怎样判断婴儿是否吃饱
对于孩子是否吃饱,母亲可以从几方面观察。
(1)如果孩子尚未吃饱,则不到下次吃奶时间就哭闹。
(2)在哺乳后用奶头触动孩子口角时,如果孩子追寻奶头索食,吃时又更快更多,说明母亲奶量不足。
(3)由于饥饿,可造成婴儿肠蠕动加快,大便次数增多,且便质不正常。
(4)长时间能量不足,可能影响孩子发育,出现体重不增加的状况。
新生儿喂养“6招”有讲究
(1)一般出生后6小时就可喂糖水或温开水10~20毫升。
(2)12小时开始喂稀释的奶水,24小时开始母乳喂养,每隔2~3小时哺乳1次,每次15~20分钟。
吸吮能力弱者,可适当延长哺乳时间。
(3)若无母乳可用稀释一倍的牛乳加少许糖。
若用全脂奶粉则应按1∶8的重量比例配制,即50克奶粉加入400毫升水,喂时再往此奶中加入一半水。
(4)每次哺乳前,母亲均应洗手,用湿毛巾擦净乳头。
(5)人工喂养的奶瓶、奶头均应煮沸消毒。
喂奶时婴儿头稍抬高,喂奶后将新生儿抱起,轻拍其背部,使吸奶时咽下的空气排出。
(6)喂奶后不要立即更换尿布,以免引起呕吐。
怎样判断新生宝宝吃饱了?
仅从宝宝吃奶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是不正确的。
因为有的婴儿在吸空乳汁后还会继续吮吸10分钟或更长时间,还有的婴儿只是喜欢吮吸着玩。
仅从宝宝的啼哭也无法准确地判断他是否饥饿,因为婴儿也常会因其他的原因而啼哭。
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宝宝的饥饱:
1用婴儿体重增加的情况和日常行为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是比较可靠的。
如果宝宝清醒时精神好、情绪愉快,体重逐日增加,说明宝宝吃饱了;如果宝宝体重长时间增长缓慢,并且排除了患有某种疾病的可能,则说明通常认为宝宝吃饱的时候他并没有吃饱。
2哺乳时,宝宝长时间不离开乳房,哺乳后,宝宝啼哭,这是他吃饱的表现。
3宝宝吃过奶后能安静地睡觉,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些哭闹。
或有时猛吸一阵,就把奶头吐出来哭闹,体重不增加,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4如果吃奶时很费劲儿,吮吸不久便睡着了,睡不到1~2小时又醒来哭闹,或有时猛吸奶,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5大便不正常,出现便秘和腹泻。
正常大便应为黄色软膏状。
奶水不足时,大便会出现秘结、稀薄,发绿或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出量少,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婴儿打嗝与溢奶
(1)打嗝打嗝的益处是将孩子吸入的空气排出来。
孩子可能会因为吃奶时或吃奶前的啼哭而吸入的空气,打嗝后可以减少孩子的不舒服。
(2)溢奶新生儿经常发生溢奶,这是由于下食管、胃底肌发育差,胃容量较少,呈水平位,容易出现溢奶。
要防止溢奶,应于喂奶后将孩子竖直抱起,轻轻拍背部,使孩子打个嗝,把吃奶吸进胃里的空气排出来,防止溢奶。
假如溢奶不严重,婴儿体重在增加,又未发现其他不良现象,就不必紧张,随着胃容量的逐渐增大,在出生后3-4个月会自行依旧停止。
母乳喂养的特点
1)母乳营养成分好,含有适合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类营养要素,而且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母乳成分也会随之改变与婴儿的需要相适合。
母乳中所有的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好,利用率高,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而不像牛奶中含的蛋白质成分不易被婴儿吸收。
(2)母乳中含有较其他乳制品含量更多的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乳糖。
(3)只要乳母自己营养充足,母乳中就含有足量的维生素。
(4)母乳中含的铁有50%能被婴儿所吸收,是各种食物中吸收最好的。
因此母乳含铁量虽不多,却已够婴儿需要。
(5)母乳中含有足够的水分,即使在炎热的夏季里,只要母乳多,母亲就能满足婴儿在生理需要。
(6)母乳中钙、磷比例合适,容易被吸收。
(7)母乳的温度适宜、清洁卫生、无菌,并可随时供给婴儿,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故又经济又方便。
(8)乳房里的母乳不会变质,勇于是新鲜的。
而且婴儿越吸空,乳汁分泌越多。
(9)母乳中含有抗感染的活性白细胞、免疫抗体和其他免疫因子,尤其是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
这些免疫物质就像抗生素一样,可以保护婴儿免收细菌感染,不易发生肺炎等疾病。
(10)母乳中有乳铁蛋白,它能组织那些需铁的有害细菌的生长。
(11)母乳喂养有助于母、婴进的感情交流。
通过喂哺,婴儿能听到他在宫内已停止过的熟悉的母亲心跳声,感受到母亲和肌肤之亲,能闻到母亲肌肤的香味,这对于稳定婴儿情绪和深信的健康发育有很大好处。
此外,母亲自己喂奶,还能及时发现婴儿的寒暖、疾病,以便及早治疗。
(12)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亲间肯。
母乳喂养不仅能促使产后子宫复旧,还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卵巢癌的发生。
母乳喂养的方法
(1)时间
目前主张产后立即喂奶,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让母亲喂奶,这样既可防止
新生儿低血糖又可促进母乳分泌。
孩子吸吮乳头还可刺激母体分泌乳汁,为母乳喂养开个好头。
早喂奶能使母亲减少产后出血。
(2)方法
正确的哺乳方法,应将一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下方,并把乳房托起成直锥形,而且穆婴必须紧密相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
哺乳时母亲身体一定要放松,身体略向前倾,用手掌根部托起婴儿颈背部,四指支撑婴儿头部。
喂母乳时无论白天和夜间都要把孩子抱起来喂,吃空一侧汁排空了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
喂奶前要将乳头洗干净,先挤出几滴,然后再让孩子吃。
(3)哺乳的次数
新生儿出生后就应开始哺乳,并实行按需要不定时喂哺。
婴儿出生后的4-8天最需频繁哺乳以促使母乳量迅速增多。
对于嗜睡或安静的婴儿,应在白天给予频繁哺乳,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4)夜间喂奶
产后有疲乏,加上白天不断地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到了夜里母亲就非常瞌睡。
夜间遇到孩子哭闹,母亲会觉得很烦,有时把奶头往孩子的嘴里一塞,孩子吃到奶也就不哭了,母亲可能又睡着了,这是十分危险的。
因为孩子吃奶时与母亲靠得很近,熟睡的母亲即便是乳房压住了孩子的鼻孔也不知道,这样悲剧就有可能发生,为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母亲夜间喂奶时最好能坐起。
母乳的阶段性分类
1、初乳:
产后至5~7天内母亲乳房分泌的乳汁称初乳,它呈蛋黄色、质稠、量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较少,有大量的分泌型IgA和吞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这有助于增进新生儿呼吸道及消化道防御病菌入侵的能力,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因此,不管今后是采用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一定要将母亲在生后数天内分泌的初乳喂给宝宝,使之有效地保证初到人世的宝宝健康,切勿将其弃之,这实在太可惜了。
2、过渡乳:
生后7天至满月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过渡乳,脂肪含量高,蛋白质与矿物质有所减少。
3、成熟乳:
生后2个月至9个月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脂肪比较多,蛋白质、矿物质进一步减少。
4、晚乳:
生后10个月后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晚乳,其量及各种营养成分较前更减少。
母乳喂养正确姿势
母乳喂奶的姿势有坐位和卧位两种。
一般采用坐位,有利于宝宝吸吮乳汁。
也可避免宝宝被奶呛着,夜间可采用卧位喂奶。
每次喂奶前先换尿布,母亲最好用热毛巾把手和乳房擦干净之后才让宝宝吃奶,母亲用手指夹住乳房的前部,将乳头连同乳晕大部分放入宝宝的口中,使宝宝的嘴里塞得满满的,有利于宝宝靠牙床对乳窦的挤压吸吮到乳汁,光靠叨住乳头吸吮是不可能吸到乳汁的,有时需要母亲的帮助,帮助宝宝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其方法是母亲用示指和中指将乳房托起一些,并将乳头向里压平些。
宝宝吃奶先吸吮一侧乳房,乳房乳汁被吸吮净换另一侧乳房,
尽可能把两侧乳房都吸吮净,若未吸吮净一侧乳房,母亲可用手或吸奶器将它吸干净,这样有利于乳汁的分泌,防止乳汁在乳房内积存而引起“郁乳”,进而可引起急性乳腺炎。
宝宝吃完奶后,把宝宝抱直,上身靠在妈妈的肩部,轻轻拍宝宝背部,把吞入胃内的空气排出来,让宝宝打嗝,这样可以减少吐奶。
新生儿哺乳按需还是按时
目前提倡母婴同室,按需哺乳。
生后30分钟内让宝宝吸吮第一口奶,既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又可促进母乳分泌,按需哺乳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宝宝的营养补给,又能通过较频繁的吸吮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更多的催乳素,使奶量不断增多,同时也避免母亲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
至于每次喂奶时间,第一天每次每侧喂奶约2分钟,第二天约4分钟,第三天约6分钟,以后大约为8至10分钟,即一次喂两侧共约15至20分钟。
吸奶时间过久,会咽入过多空气,易引起呕吐,而且也会养成日后吸吮乳头的坏习惯。
一般来说,在新生儿及小婴儿时按需哺乳比较好,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渐渐过渡到按时哺乳,3~4个月后每隔3~4个小时要哺乳一次,夜间可以间隔1次喂奶时间,慢慢养成按时吃奶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