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歌德《浮士德》
事业追求和事业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
思考: 如何看待浮士德的追求与悲剧? 如何理解天使的歌唱?
全剧结尾天使的歌唱: 灵界这位高贵者, 已脱离罪恶之手; 凡是自强不息者, 到头我辈皆能救。
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
自我成就 美 社会活动 情欲 知识 ( 高 ) 需 要 强 度 ( 低 )
浮士德精神
.
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 然后才能够作生活和自由的享受。…… 我愿看见这熙熙攘攘的人群, 在自由的土地上住着自由的国民。 我更呼唤对于于这样的刹那: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我在这宏福的预感之中, 将这最高的刹那享受。
浮士德悲剧
知识追求和知识悲剧:否定了陈腐知识 感官追求和爱情悲剧:否定了仅迷恋情欲的爱情 权势追求和从政悲剧:否定了与王朝妥协的道路 美的追求和寻美悲剧:否定了古典美改造世界的理想
.
三个同心圆:歌德的一生、300年来的欧洲、人 类精神的发展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与宇宙的和谐,又失去了 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 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所依傍,彷徨、 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 表。他的主著《浮士德》,是人生全部的反映与 其他问题的解决(现代哲学家斯宾格勒在他的名 著《西土沉沦》中,称近代文化为浮士德文化) 。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 量体验近代人特殊的精神意义。所以有人称他的 《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 ——宗白华
善
积极 超我
恶
消极 本我
道德
理性冲动
情欲
感性冲动
浮士德和靡菲斯特的关系:
1、对立关系。 2、统一关系。 3、精神上具有想通之处。
主题思想
1、宗教的善恶斗争 2、哲学中善恶相依的辩证观念 3、入世哲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4、肯定劳动创造的价值 5、批判精神 6、人生体验 7、人类追求至善的信念
靡非斯特形象
1、恶的代表,体现了恶的本 性。自白:“犯罪、毁灭、更 简单的一个字恶,这便是我的 本质”。 2、作恶造善的力量。是浮士 德前进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 与条件。 3、体现出哲学中善恶相依的 观念和唯物辩证主义思想。
《浮士德》中的辩证法
浮士德 肯定 创造 靡非斯特 否定 毁灭
与浮士德相关的作品
史皮斯《约翰· 浮士德的生平》 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莱辛:《浮士德》片断
16世纪的木刻浮士德
《浮士德》情节结构
一幕序曲 两个赌赛 天帝与靡非斯特 浮士德与靡非斯特
《浮士德》
终生追求 知识悲剧 爱情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五场悲剧
.
“我早晨蓦然惊醒,禁不住泪满衣襟 ,白白度过一日的时光,不让我实现 任何希望,连每种欢乐的预感,也被 顽固的批评损伤,而且用千百种丑恶 的人生现实,阻碍我活泼心胸的创造 兴致。到了黑夜降临,我们不得不忧 心忡忡地就寝;这时我还是不得安宁 ,常常被噩梦相侵,所以我觉得生存 是种累赘,宁愿死而不愿生。”
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积极实践、不断进取的精神
浮士德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 “让我们投身到时间的澎湃, 投身到事变的翻滚! 任苦与乐、 成与败尽可能相互交替, 君子唯有自强不息。”
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 高 ) 需 要 强 度 ( 低 )
歌德、浮士德与欧洲的发展
。
浮士德博士在书斋中苦读一 生而一事无成,徒然看着年 华的老去: 唉,我到而今,已把哲学、 医学和法律,可惜还有神学 ,都彻底地发奋攻读,到头 来还是可怜的愚人! 靡菲斯特: 理论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 常青。
.
在我的心中啊, 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一个则要要脱离尘世,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浮士德难题:
怎样谋求个人幸福而不出卖灵魂?怎样调和自然欲求与
道德律令之间的矛盾? 浮士德难题实际上就是灵与肉的冲突,理性与非理性的 矛盾,善与恶的斗争。 浮士德的难题反映了人类的艰难处境。浮士德既不断进 取,追求理想,又贪图享乐,沉溺感官刺激,内心充满 了矛盾和冲突。反映了人类对情感与理智、自然欲求和 精神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改造等矛盾的思考,是对人 性的真实写照。
人生意义的 寻求和寻求 中的矛盾
浮士德形象及其意义
浮士德是带有作者自传特征的人物形象,也是资本主义上升时 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典型,还是整个人类的代表。 (1)浮士德是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 探索者的形象。 (2)浮士德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反映了人性的双重性,同时 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 (3)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途径和 人生的意义,把人们引向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道路。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第三节 歌德
(1749—1832)
生平创作:
1、狂飙突进时期(1765—1775) 《铁手骑士葛茨·冯·伯利欣根》 《少年维特之烦恼》 2、魏玛公国从政时期(1775—1785) 3、追求古典时期(1786—1805) 《哀格蒙特》、《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赫尔曼与窦绿苔》、《浮士德》第1部 4、晚年艺术圆融时期(1806—1832) 《亲合力》、《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诗与真》、《浮士德》第2部
《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1、形象性与哲理性高度统一。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 3、运用多种诗歌形式。 4、戏剧结构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