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3课时作业word版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3课时作业word版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选择题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B.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解析:A项表述错误;C项否定了民族精神的继承性;题目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B项应选;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仍然需要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主要是因为()①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③这些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④这些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①说法错误,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②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③④正确回答了弘扬这些精神的原因,故选D项。

答案:D3.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

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

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②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③是中华民族之魂④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故选D项。

中华传统文化在今天,不能说“先进性”,故①错误。

②材料未体现。

答案:D4.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奋起抗争,用热血铸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

这个坐标()①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②能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体现着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民族的精神坐标能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体现着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故②④入选;①③夸大了这个坐标的作用。

故选C项。

答案:C5.中宣部宣教局主持编写的《重读抗战家书》收录的抗战英烈家书,既有写给妻子儿女的,也有写给兄弟姐妹的,更有烈士赴死前的遗书;作者既有高级军官,也有普通士兵,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全民族抗战、保卫家园的历史图景。

出版该书的目的在于() A.让人感受抗战英烈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B.让人体会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决心和信心C.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传承传统家书文化,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解析:出版该书可以让人感受抗战英烈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让人体会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决心和信心,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但这些均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因此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

答案:C6.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②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③说法错误;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是重要组成部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7.数以千万计的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勤劳节俭、团结友善,为世界各地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积极贡献。

因有了异域生活的经历,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切的认知,对中华民族就有了更浓烈的情感。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②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解析:数以千万计的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切的认知,对中华民族就有了更浓烈的情感,表明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也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①④符合题意。

②与题意不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观点错误。

答案:B8.全国各地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都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

确立“十四年抗战”有利于()①学生全面真实地认识中华民族抗战历史②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唤起全民族的觉醒③让抗战精神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④准确理解和弘扬抗战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复兴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确立“十四年抗战”有利于学生全面真实地认识中华民族抗战历史,①正确;中华民族早已觉醒,不是通过确立“十四年抗战”才觉醒,②不选;抗战只是中华民族历史中的一部分,让抗战精神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全过程的观点不正确,③不选;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这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弘扬抗战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复兴,④正确;故选C项。

答案:C9.景海鹏是我国唯一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他的航天经历之路启示我们:个人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

这彰显出()①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建设者②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③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②错误,因为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④错误,应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故选C项。

答案:C10.“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

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应该()A.发挥“主心骨”的引领作用B.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C.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D.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解析:要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可见需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

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A.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B.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解析:材料指向的是要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其他文明的关系,即要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故选B项。

其他选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所指不符。

答案:B12.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②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最重要的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对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作用。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故③④说法错误。

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熔铸在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之中。

我们今天在博物馆看到的令人惊叹的青铜器、瓷器等精美艺术品都是古代工匠那种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变迁,过来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工匠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工匠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是教材基础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工匠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答案: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②工匠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③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1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当天上午,隆重的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1万多人汇聚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惨遭日军杀害的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81年前,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

日本侵略者这一反人类罪行灭绝人性、令人发指,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十分黑暗的一页。

80多年后,侵略者的铁蹄虽然早被碾碎,但那段历史却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记忆。

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竭力篡改侵略历史,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

但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否认。

年复一年的国家公祭向世人宣示,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意志坚定不移。

(1)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重大意义。

(2)请就如何促进中学生“铭记南京大屠杀历史”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重大意义。

此为意义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民族精神,因此,此题切入口较小,结合材料及所学有关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可知,举办公祭仪式,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彰显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为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关主题